枫河线防雷问题及其技术改造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3509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河线防雷问题及其技术改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枫河线防雷问题及其技术改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枫河线防雷问题及其技术改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枫河线防雷问题及其技术改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枫河线防雷问题及其技术改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枫河线防雷问题及其技术改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河线防雷问题及其技术改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枫河线防雷问题及其技术改造摘要1974 年建成的 220 kV 枫河线在设计上先天不足,防雷水平低,投产后雷击故障频繁。通过分析雷击故障频繁发生的原因,并对照枫河线防雷技术改造几个阶段的效果,得出了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是防雷最有效措施的结论。20 kV 枫河线北起枫树坝电厂、南至河源变电站,全长,全线基本上沿东江顺流而下,90%线路经过雷电多发的高山、丘陵地区。1974 年建成投运时,全线共有杆塔 315基,其中耐张塔 36 基、直线塔 19 基、钢杆 148 基、水泥杆 112 基,全线采用 GJ-50 钢绞线单避雷线保护。投运后,由于线路雷击故障频繁以及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对这条线路进行了多

2、项技术改造,其中主要有以下几项:a)1981 年至 1985 年分 4 期将全线的单避雷线改为双避雷线(均为 GJ-50 钢绞线);b)1988 年底对卓峰山段进行防雷改造,在其中 6 基(100 号、102 号106 号)杆塔加装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消雷器,并进行杆塔接地网改造(加降阻剂);c)1993 年至 1995 年分 3 期对早期的一根避雷线进行全线更换;d)1995 年 11 月和 1996 年 6 月分 2 期对全线 315 基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e)1997 年分 2 期对 6 基水泥杆和 10 基钢杆进行了改造。1雷击故障统计枫河线自 1974 年 9 月投运至 1998 年

3、10 月共运行了24 个雷雨年度,期间共发生了有明显故障点的雷击故障 31次,发现 44 处故障点。为便于统计,将同一时间的故障作为线路一次故障,将同一时间在 1 基杆塔上产生了故障点认为该基杆塔发生了 1 次故障。表 1 和表 2 分别为按年度和按线段统计的故障次数。防雷问题从表 1 可以看到,枫河线投产后雷击故障频繁发生,至 1981 年共发生雷击故障 14 次,平均雷击故障率高达次(),大大超出允许值。其主要原因是:架空线路全线仅使用单避雷线作防雷保护,防雷保护角偏大;线路经过雷电活动异常剧烈的卓峰山段。为此进行了多次防雷技术改造。.1避雷线改造为了解决线路防雷保护角偏大问题,1981

4、年至 1985年分 4 期将枫河线的防雷保护由单避雷线改造成双避雷线,使全线的水泥杆、钢杆和直线铁塔的防雷保护角分别由, , 降至 ,15,14(耐张塔的保护角未改造)。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表明,线路的防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线多年平均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次()下降至次()。但是,双避雷线改造后卓峰山段的雷击并没有减少。表 1枫河线各年度雷击故障统计表年度 1971971971971971980 雷击故障次雷暴日d 1 0 0 年度 1981 198198198198198雷击故障次雷暴日d728611172706年度 1981981981990 1991 199雷击故障次雷暴日d6060505

5、050 18年度 199199199199199199雷击故障次雷暴日d 0 1 0 0100 表 2枫河线杆塔雷击故障次数统计表杆号 6809雷击故障次 1 1 1 1 1 1 杆号 999100 1010雷击故障次 1 1 1 1 1 1 杆号 101011120 121213雷击故障次 1 1 1 1 1 杆号 131401212222660 雷击故障次 1 1 1 1 1 1 杆号 61930 雷击故障次 1 1 1 .2卓峰山段防雷综合改造枫河线卓峰山段是从枫河线 97 号杆起,至 110 号杆止,线长约 km,雷击故障情况见表 2。在 1981 年进行双避雷线改造后,这段线路的雷击

6、问题还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所有杆塔均处于高程 320380 m 的山顶或山腰上,线路基本是布置在山上或跨越山谷,地形条件复杂,雷电活动相当频繁并容易产生畸变;杆塔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降低杆塔接地冲击电阻比较困难而使它的耐雷水平较低。因此,在 1988 年底对卓峰山段再次进行了防雷改造。这次改造主要是在其中 6 基杆塔顶部加装半导体消雷器,并将杆塔接地网加降阻剂进行降低接地电阻。从改造前后基本相同运行条件(从 1981 年至 1995 年)的运行记录来看,它的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次()仅下降至次(),其中在 1992 年 3 月 21 日 104 号杆受雷击时,虽然线路重合成功,但这次

7、雷击造成安装在该杆上的半导体消雷器损坏。在 1995 年全线杆塔接地网开挖检查改造时发现,这些使用了降阻剂的地网接地体腐蚀严重,说明这次改造还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3杆塔接地网改造由于枫河线的杆塔接地网在建设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差、截面小和埋设深度不够等原因,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特别是经历了多年的运行,大部分接地体锈蚀严重,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因此在 1995 年和 1996 年分 2 期对全线所有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使所有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在改造后的 3 个雷雨年度里未发生过雷击故障。这次改造是很成功的,也说明了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是防雷最有

8、效的措施。结论a)枫河线 2a 的运行记录表明,单避雷线是不能满足它的防雷保护要求的,仅靠双避雷线也不能完全满足处于高山大岭上的输电线路的防雷要求。b)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而且它比其它措施更节省资金,便于维护。c)枫河线上使用的半导体消雷器的性能和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不能完全依靠它来保护线路,但也未给线路带来不良后果。 d)对地势较高位置突显以及前后档距较大的杆塔,应特别加强它们的防雷保护。e)选择线路路径时,尽可能避开雷电多发区或对防雷不利的地方;对多雷易击的杆塔的接地网,不能简单地仅满足根据土壤电阻率计算出来的电阻值,而应设法尽量降低其接地电阻。作者:河源电力工业局 袁锦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