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基本要求打印版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75468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基本要求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基本要求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基本要求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基本要求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基本要求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基本要求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和法治政府建设基本要求打印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法行政必须严格落实六项基本要求依法行政的概念和内涵: 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它的主要内涵是各级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既不能超越职权,也不能放弃法定职责。平常讲的“三位”:即政府行政管理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就体现着依法行政的原则和精神。依法行政的六项基本要求,是指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所提出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的六条基本行为准则,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这是纲要针对当前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提出的依法行政的路径,对指导和规范行政机关及

2、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用这六项基本要求约束政府,让行政权力受到了全方位和更加严格的约束,才能有效地推动依法行政的进程。一是合法行政。 纲要把合法行政作为依法行政六项基本要求的第一条予以明确规定,它强调的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时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合法不仅指合乎实体法,也指合乎程序法,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1)行政主体合法。即必须是依法设定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只有具备法定资格要件的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才是合法的行政行为,任何没有法律依据的职权都

3、是不应存在的。 (2)行政职权合法。即职权必须由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必须有法律的授权,并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即职权法定、越权无效。 (3)行政行为合法。即行政行为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手段、方式和程序进行,任何一个行政行为必须以法律规定的事实要件为基础,而每一个事实要件必须由相应的事实佐证,每一个事实佐证必须经得起审查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反驳与质证。这就是我们说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4)行政程序合法。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就是行政行为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及时限的总和。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公正的保障。从法理上说

4、,侵犯公民的程序权利,同样是违法行为。只有实体和程序都合法,才能保证行政行为本身的公正和正义。二是合理行政。 纲要在规定合法行政之后又明确规定要合理行政,这主要是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合理行政主要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由于自由裁量权是一个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权力,所以更容易被滥用。为了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必须在肯定和授予自由裁量权的同时,通过法律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进行必要的监督、约束和控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行政行为不仅要合法,还必须合理。合理行政的基本要求是:(1)行政的目的、动机合理。任何法律、法规、规章在授予行政机关自由

5、裁量权时都有其内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和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正确理解法律的意图和精神实质,必须与法律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相一致。 (2 )行政的内容和范围合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一般都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作了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只能在法定的内容和范围内行使管理权。不能滥用和擅自扩大范围。 (3)行政的行为和方式合理。行政权特别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符合人之常情,包括符合事物的各项规律,符合人们普遍遵守的准则,符合一般人的正常理智判断。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不能为了自身的管理

6、方便而不顾当事人的权益,应当尽量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4)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合理。这是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必须是最轻微的。比如实施行政处罚时,面对多种可能选择的行政手段和措施,应按照必要性,适当性和比例性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尽可能选择对公民个人权利损害最小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时,不得采取激烈手段。同时,任何干涉措施所造成的损害应当轻于达到行政目的所获的利益。三是程序正当。 纲要把程序正当作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主要是要求行政机关按照正当的法律程序行政,执法不仅要公正,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公正(如告知、听取申辩、说明理由、回避等) 。行政机关实

7、施行政管理,除法定保密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程序正当的核心是要通过合适的程序安排根除和避免那些可能导致不公正结果的因素。事实上,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实体公正的实现有赖于程序公正来保障。没有程序的公正,就不可能有实体的公正。程序正当的两个主要要求:(1)行政程序要公开。主要内容包括行政依据公开,行政信息公开,行政过程公开,行政决定公开。(2 )要保证当事人的参与权。即要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使行政相对人能够对行政行为充

8、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并使这种意见受到应有的重视,以此来促进行政主体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行政决定。四是高效便民。 纲要规定行政机关做到高效便民,是强调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法律的宗旨行政。高效是衡量行政机关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行政机关能否真正落实服务于民宗旨的重要环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只有高效行政,才能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为民。 纲要对高效便民的具体要求有:(1)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应从方便老百姓办事出发,把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作为行政管理的根本宗旨,而不应把行政管理看作是

9、限制老百姓的工具和手段。 (2)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尤其是对法定职责应及时履行。 (3)行政机关应遵守法定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对办理的事项不能久拖不决。五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法律约束,而且也是政府机关行使行政权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依法行政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义务与责任。 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行政领域的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行政机关必须做到:(1)发布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因客观需要确需变动的,要尽可能事先规定过渡期,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明确的预期。 (2)制定的法规、规章和

10、政策、决定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 (3 )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撤回或者变更。但由此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纲要继承了行政许可法的成果,并把这一原则扩大使用于所有的行政领域,要求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法律的本质行政。作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有明确了诚实守信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义务和责任,才能更自觉地推进依法行政。六是权责统一。 纲要把权责统一规定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顺应了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的发展趋势。按照这一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职责行政,行使多大

11、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落实这一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做到:(1)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统一。行政职权是公权力,法律授予行政机关职权实际上是赋予行政机关义务和责任,行政机关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擅自放弃和不履行法定职责,就是失职和渎职,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因此,任何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既不能失职,又不能越权;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权力,

12、不履行应有的责任。更不能有利时争夺权力,无利时互相推诿。 (2)行政主体和责任主体一致,即行政责任必须由行政活动的主体担其名,负其责。因为任何行政活动都是通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因而对行政行为的后果在内部要分清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各自的责任,应属行政机关承担的责任不应由工作人员来承担,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政造成后果的,应由行政机关或有关机关依法追究经济和行政责任。 (3)行政结果与行政责任相当,即行政行为产生何种结果,行政主体就应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如对违反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的行政行为,应确认无效或作出撤销决定,并依法制裁违法者,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因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13、造成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损害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行政主体应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对因公益目的且符合法律规定,但却给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政行为(如征用土地、旧城改造拆迁等) ,行政主体应负补偿责任。 (4)自觉接受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确保违法受追究。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要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要重视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实施的监督。同时,还要创新政府内部的监督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完善行政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对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造成行政管理相对人损

14、失的,一定要依法予以赔偿。行政机关是依法行政最基本的主体,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一切行政活动的最终实施者。因此,只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纲要规定的六项基本要求,坚持对人民负责,对人民制定的法律负责,自觉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始终绷紧依法行政这根弦,就一定能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为在新形势下深入

15、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1.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纲要实施 6 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

16、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2.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3. 高度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