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茶园建设优化升级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22956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茶园建设优化升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进茶园建设优化升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进茶园建设优化升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进茶园建设优化升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进茶园建设优化升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进茶园建设优化升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茶园建设优化升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茶园建设优化升级创建茶业发展强势基础江苏省芙蓉茶场茶园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茶园是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 ,鲜叶原料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茶园的生产能力状况对茶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江苏省芙蓉茶场是一个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茶业企业,曾在国内茶业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近十多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经营状况不很理想,特别是茶园生产水平有大幅度的下降,直接影响了茶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效益水平的稳步提高。本文在对芙蓉茶场茶园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对 2001-2006 年五年中茶园生产管理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当前茶园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茶园建设和茶业发展

2、的对策和设想。一、现状调查1、面积与品种本场现有茶园 1576 亩,分布于五个茶区,共有大小不等的 38 个区块,茶树以有性系品种为主,计 1477 亩,占 93.72,包括祁门楮叶群体种共 1120亩,占总面积 71.06;宜兴小叶群体种共 357 亩,占总面积 22.65,政和大白茶共 12 亩,占总面积 0.76;无性系品种 99 亩占总面积 6.28,包括福鼎大白茶 72 亩,占总面积 4.57;大毫种共 5 亩,占总面积 0.32;毛蟹种约 10 亩,占总面积 0.63。2、茶园状况受茶树品种、立地条件、区域环境和管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茶树长势、生产能力、管理状况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3、。综合考虑这些要素所产生的差异性,可将茶园状况分为四种类型:一类茶园 品种结构为无性系良种,茶园分布集中,管理状况较好,名优茶原料产量较高。主要有 1 块茶园,共 46 亩,占茶园总面积的 2.92。二类茶园 品种结构为有性系群体良种,茶园分布较集中,管理状况较好,名优茶原料产量尚可,中、下档原料产量较高。主要有 15 块茶园,共 754 亩,占茶园总面积的 47.84。三类茶园 品种结构以祁门楮叶、宜兴小叶为主的有性系群体品种,茶园分布相对集中,管理状况尚好,名优茶原料产量较少,中、下档原料产量尚可。主要有 6 块茶园,共 263 亩,占茶园总面积的 16.69。四类茶园 品种结构较杂,以有

4、性系群体品种为主,茶园分布较分散,管理状况较一般,名优茶原料产量极少,中、下档原料产量不高。主要有 16 块茶园,共 513 亩,占茶园总面积的 32.55。3、效益分析根据近五年(2002-2006 年)的统计资料,对各类茶园的鲜叶产量、产值和投入的肥料、采摘及管理等成本进行比较分析,鲜叶生产效益状况大致如下:茶园生产效益状况分析茶园类型 成 本 产 值 利 润 成本利润率 产值利润率一类 2267 元 2900 元 633 元 27.92 21.83二类 1427 元 940 元 -487 元 -34.13 -51.81三类 1337 元 790 元 -547 元 -40.91 -69.2

5、4四类 1222 元 580 元 -642 元 -52.53 -110.69平 均 1369.77 元 854.99 元 -514.78 元 -37.58 -60.21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一类茶园的投入大约是茶园投入平均值的 1.65 倍,鲜叶产值大约是茶园投入平均值的 3.4 倍,成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分别达到 27.92和21.83,效益比较可观。原因是管理投入水平较高、良种优势明显。其它类型茶园均无利可图。(2)一类茶园采摘成本达总成本的 63.96,其余茶园均为二分之一左右,施肥成本均在三分之一左右,一类茶园田间管理方面的投入较其它茶园低20。良种茶园在保证肥培管理水平的前提下,

6、树势旺盛,茶树抗逆性增强,生产能力水平较高,施肥、采摘等方面生产性成本的边际效益明显,植保、除草等方面的管理性成本的投入相对较低。(3)随着肥培管理和采摘管理方面的投入减少,成本利润率和产出利润率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虽然与茶园立地条件、茶树品种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但肥培和采摘管理水平的降低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营养水平和采摘管理是投产茶园的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二、主要问题茶树品种、立地条件、小气候环境、树龄、树势等直接决定着茶园生产能力。在一定时期内,这些因素现状通常难以显著改观。目前,影响茶园生产能力的因素较多,品种、树势、环境、管理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茶园生产能力大幅度减

7、弱,鲜叶质量明显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的加工生产和市场营销,制约了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当前茶园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良种茶园面积少,品种结构不合理。茶树良种化是实现茶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我国现有茶园面积近 2200 万亩,近二十年来,茶树良种化在全国茶区推进迅速,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例已超过 10;其中福建省已达 80以上,江苏省也已达到40左右;本场现有的 1576 亩茶园中,祁门楮叶群体种有 1120 亩,占71.06;宜兴小叶群体种有 357 亩,占 22.65;福鼎大白茶 72 亩,占4.57;其它为群体混种茶园,占 1.72。无性系良

8、种面积为 99 亩,仅占6.28,有性系茶园面积为 1477 亩,占 93.72。且多为数类品种混种。良种茶园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江苏水平。良种茶园面积少,品种结构不合理,是影响当前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2、茶园普通老化,树势状况较差。茶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在人工载培的条件下,茶树的生命周期可逾百年,良好的栽培管理措施,能够保持茶树旺盛的生产能力。本场现有茶园的 1576 亩中,多数茶园树龄超出 50 年,其中 1953-1964 年间种植的占 70,1965-1979年间种植的占据 25,1980 年后种植的仅占 5.树龄老化,加之近些年肥培投入偏低,田间管理不够到位,导致茶园

9、总体树势状况较差。树势状况较好的一类茶园仅占 2.92,树势状况一般的二类茶园占 47.84,而树势状况较差的三、四类茶园占 49.24。茶园普通老化,树势状况较差,是形成当前茶园生产能力低下的直接因素。3、茶园管理粗放,投入水平低下。茶园管理是一项综合的技术措施,茶树肥培、采摘、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茶树长势和茶园生产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由于经济工业化的转型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茶业在我场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茶园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也日见下降,肥培投入大幅度减少,多数茶园抛荒脱管。近年来,茶园劳动力越来越紧张,工资性成本越来越高,茶园管理总成

10、本支出中,工资性成本已达到 60以上,由于劳动力投入难以得到保证,因而一些管理措施也就很难落实到位,这已经成为当前茶园管理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茶园管理粗放,投入水平低下,是导致当前茶园生产效益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因素。4、基础设施落后,生态优势弱化。茶园基础设施是保障茶园生产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茶园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条件。由于多年来茶叶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场茶园原有的排灌、道路、防护林等基础设施均受到不程度的破坏,一直没有实施维护、修缮,特别是连续十多年开山采石的影响,茶园生态也受重创。基础设施落后,生态优势弱化,是阻碍当前茶叶生产水平进步的重要因素。三、发展对策茶业是我场的传统优

11、势产业,茶叶生产不仅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茶产业已从单一的产品生产延伸到文化、旅游等多种领域,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因此,重新认识茶业在我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地位,重视发挥茶业的复兴对促进全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发展现代化茶业十分必要。当前,要在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品牌建设、推进加工技术的优化升级的同时,高度重视现代茶园的良种化、设施化、生态化和机械化建设,着力推进茶园建设的优化升级,努力创建茶业发展的强势基础。1、加快无性系良种化茶园建设。良种化是优质高产茶园建设的重要前提。随着本地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本场官山坞茶

12、区、马厂茶区、桃花山茶区共有 300 余亩茶园已规划为相关项目开发用地,茶园总面积将缩减为 1200 亩左右。在茶园面积减少的情况下,要保持甚至提高鲜叶产量和品质,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加速无性系良种化茶园建设至关重要。现已规划在官山坞茶区、马厂茶区选择 600 亩立地条件较好、分布相对集中的茶园,逐步进行改植换种,引进地域适应性强、适合本地区茶叶产品特点的无性系良种茶树,分别建立特早生型茶树良种园 100 亩左右、早生型茶树良种园、中生型茶树良种园各 200 亩左右、晚生型茶树良种园 100 亩左右,使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例达到 50以上。同时保留适量的群体品种茶园,以保持茶树品种的多样性,并逐步

13、进行更新改造,复壮树势,提高产能。通过建设梯度结构的良种茶园,延长新梢自然生长的时间跨度,合理调节鲜叶产量与结构的分布,提高鲜叶适制性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鲜叶生产的经济价值。2、加快示范型设施化茶园建设。设施化是高效现代化茶园建设的重要标志。茶业是传统的特色农业生产项目,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环境,为茶叶生产提供相对可控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气流等环境条件,实现茶业的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设施茶园的现代化水平主要体现在构建茶园设施要素系统的先进程度和科技含量,具体包括道路、排水、灌溉等基础设施系统,人工遮阳、塑料大

14、棚、温室工厂等环境调节设施系统,机械化作业等装备设施系统,肥培管理与人工环境的智能化控制设施系统。设施化茶园的建设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配置不同层次水平的要素系统,注重发挥高科技现代化设施茶园“点”的示范作用和新技术常规化设施茶园“面”的推广作用,逐步推进设施茶园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就我场而言,要以建设常规化设施茶园为重点,加大投入,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本场大部分茶园始建布局比较规范,可结合茶园改造和生态建设,将所有茶园道路铺设硬质路面,茶区四周建永久性沟渠并相互连通,形成防洪排水网络系统;对官山坞、马厂这两个立地条件好、集中成片的茶区,采用现代化喷灌设施和控制技术,运用于早春防霜

15、冻、高温干旱季节灌溉以及植保、根外追肥等方面的辅助作业。与此同时,可根据生产需要,建立人工遮阳设施,保持鲜叶的持嫩性,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档次。另外,着眼于未来茶园建设向更高层次现代化的发展,可在官山坞茶区内选择 10 亩左右的茶园,采用温室调节、高度机械化作业、土壤渗灌、雾态微灌及智能化控制等设施系统,运用测土施肥、土壤微生物繁育、生物植保、动物除草以及作物立体栽培遮荫(如葡萄、花卉)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提高茶叶生产的可控性、高效性、安全性,建设具有国际选进水平的设施茶园,充分发挥高科技现代化设施茶园的示范引领作用。3、加快高标准生态化茶园建设。生态化是安全无公害茶园建设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

16、境,不仅有利于提高鲜叶内在品质,而且能有效地保持茶园区域内的生态平衡,有利于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对于维护茶园生态安全,提高茶产品的安全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场生态化茶园建设应当着眼于未来发展,立足高标准定位,把重视茶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实施茶园生产标准化管理有机结合。一方面要结合茶园改良改造、完善茶园的道路、防洪排水等基础工作,加大投入,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茶园周边地带种植 2 行以上高密常绿乔木作防护林,纵向行道两侧以双行直立常绿和落叶乔木间隔种植作防护林,横向行道两侧以单行常绿乔木作绿化带。茶园区域内一些地形复杂、分布不规则的空地,连片种植常绿乔木或开花树木。整治并适度扩大茶园内现有水塘,将茶园内低洼渍水处改建为水塘,有效保持园区水面,进一步增强茶园区域环境的生态调节和平衡功能。山地茶园(如东山茶区)可逐步改造成“茶-果”间作的闲休体验式生态游览茶园,提高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