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双语教学的现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48086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喀什双语教学的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喀什双语教学的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喀什双语教学的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喀什双语教学的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喀什双语教学的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喀什双语教学的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喀什双语教学的现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喀什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喀什地区是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2%,维吾尔语是通用语,使用汉语的机会少,频率低。喀什在研究南疆乃至新疆地区的社会文化动态时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笔者在喀什市做了三个月的调查(2006 年 8 月到 9 月中旬,2007 年 8 月到 9 月中旬)。调查内容主要是幼儿及中小学双语教育现状。下面笔者从其教育现出发,为新疆双语教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1学前幼儿双语教育为了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贯彻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决定,遵循“以点带面,分区推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原则,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编制了20062010 年自治区扶持 7

2、 地州开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和经费使用方案。这一方案,计划通过 5 年时间,使 7 地州 56 个县、市,85%以上的农村少数民族幼儿都能接受学前双语教育。自治区落实拨付学前双语教育经费 2 244 万元,使 51 900 名学前幼儿享受伙食补助和免费双语读本,1 296 名学前双语教师享受工资补助。2006年年底,自治区又追加 900 万元,补助双语幼儿学习。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对象以农村为重点,内容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有附设在小学内的学前双语教育班和乡镇中心的幼儿双语教育班。政府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办民汉合园,推行民汉幼儿混合编班,以便与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的双语教育相衔接。下

3、面以 A 幼儿园为例,介绍一下现行的幼儿双语教育状况。A 幼儿园是位于喀什市中心、规模比较大、建园时间长、儿童人数较多、师资队伍相对健全的民族幼儿园。笔者于 2007 年 8 月在这个幼儿园进行调查时,在园儿童人数有 480 名,分 3 个小班、4 个中班、3 个大班、2 个艺术斑。在园儿童中工薪人员的子女比较多,也有农民和商人的子女。该幼儿园在职教职工有 54 名,其中民考汉教师 4 名,民考民教师 28 名(保育员也包括在内)。A 幼儿园自 1993 年起以大班的幼儿2为主,开始实施双语教育。当时,民考汉的 4 名教师担任教学,主要教授汉语诗词、儿歌等。1995 年起,除教授汉语儿歌外,还

4、增加了生活用语、教室内用具的名称。讲算术课时,教授数字的数法;给孩子们读儿童故事时,对故事里出现的小动物的名称等也开始用汉语解说。在这期间,4 名民考汉教师每年培养一名民考民的教师,以便尽快地适应双语教学。为了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号召,自 2000 年起在中班引进了双语教学,自 2001 年起在小班也开始推行双语教学。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汉语能力,自 2002 年起,园长聘请喀什师范学院的专家,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进行教师汉语培训,为使幼儿教师能适应双语教学。该幼儿园用少数民族语言教授的是各年级的“品德”课、“艺术”课和“班会”,其他的课均用第二语言汉语教授。小班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少数民族语

5、言。教材没有使用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使用的是校本教材。主管幼儿园教学的副园长介绍说:“我们以前使用过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出版的教材。教材编得相当好,但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备课时,教师们也很辛苦,孩子们也难以理解。考虑孩子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地方特点,使用校本教材后有了很大的进步。”笔者通过在大中小班听课、访谈教师和家长、观察孩子们的语言使用实况、与孩子们谈话等方式对该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考察。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听力,园内只播放汉语广播。上课前,让孩子们背诵儿歌。各班的教学形式大同小异:如教授的是语言课,教师先让孩子们背诵儿歌,之后用卡片让孩子们认数字、动物名、蔬菜名

6、、水果名、颜色等;每个班都有录音机,教师首先放磁带让孩子们听标准读音,然后再领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汉语的比例较高,孩子们对教师的提问没有反应时用少数民族语言做解释;玩游戏时,教师先用汉语解释游戏的方法,然后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授课原则是尽量少用少数民族语言。少用少数民族语言,多用汉语,对提高孩子们的听力、理解能力3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师们是否有足够的汉语表述能力,孩子们是否有足够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上,除了民考汉教师以外,绝大多数教师使用汉语都很吃力。虽然大家都经过了汉语培训,但是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仍不足,声调变化等基础知识也未掌握,发音和声调不准。如每天上下课行

7、礼时说的“起立ql”,有些教师说成了“ql”,将“紫色 zs”,说成“zs”,前鼻音“n”和后鼻音“ng”的发音不准等。另外,大部分老师说汉语时喀什口音较重。小班的孩子能用汉语背诵儿歌及数字,能讲简单的童话。有些孩子说的汉语比其母语熟练。但是大中小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死记硬背,不知道自己背诵的儿歌是什么意思。问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很多孩子不能回答。特别是农民家庭的孩子,其发音、声调、理解能力相对差一些。因为孩子们回家后没有机会复习在幼儿园学的内容,父母自身的汉语能力偏低,无法辅导孩子。2.小学的双语教育在 2006 年的调查中,笔者访问过喀什市的两所小学。一所是 H 双语小学,另一所是 K 民族

8、小学。遗憾的是,在这两所学校没能通过听课的方式,而是通过访谈了解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与 H 双语小学 C 校长访谈时了解到,希望入该校学习的学生络绎不绝,报名的学生超过了计划招收的名额。由于学校规模有限,教师队伍不足等原因,不能扩招新班。C 校长介绍说:“有些学生的家长一句汉语也不懂,开家长会、访问学生家庭时,是孩子为父母当翻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家庭语言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维吾尔语占绝对的优势,家长无法辅导孩子,因此,部分学生的成绩上不去。”C 校长还对目前喀什地区的双语教育作了如下结论:“包括我校,现在喀什地区极缺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9、,家长虽然不能给予辅导,还是支持自己的子女学习汉文。其实,少数民族学生很聪明,学起来进步也很快。在喀什使用汉语的机会比较少,社会语言环境相对较差。我们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为了全面提高4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急需既了解汉语和汉文化,又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双语教师。”根据 C 校长介绍,该小学所有的科目都用汉语授课,从三年级起,增加维吾尔语科目。也就是说,该校采取的是汉语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K 民族小学是采取以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根据主管教学的 J 教师介绍,该小学每年招收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班。该班的汉语教学课时数比普通班多,数学课用汉语授课。近两年希

10、望入双语授课实验班的学生在不断增加,但是,因为能担任双语实验班课程的教师极缺,不能完全满足入学者的希望。自 2006年 9 月起,该校一年级增加了汉语“语文”科目,三年级的“数学”改用汉语授课。3.中学的双语教育喀什地区双语实验班起步比较晚,据 2003年的统计,喀什地区招收双语授课实验班的学校只有两所5,而且普及速度缓慢。喀什地区首次实行双语实验班的 Z 中学在实行双语教育中遇到的难关也是教师的汉语能力问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不具备足够的汉语表达能力,则无法担任双语实验班的课程。2006 年笔者访问该校时,在校学生有 3 500 名,47 个民族班,其

11、中 17 个双语实验班。教职工有 283 名,其中 80 名是汉族教师,140名是少数民族教师。笔者在高中三年级的双语实验班听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数学和化学由汉族教师任课,物理是民族学校毕业的少数民族教师任课。在听课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大部分学生没有专心听教师的讲解,反而不停地翻阅教科书。为此深感不解的笔者在下课时问了学生。下面是当时用维吾尔语与他们进行的对话:笔者:你们是从高中一年级起进入双语实验班的吗?学生: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从初中就上了双语班。有少数同学是从高一才开始进入双语实验班的。笔者:数学、物理、化学用汉语授课能听懂吗?学生:基本上能。初中在普通班学习的同学有一定的困难。5笔者

12、:用汉语上课时,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老师讲课好呢? (笔者提问的目的在于搞清楚他们听课时看教科书的原因)学生:“民汉兼通”的老师。有些少数民族老师的发音不是很准确,汉语表达能力有限,老师上课也吃力,我们也听不懂。也有极少部分汉语方言比较重的汉族老师,因为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只能看书自学。听了学生的话,笔者了解到他们上课时翻阅教科书的原因。双语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任课教师是“汉语发音标准、四声分明、说话流利、表达能力强的少数民族教师”。其理由是:用汉语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用母语做补充解释,可以节省时间。汉族教师授课时,若有不懂的地方,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母语做补充性的解释,学生得通过对照汉语课本和维

13、吾尔语课本自己进行思考理解。这样,虽然能巩固每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但是为复习一节课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整体学习效果不佳。通过笔者的实地考察,不难看出在新疆喀什地区,不管是幼儿双语教育,还是中小学双语教育,面临的难题都是双语教师“一缺二低”的问题。据最新统计,全区少数民族教师为 144 780 人,其中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 18 342 人,仅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 127%。因此,笔者认为今后喀什地区普及和推广双语教学,使双语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取决于“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进展程度。二、对于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上述事例表明,喀什地区的中小学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班起步

14、较晚,发展较为缓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和解决喀什地区及新疆双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难题,逐步缩小双语教育的地域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如前所述,在6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双语能力至关重要。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满足于他们的汉语语言能力(发音、语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有个别地区不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没有足够的师资队伍的条件下,只是为适应群众的双语热情,就盲目推

15、进双语教学,这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就学前幼儿双语教育来说,由于没有全面考虑到学前双语的客观规律和实际办学条件,盲目扩大规模,给管理、教学、师资都造成了极大压力,同样也不能保障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16、。喀什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是出了教室能与汉语接触的机会少,由于教师的发音不准等原因,就是在学校接触的汉语也不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教学设施,给学生创造享受优质语言教育的条件。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或许能解决教学设施的难题。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汉语基础选择教科书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因为新疆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7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负面作用。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4.不能忽视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