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部分)word版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332787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部分)word版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部分)word版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部分)word版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部分)word版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部分)word版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部分)word版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 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部分)word版解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湖北省襄阳市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历史部分) 201512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 、 “雅” 、 “颂”三部分。 “於皇武王,无兢维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後。 ”(【注】於:叹美词。皇:美,辉煌。无兢:无人可以与他竞争。烈:光明显赫,功业伟大。允:诚然,信实。厥:其)该诗句应出自A 诗经周颂 B 国风周南 C 诗经大雅 D 诗经小雅25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2、 明 清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A B C D26 管子轻重乙篇:“桓公问于管子曰:衡有数乎?管子对曰: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 桓公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二,高下不二则万物不可得而使用。 ”(【注】衡:市场供求均衡价格)下列关于管子的经济思想理解准确的是A “

3、衡“围绕着商品的“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B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不利于经济发展C “衡”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D这一经济思想提出标志着中国古代商业经营思想的高度成熟27 “明末清初(17 世纪前后) ,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 。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B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C “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

4、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28 “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 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重大转折第 2 页 共 9 页29山东大学顾銮斋教授认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可从两方面得到验证:一方面要看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否已削弱到无关宏旨的地步,财产原则是否已经取消;另一方面要看国家在立法行政司法诸方面是否已

5、确实建立起民主制度。 ”据此关于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准,雅典民主政治最终形成的时间最可能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庇西特拉图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30麦梦华评价临时约法时指出“我虽采用法制,然约法所定总统之权视法制则远有不逮,其荦荦大者约有数端:(一)法总统得上院之同意有解散议会之权,我则并此而无之(二)法总统有召集议会之权,而我之参议院得自行集会闭会(三)法总统有任命官吏之权,而我则任命阁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四)法总统有交还议案法案求下院再议之权,我则无此规定” 。据此可知约法A具有责任内阁之体用而无责任内阁之精神B制定时具有“因人设法”的理性和进步因素C制定者尚缺乏对西方宪政理性和成熟的

6、认识D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严格限制,充分体现了西方宪政民主的精神31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存在一些相同、相似点,两个运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顺向关系。 ”其中属于两者“顺向”关系的是A两者与世俗统治者(君主或地方长官)关系B两者都主张宗教信仰自由C两者都强调人的意志、理性与自由D两者都强调人的伟大,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321981 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之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 ,据此里根最有可能实行的方法是A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B通货膨胀、扩大投资C削减开支、减少税收 D大幅度增加军事经费33如何在经济十分

7、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C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34右画为马克格特勒旋转木马 , “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心灵的巨大创伤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光学技术C人们对资

8、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D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3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选项 史实 推论第 3 页 共 9 页A 19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B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C 1961 年不结盟运动诞生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D 20 世纪 90 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经济区域化阻碍经济全球化第卷(非选择题 共 160 分)40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公民”这一概念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

9、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材料一 古希腊城邦时代是一个积极公民时代,现代公民的独立性、公共性和宽容性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古希腊时代可以被看作现代公民精神的溯源地。孔令奇现代公民精神的基础、内容和意义(1)概述古希腊公民内涵。为什么说“古希腊城邦时代是一个积极公民时代”?(6分)材料二 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 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还体现在:公民之间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关系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与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权,而且凡是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

10、并承担同等的义务。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公民的财产、自由与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民主体现为多数决定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张博颖、陈菊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2)17、18 世纪公民观有何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 (不得照抄原材料) (7分)材料三 中国近代公民意识觉醒,康有为是提出近代意义的“公民”概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1902 年他在新民丛报第五、六、七号上发表了公民自治篇 ,认为“人人有议政

11、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 ”那什么是公民呢?“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陈独秀号召新青年“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 “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 。在公民权利方面,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强调拥有公民权利的意义。而“欲造成真正舆论,惟有本独立者之自由意见,发挥讨论,以感召同情者之声音乞求” 。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3)从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公民的含义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7 分)(4)霍布豪斯说:“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结合

12、材料就谈谈你的看法。 (5 分)第 4 页 共 9 页41 (12 分)下列是日本新歴史教科書株式会社扶桑社(市販本)对中日战争起因的描述。事件 描述甲午中日战争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九一八”事变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

13、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2014 年 12 月 1 日,在日本众院选举公告发布前一天的党首辩论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战争责任问题做出了避开直面回答的模糊表态:“过去那场战争的原因何在,必须交由历史学家去判断。 ”就日本教科书中关于两次中日战争起因记述,谈谈你对中日战争责任问题的看法。请考生在第 45、46、47、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 (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梁启起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

14、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梁启超全集材料二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 5 月 2 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 4 月 14 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 月 30 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 5 月 8 日才结束,上书总量 31件,签名者 1555 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 80 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1)据材料一,指出

15、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 分)(2)归纳材料二“上书” (上奏)的特点。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8 分)第 5 页 共 9 页46 (15 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法国宪法内容摘录宪法名称 内容摘录1791 年宪法 法国的宪政是代议制。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法兰西共和国 8 年宪法 (1799 年)政府付托于执政三人,任期十丰,连选得连任。每一执政分别选举之。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厪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上册)材料二 法国历史大事记(部分)1804 年 法国改制为帝国,第执政为皇帝1814 年 波旁王朝复辟1830 年 巴黎爆发七月革命,七月王朝建立1848 年 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1852 年 路易波拿巴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恢复帝制,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1870 年 巴黎爆发九月四日革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 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同宪法颁布,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摘鳊自吴于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1)据材料一,指出 18 世纪 90 年代法国政体的变化,并说明判断依据。 (6 分)(2)据材料二,概括 19 世纪法国政治演进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 (9 分)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