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21654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2试论网络文学理论建设的话语空间 论文关键词:络文学文化观念全球化 论文摘 要:如果忽视对当代思想文化裂变的思考,而套用西方电子传媒学理论研究成果解释当代络文学,却仅仅关注络文学与电子传媒技术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不从全球化文化传播语境下探讨文学生存发展的现实理路,只从传媒技术上分析络文学,就无法找到有效的理论批评话语空间。由此,络文学理论建设需要考虑当前文化观念的激烈冲突和全球化文化背景。 目前,络文学理论批评明显滞后于创作。建立络文学理论批评体系必须深刻认识络文学产生的历史意义。要认识到络文学是时代变革的产物,

2、创新精神成为最基本的诉求,要看到络文学的广阔视野和草根性对文学发展走向的影响,看到作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相互交流和撞击的价值,看到文学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如此大规模的大众阅读。套用西方电子传媒学理论研究成果解释当代络文学,不从全球化文化传播语境下探讨文学生存发展的现实理路,仅仅从传媒技术上分析络文学,就无法找到有效的理论批评话语空间。 一 络技术术语与络文学批评话语不应混用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2过于重视传播技术对络文学形成的影响,体现在以计算机和络技术的专门术语直接运用于络文学批评上,如大量以“比特” 、 “数字”等科技术语指涉络文

3、学,把超链接、多媒体的综合艺术的媒体实验性特征和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向,当成以人文性为本质特征的文学发展方向。 我们知道“比特”是英文 bit 一词的英译,指的是计算机二进制数的位,由一连串的 0 和 1 组成,计算机以此完成信息转换和处理。它是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并不直观呈现给用户,也不给络文学作品的作者和读者做出信息转换的提示。 从传播技术角度看, “比特”是信息世界构成的基本单位,它的意义不仅是便于复制和传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如将文字转换成为声音,既然“更多的人倾向于认为,internet 不是媒介,将其视为媒介是对其某个技术特点的放大”,那么作为技术深层的计算机语言

4、“比特” ,是机器的功能显示,是科技发展在信息处理上获得的成就。如果把它视为媒介就把信息转换功能放大为信息传播功能,从根本上忽视信息传播过程中人文主义参与的创造性。认为“比特是计算机操作的媒介,络文学写作要使用比特,就如同传统写作要使用文字一样”,把“比特”等同于文字,把计算机的“计算”方式等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2同于记录思想情感的语言工具,大大降低了传统文学纸质写作的人文属性和主体的能动性。传统写作文字的使用,是作家全身心投入艺术创造时,最为具体、最为直观的艺术才华的发挥和展示。 “比特”是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不是计算机操作的媒介;

5、“比特”把一切信息转换成“比特”进行技术处理,因此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被称为“数字化技术” ,互联被称为“数字媒体” 。 “诗与数学的统一”概括了计算机“计算”的神奇功能,反映了科技进步与人文学科的综合发展成为未来社会进步的方向。 “诗与数学的统一”创造出了精彩的信息载体,包括文字、声音、影像等,组合出任何我们能想象到的图形、画面和文字组合。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正如历史上的科技发展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民间化、传播民间化的发展路径,实现科技服务人类的最终目的。显然,使“诗与数学”统一起来的力量是科技理念,对络文学主体来说,仍然是以文字作为思想的载体,把络作为传播的途径,实现主客体的交互作用。

6、“数字”和“比特”是技术因子,看不见的电子微粒,并不构成信息本身,更不可能构成络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理论要素。 视“比特”为文学媒介,是络文学研究初期把计算机强大功能下的创作软件、超文本链接、多媒体技术生成的综合艺术产品,当成“真正的络文学” 。这种初期的“络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2学”范畴指涉,重视技术本身的革命性和改变事物物质外观的神奇力量,忽略了传播本身所赋予人类文化结构的社会性、目的性、创造性和互动性,因为“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的现象,是各种文化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

7、,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和解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文学是文化飞翔的翅膀,络文学传播无疑又给文学发展创造了一座划时代的历史丰碑;同时,文学活动是信息传播链条中促进文化传播的主要承担者,但并非传播中的文化信息都是文学。 从络文学创作与传播的实际看,络原创作品是传统文学发展演变的逻辑转型,携带着人类文化演进的时代特征,成为络作者、读者和研究者默认的络文学范畴和形态。从艺术媒介演变历史看,多媒体发展的是人类耳、目、口、触等多种感官的功能,开发这些感官接受这些意义符号信息的潜力,是人类感官肢体的“延伸” 。多媒体艺术所显示出的炫目的视

8、听效果,在文字解说之外能自成一条通往艺术之宫的路径,语言文字本身为其审美内涵做阐释服务,处在整个多媒体艺术的次要地位。视听本身趋向较为直接的感官刺激,意义指向不在于符号编码解码过程中丰沛的情感和审美生成,不能使接受达到沉思默想后的深度体验,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2根据人类生理机能和接受心理所受的先天局限,人类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对各种感官接受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因此,多媒体重视视听本身表达的即时性造型效果、语言文字的想象和表意魅力被消散在一个狭小的声色形象的间隙内,多媒体需要形象艺术的理论话语去透视,而络文学的理论表述不能在造型技术

9、中介的纯客观视域开拓话语空间,因为语言文字仍然是络文学的栖息之地,络文学的文学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倚重文字阅读展示的语言魅力和思维魅力。 二 络文学理论建设面临的文化冲突 创新适应于络文学的理论体系将会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当前文学价值认同的断裂集中体现在文学批评界对络文学作者及其作品的关注还不够。当代文坛活跃的文学批评家基本上是 60、70 年代出生的,而络文学的作者大多是 70 后、80 后,他们的作品基本没有进入批评家的视野。在目前的评审体制下,络上发表文学批评不能获得稿酬,专家学者在上发表文章也不算是正式发表的科研成果,是不能被量化的。因而对于众多的批评家来说,上出现的他们的文章一般都是

10、被转贴上去的,是传统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再次上。于是,一方面批评家的知识储备和时代制约的文化观念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2落后于现实生活,旧有的文学理论体系中既没有对这些异军突起的文学队伍预设话语空间,也不看好他们借助络迅速走红的文学态势。另一方面由于纸质出版的文学批评文章才能纳入主流评价体制,流行在络上的大众化的络文学批评就显得人微言轻。 如何不仅仅从传媒技术上分析络文学,而是从当代思想、文化裂变做出深入思考,从而在当代文学理论批评体系中建构起成熟的络文学理论批评体系,不能回避对两个问题的考察:一是内部现实文化冲突,二是全球化的世界语境。

11、 目前,经济上我们寻找发展的战略,文化上寻找补偏救弊的传统。在一个日益加快的全球化民主文化氛围下,在一个以商品经济规律规约伦理道德行为的今天,仍然高举“弟子规”类的旗帜,把先人标举的理想国旗帜拿来当做推卸责任、蒙骗“老者” “幼者”的工具,直接强化了我们的文化等级观念,使得文学的雅俗观念仍然背离文学创作实际,从而产生鄙薄络文学的倾向,视络玄幻小说为“装神弄鬼” ,视金庸小说为“鸦片毒品”等等。 “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历史的深刻记忆,积淀为文学观照国运兴衰的铁肩道义,而在此话语之下赋予艺术的审美价值才算文学的正统,才算是纯的、高雅的文学。上百年的民族屈辱在集体意识中熔铸为“启蒙与救精品

12、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2亡”的文化思潮和文学观念,这是文学光辉璀璨的民族品格和优秀传统,文人没有理由拒绝这种文化基因。自身因袭的封建思想、新前行途中的坎坷曲折,给文人造成的身心磨难久久不能平复,构成文学叙事的主流。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生存空间的拓展, “一体化” 、 “全球化”势在必行的文化趋势,又把这一切逐渐推向现实紧迫思考的边缘。上个世纪末以来络走进千家万户,并与 70 后、80 后人一起成长,络文学的发展自然进入他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领域。他们的成长经验与时代环境赋予的一些特征、青春所具有的叛逆冲动、没有历史羁绊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呈

13、现在老一辈人面前就是反常识、反经验、反规则,并且在虚拟的消费文化背景和趋利趋新潮流的衬托下,显得特别刺眼和易遭厌恶。然而,80 后作家的青春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度过的,他们经历的是历史上最富裕和最活跃的时期。他们的作品虽然还留有青少年的稚嫩,但其实已经有了一种新的世界和人类的意识,也表现出注重个体生命的意义,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等新的主题”。 排斥络文学的文化心理,多出于 80 后和络语境的双重阻隔,络文学的自由化无序写作状态,以及上个体全面真实的展现和下生活现实局限下的选择性暴露造成的强烈反差,使络写作带上虚幻的色彩,并且,基本没有责任担当的络叙事给人一种虚假的叙事表象,精品文档201

14、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2然而,套用蔡智恒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三节)里的一句台词:“虚幻的应是人性而非络。 ” 这是络文学理论体系建构所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文化冲突。由此,我们只有借助络提供的强大检索、评选功能,加强对络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获得艺术感知和美学思考,才能奠定理论话语的基石,从而获得络文学理论创新的契机。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络文学理论建设 络应用是人类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人类生活与络结缘不是民族性、地域性问题,也不是文化体制、意识形态问题,而是整个人类全球化发展的有力手段。文学活动与络结缘是文学发展演变的世界性趋势,络在日益广

15、泛的应用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显著标识。 2008 年以来,络小说的读者每天以 2 万人的速度增长,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旗下的 3 个文学站每日平均页面浏览量接近 4 亿人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统计,而是说明了络文学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发展趋势,纳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倾向之中。我们可以检索国外许多著名英文站,文学作品与研究著作几乎应有尽有;凡是著名作家,几乎都有其研究性的站,内容丰富生动,很多是免费开放。不论中外,原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2创性的站上发表原创性的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常态的文学活动标识。并且,络写作首先是从外国传来,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