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小城与文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321589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山文化、小城与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梅山文化、小城与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梅山文化、小城与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梅山文化、小城与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梅山文化、小城与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山文化、小城与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山文化、小城与文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山文化、小城与文学创作原点、梅山文化与文学的混沌状态 袁复生:在你的巫地传说中,好像专门提到了你在城市里的新房装修,你这房子是小说里面你那个伯父给你监工的吗? 马笑泉:没有,那件事完全是虚构的。 袁:你真的有这么一个亲戚吗?他是会鲁班术的? 马:没有。但是我从小生活在县城里面,县城跟农村的联系是血肉相连的,我大量的亲戚都在农村里生活过,包括我的祖辈,我的父母辈,他们都有农村生活的背景。同时包括我的很多小学、初中同学,他们也是农村里面出来的。我生活过的那个县城叫隆回。隆回是梅山文化的一个腹地。在这些人的生活中,梅山文化就不是一种外在的文化了,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在他们的叙述中,包括他们的

2、行为举止,自然而然地就会流露出关于梅山文化的信息。我从小被这类信息所包围、所感染,这些东西就隐藏在我的骨血里面了,尽管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直到有一天在合适的时候,它好像一颗种子一样,碰到了合适的温度,就开始发芽,开花,结果。 袁:巫地传说不是你第一本书,但是从一个人的思想精神的一个发源来说,这是不是一本起源性的书,给你思维一种底色的书? 马:对每一个作家来说吧,他都在试图创造中,寻找一个精神上的原点。这个原点也许在现实中存在,也许只在他的想象当中存在,但不管怎么样,他都要找到这个原点。就好像苏童,他一开始是写他的“香椿树街” 系列,但后来创作了一个“枫杨树故乡 ”系列,这枫杨树乡我估计就是他精神

3、上的一个原点。我自己呢,首先是在县城里面长大,生活经历基本上是被县城所固定。但是当我沉静下来,就是当我感受到生命中那些很神秘的东西时,我要寻找它的一个来源。这个来源有的时候我在县城里找不到,那我肯定会上溯到我的父母辈、祖辈,他们是从乡村里面出来的。那么这个原点就被触摸到了,这个原点肯定跟梅山文化有很大的关系。 袁:你作为一个文学家,对梅山文化的看法,和政府、学者有什么不同? 马:学者看待梅山文化,希望找到一个理论的支点,甚至希望把它放在全球的、民族的或是原始文化的理论框架下来看待。政府来看待这个事情,更多的是受到现实的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感受梅山文化,首先是从细节,从细部开始感

4、受的。他无意于把它归纳成一个整体,他甚至拒绝这种整体化。因为一旦整体化了,在某一程度上也存在失真化。因为梅山文化存在状态就是散漫的、细节的、碎片的,作为文学家,就是要把这些细节,这些碎片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的话,我觉得肯定有一定程度的思考,但这种思考我觉得不是刻意的,它仍然是从生活经验中自然生成的。 袁:在梅山文化氛围中成长的人,或者作为你来说,你对世界的看法有什么比较独特的地方? 马:我感觉在唯物和唯心之间还存在一种世界观,就是叫唯象。我先不去探讨一个东西它是唯心还是唯物的,但它存在,我们就把它称为“象” 。 它不能够通过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解释,说什么透过表象抵达本质,它的表象和本质是融合

5、在一起的。它的外相就是它的内质,它的内质就是它的外相,就是说唯象。我觉得梅山文化培养了我这样一种唯象主义的世界观。也就是我们从小看到了一些唯象的东西,我们无法用唯物的哲学理论去解释它,但它存在,这就是唯象。 正因为唯象它超越了唯心和唯物,那它同时也超越了人和物。在梅山文化的认知传统中, “万物皆有灵” 。一块石头,一棵树木,它跟人都是平等的。这一点就有点接近于庄子的“齐物” ,人不过就是万物中的一种而已,没有必要刻意地把自己看得太高。 它培养了一种对世界的敬畏感。因为在这些人看来,几乎所有外在的东西跟自己都是平等的,甚至它们还拥有我们人类无法抵达的力量。 袁:像农村里面每一个村口有一颗神树,神

6、树是不能动的。 马:对。包括一些奇怪的石头,大家都相信它有灵性的。其实梅山文化的涵盖面很广,包括像湘潭那边,长沙那边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辐射。比如我记得毛泽东提到一件事,他说他有个小名叫做“石三伢子” ,从小他父母因为他八字硬,就要他拜一块石头做干娘,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梅山文化的行为。 袁:这种崇拜是不是有点原始宗教的味道? 马:梅山文化的神,跟正宗的道教神,是不一样的。道教神它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而梅山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融为一体的。梅山神是什么来源呢?就是起源于人们的劳动。那些劳动技艺特别高超、那些特别有灵性的人物,他们死了之后,就被人遵奉为神。人们看待他们的目光既是敬畏的,同时也是亲切的

7、,有种把他们看成是家里一份子的味道,这是跟道教神一个巨大的区别。比如说道教中的吕洞宾,大家提到吕仙师那是非常敬畏的,高高在上,高不可及,那形象太高妙了。但是梅山文化中的倒路梅山张五郎,大家提到他,往往是一种既有尊敬,同时还带一点调侃的味道,就是这种感觉。 袁:你从小受到这些影响,但成长之后却接受无神论的科学教育。可能跟那些乡间农民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或者说你的世界观很丰富,或者说你还有矛盾?两头不靠?马:你提炼出了一个很关键的词语矛盾,或者我更愿意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就叫做“混沌” 。这跟我作为一个文学家的立场是高度一致的。就说我首先作为一个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受过一定的教育,正如你所说,也读过不少的书。那么在我的知识谱系里面肯定不仅仅是梅山文化,包括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国的禅宗、道教,这些东西我都研读过。在我的世界观里面,很多东西确实是矛盾的。作为理论家来说,像这种状态是很危险的,而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这种状态却是非常好的。文学家就要求处在这样一种不确定的状态,甚至是矛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写作,他写出来的东西同样也是混沌的,不确定的,甚至有一些是矛盾的。就在这种东西的表达之中,文学的本身才凸显出来。我始终觉得理论家要求的是明晰确定,而文学探讨的就是世界中那些不确定的东西、矛盾的东西、困惑的东西。它甚至不要求答案,它只要求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