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32602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传统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生命精神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生命关怀也被认为是贯穿中国传统哲学之始终的根本意蕴。中国传统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千百年来,诸子百家都不同程度地关注过生命问题,但最集中、最突出地弘扬古老文化传统中之生命精神的却是道家。道家哲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要走进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殿堂,道家的生命哲学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一、道家哲学中生命价值观的理论渊源道家生命价值观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生命观念,理论上有其原创性,但并不排除其资料上的继承性。从前人那里继承的历史资料便构成了道家生命价值观的理论渊源。上古神话中的生命意志神话被誉为是哲学的史前史,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具

2、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原始先民生命意志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创生型、抗争型、转生型、不死型四种类型。 “盘古开天辟地”是创生型神话的典型,以盘古垂死时将身躯化作宇宙万物的辉煌成就来化解生命有限性的遗憾;“夸父追日 ”是抗争型神话的典型,以夸父追逐烈日找水源的行为来表现对威胁人类生命的自然条件的抗争;“鲧复生禹 ”是转生型神话的突出代表,通过讲述鲧因治水死后以顽强的生命意志孕育出最终征服洪水的大禹的故事来表明古人对群体生命无限性的追求;“精卫填海” 则是不死型神话的代表,通过讲述炎帝侄女淹死后化作精卫鸟衔石意欲填平吞噬她生命的东海的故事来表明古人生命意志的顽强及追求生命目标的艰难。

3、这些上古神话都在某种程度上使老子产生了一定的神话思维和复古情结,从而成为道家生命价值观的理论渊源之一。原始宗教中的生命崇拜原始先民在探讨自然与人生奥秘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最原始的宗教信仰,但最能直接反映原始先民生命意识的则是母神崇拜。母神崇拜是母系社会女性重要作用的反映, “母” 之所联盟以值得被崇拜,是因为她有孕育生命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崇拜,本质上也是一种生命崇拜。道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的衍生物, 老子中就有非常明显的崇母意识,将道生万物比拟为母生子,以“母” 称“道”,以“ 道 ”创“生”。老子在确定了 “道”是万物之母的主体地位之后又

4、提出了“贵食母 ”的价值取向,主张 “得其母”、 “守其母”。老子的崇母意识所反映的同样是一种生命崇拜意识,是对原始宗教中母神崇拜意识的继承与提升。古代典籍中的生命关怀周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源头,其浓郁的生命情怀对道家的生命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周易将整个宇宙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认为“阴阳合而万物生”;另一方面, 周易将宇宙间最高尚的品德归结为创造生命,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 。与儒家传承周易的群体生命意识不用,道家侧重传承的是周易的个体生命意识。从老子创立的“长生” 之道,到庄子提出的 “达生”之方,到杨朱倡导的“贵生” 主张,再到黄老道家整理的 “养生” 之术,无一不是个体

5、生命意识张扬的体现。另一层面,道家诸子对周易生命思想的传承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渐进性。从老子到庄子再到黄老道家生命思想的传承及演变,便是从生命存在意识到生命超越意识再到落实生命超越意识的渐进发展过程。二、道家哲学中生命价值观的主要内涵生命的根源道“道 ”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和最高范畴,亦被道家诸子视为终极性的存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第一章便提出了“道 ”是世间万物产生的总根源,从时间上确定了“道”的优先性。同时老子第二十五章还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言论,认为 “道”还是统

6、领和支配天地万物的总规律和总法则。庄子理性继承了老子关于“道” 为生命本源的观点,在大宗师中对“道” 做了如是集中论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认为“ 道 ”虽然无形无像,却具有实在性,是比天地更为古老的原始存在,是化生万物的第一性的精神本体。可见,道家生命哲学是用“道” 来解释生命的根源。生命的价值重人贵生道家高扬个体生命价值,认为在世界万物中,个体生命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存在,这主要反映在老庄重身贵生的思想中。老子提出贵身、爱身的主张

7、,说:“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认为一个人只有爱惜自己的生命,才能爱惜天下人的生命,从而堪当天下大任,所以要重视人、珍惜个人生命。庄子认为,当时社会以身殉物,不惜牺牲个人生命来换取人生价值实现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有其天然的生命时限, “齐生死,顺自然” ,把死亡看做大自然的一种现象,看做生的一种回归,无需畏惧。在老庄看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生命精神的执着,不断地超越,当心与“道” 相一致时就参透了人的生死大关,无所畏惧,从而能过上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生活。生命的境界身心超越中国传统哲学十分注重人生境界的建构,佛道儒诸家都有

8、自己的生命境界观。老庄道家强调摆脱一切束缚与限制的身心超脱之境,追求自然人性的复归。老庄认为,要摆脱现实社会的迷障,就必须站在“道” 的高度来超越万物之分、善恶之分和生死之别,当主体超越了一切内在情念和外在分别,就达到了一种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无拘无束地遨游于无尽时空,应自然万物之变、合宇宙天地之道,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性之自然、个性之自由、人格之独立。老庄道家的生命境界理论这十分讲究内在素质的培养,指导人们如何去掉在世俗中沾染上的习气和一切小聪明,如何超脱分别对立和情感纠葛,如何与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生活得飘逸洒

9、脱、逍遥自在。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理论对于完善人的生命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三、道家哲学中生命价值观的先进性与不足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虽然产生于过去,但其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却永存于历史的长河中,影响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对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做出较为系统的梳理后,再回头总结和反思它的先进性和不足,对新时期正确扬弃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道家哲学中生命价值观的先进性经过数代道家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漫漫历史的雕琢和打磨,道家哲学中的生命价值观自有其不可忽视的、超脱于当时社会的先进性,并通过多方面得以表现。首先,道家生命价值观的先进性表现为深刻的理性精神。一方面,道家对

10、生命本源的认识具有理性精神。老庄认为生命的本源是“道” ,并将“道”化生命的机制归结为“气 ”的聚合变化,排除了“神灵”的创生力量;一方面,道家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具有理性精神。老子认为,生命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是“道” 的一种体现,需要从生命本身去寻找而非由外力附着;另一方面,道家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具有理性精神。道家认为生命由生到死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现象,死亡的发生有其必然性,要有安死的超脱意向。其次,道家生命价值观的先进性表现为浓厚的平等意识。一方面,道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生理上的差别并不能影响后天人性方面的平等,境界的差异并不能影响人格方面的平等,社会地位的差异也并不能影响思想言论的平等;

11、另一方面,道家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平等的。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的观念,老子亦有 “四大”之说,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人关系,把人看做与天地自然同等重要的存在。最后,道家生命价值观的先进性还表现为强烈的生命关怀。道家诸子对生命应如何存在、人应如何生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了独到的解决方法。如老子提出的人法自然、怀慈守俭、不为天下先等生存原则,庄子的不追求身外物、不与他人勾心斗角的自然生存主张。在当时弱肉强食的不公平社会,道家老庄等人还设计了无为而治的救世之方,致力于改善个体的生存环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生命的强烈关怀。道家哲学中生命价值观的不足不可否认,道家对生命

12、基本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有其深刻和先进的一面,但同时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第一,受天人观的影响,造成道家生命价值观自然精神有余,而人文精神不足。在道家诸子看来,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是可贵的,而人类文明却是对自然的破坏,不应该存在,片面地崇尚自然、否定人文,陷入了反知识、反技术的极端。道家生命价值观还片面强调了生命的自然性,却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性特征,充分关注了生命的个体价值和固有价值,却忽视了生命的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人文精神严重不足。第二,虽然道家生命价值观具有理性精神,但这种理性精神却不够彻底。譬如,老庄对生命结构的认识有重神的思想倾向,有时甚至过于夸大精神的作用,认为人的精神一旦修养到一定程度就能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老庄、黄老、玄学等道家诸流派都不同程度的相信神仙的存在,甚至追求神仙境界。虽然道家对神仙境界的幻想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精神,但不得不说是非理性的,甚至造成许多古人痴迷于炼丹求仙的历史悲剧。第三,道家生命价值观蕴含的平等意识虽然境界较高,但在具体环节上却不够完备。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道家诸子虽然意识到了人性平等、人格平等和思想平等的重要性,却没有指出实现这些平等的方法和途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道家虽然强调了天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和和谐,却忽视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的冲突,更别说指出消除这些冲突的具体方法和积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