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企改革观-切两刀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23304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国企改革观-切两刀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国企改革观-切两刀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国企改革观-切两刀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国企改革观-切两刀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国企改革观-切两刀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国企改革观-切两刀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国企改革观-切两刀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国企改革观:切两刀论国企改革核心问题是什么,人们各自做出自己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并不指望国企改革有速效药,但是仍然为很多人的解读是否找到病根、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存有担心。也就是说,我为这场改革能不能激发国企活力而担心。从 2012 年起,我便提出:国企改革焦点是经营权,必须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改革的办法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切两刀。一刀是成立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从组织体制上切开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一刀从运行机制上切开出资人代表与职业经理人的联系,使得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充满活力才可能成为现实。这就是我的“两喾掷肼邸 切两刀论” 。 因此,国企改革的主体内容是经营权改

2、革,而不是所有权改革。今年五月,对国企改革连续出台两份重要文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向前推进一步。看到“切两刀论”在实践中体现,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两份重要文件围绕一个核心 5 月 4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提出,2017 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意味着公司制改革进入“最后一公里”的收尾阶段。 5 月 10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 ,对国资监管方式和国资委职能转变作出系统性安排。 方案显示,共有 43 项国资监管事项被调整。 前一个文件,是讲的意见 ,后一个文件是讲的推进方案 。讲意见的是顶层设计“1+

3、N”的组成部分,指导意见发了好几年了,性质仍然是设计,人们关注的兴趣少些。可以视为是前一阶段的收尾。 不过,两个文件围绕一个核心,就是市场化经营。后一个文件更贴近现实,更接近国企改革的核心,牵涉到国资委加快向管资本转型,回归出资人身份。新出台的文件明确了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从内容上看,是国资改革引领国企改革;从过程来看,是由顶层设计到落地,开始拉开“政策落地” 的大幕。 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来看, 方案重在讲国资委与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关系,从组织体制上切开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意见是从运行机制上切开出资人代表与职业经理人的联系。 国企改革究竟要解决什么 本来,中国的企业改革有两

4、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所有权改革,一条是经营权改革。围绕国有化或私有化的学者基本上属于所有权改革论,我强调的是另一条路,经营权改革,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这是“切两刀论” 的选择。在我国经济体制整体追求与市场经济融合的背景下,国家所有权和现实中的公共财产经营权的集中已经不符合现实了。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从现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法律文本的意义角度来讨论国有企业活力的时候,国企改革的种种做法事实上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甚至,国企改革根本就不要搞。因此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做到政府放权,我们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现有理论与法律制度的缺陷,以及支持这种制度背后的

5、理论缺陷,必须从指导思想的理论科学化和制度科学化入手,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问题,才能够找到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突破口。 从现实情况来看,企业不能成为独立的市场的主体,政企分开这个改革开始以来最大的难点,没有解决。2003年 3 月,专司中央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能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的国务院国资委正式成立。到 2004 年 6 月,各省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相继组建,由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创造了较好的体制基础。十多年来,国资委虽然在国企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其监管的弊端也日益突出。2013 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

6、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政府对企业伸手太长,使得经济效率难以提高。政府“婆婆” 似的微观管理,不断侵蚀企业的自主决策权;尽管不少国企都组建了董事会,但权责不明,董事长往往剥夺总经理的经营权。所有权代理人链条太长,链条末端董事长代理权太集中,高官贪腐风险加大。以上所举,都是脱离市场所致。当前,国资委实行的管人、管事、管资产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模式,业内普遍认为是一种以行政代替市场、以管制代替监管的模式,既是“ 老板 ”又是 “婆婆”,既是“ 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这种模式

7、的缺点是管得太多太细、监管与改革分裂、改革不配套,企业领导人没有市场化,缺乏市场化退出通道,容易导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市场无法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活力不足。 改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营造新型框架,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设立了一个“隔离带” ,让企业完全走向市场,这是新一轮改革的选择。2015 年 9 月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国资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划清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职责边界,要求监管从管企业、管资产中抽身出来,从“什么都管” 转为“管资本为主”。这实质上是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设立了一个“ 隔离带”,有助于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也有利于监管者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国有资产战略布局、保值增值和规范资本运作等工作上来。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要抓好“两个清单、三个归位、四个重点” 。 “两个清单”,就是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该管的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依法放权、决不越位;“三个归位” ,就是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四个重点” ,就是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