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基础a卷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311454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临床基础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临床基础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临床基础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临床基础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临床基础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基础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基础a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 南 中 医 学 院二 0 一一 至二 0 一二 学年第 一 学期 研究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中医临床基础研究(A 卷)专业 年级 姓名学号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计得分签名(一)伤寒论研究部分得分 评卷人 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 5 分 )1下列不属于伤寒论的内容的是 (D)A伤寒例 B.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C.平脉法 D.辨风湿病脉证并治2对于太阳中风证,正确的说法是 (C)A有卫闭营郁与卫开营泄之不同 B. 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之治法之不同

2、C. 可见于外感疾病的初期 D. 见于外感疾病的发展期3下列哪项最符合小柴胡汤原方组成 (B)A.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B. 柴胡八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C. 柴胡半斤黄芩二两 人参二两 炙甘草一两 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D. 柴胡八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二两 生姜四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4下列哪项最符合柴胡桂枝汤证的临床表现 (A)A. 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B.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C. 往来寒热,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D. 发热微恶寒,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3、心烦喜呕5患者证见发作性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伴心悸,舌淡苔白有水气,辨证为:(D)2A心气不足,心失所养 B心阳虚损,心神浮越C心阳失展,痰浊内生 D心阳虚,下焦水寒之气上逆得分 评卷人 二、试题类型:多项选择题(类型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6关于伤寒论文献研究,正确的说法有 ( ABCD)A版本考证 B.原著校勘 C.分类汇编 D.原文辑佚 E.方药配伍关系及应用研究7对于伤寒论专题研究,正确的说法有 (ABCDE)A诊法研究 B.病的研究 C. 证的研究D. 症的研究E.治法研究

4、8关于桂枝甘草汤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A病机为心阳虚,水寒之气上逆B证候以心悸喜按为主C桂枝甘草为辛甘化阳之法D本方是治疗心阳虚损证的基础方E本方桂枝量大于甘草,故有解表散邪之功9关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E)A病机为心阳重伤,心神浮越,痰浊扰心B证候以心悸,欲得按,惊狂不安为主C龙骨牡蛎重在镇潜安纳心神D本方可用于心阳虚的烦躁证E本方用蜀漆,因心阳虚,有痰浊内生10关于大柴胡汤,说法正解的是 (ABCD)A.伤寒论原方无大黄B.一方有大黄C.证可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D.可用于少阳病兼阳明病的治疗E.具有和解攻下之力,用于阳明腑实证得分

5、 评卷人 三、试题类型:判断题(类型说明: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涂“” 。每小题 1 分,共5 分)11桂枝去芍药汤证和桂枝甘草汤证的证候本质是一致的。()12太阴病主要见于阴寒证的初期,若进一步发展,可转为少阴病寒化证。()13 伤寒论的六经概括了六经病的病位病性和病势等。 ( )14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病机是脾虚水停,营卫不和。()15桂枝加大黄汤的主要作用是通下里实,兼以解表。 ()3得分 评卷人 四、试题类型:问答题(类型说明:每题 5 分,共 10 分 )16柴胡加芒硝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治如何区别?(5 分)答:病机不同,主治疾病不同。柴胡加芒硝汤和解少阳,润燥软坚,用于少阳兼

6、阳明里实且正气已伤者,为扶正攻下的先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镇静安神,兼以涤痰,用于少阳病胸满烦惊者。17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都可以治疗水气病,临床如何区别使用?(5 分)答:两方均有温阳利水作用,两方都用茯苓白术以运脾利水,前者伍以桂枝、甘草,则温脾阳以化饮,治脾阳虚而饮邪上逆,表现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等证;真武汤伍以附子、芍药、生姜,则温肾阳而散水,治肾阳虚而水泛,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或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得分 评卷人 五、试题类型:论述题(类型说明:共1 题,9 分 )18结合伤寒论条文,试述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9 分)答:仲景对桂枝汤的应用。如太阳中风,太阳病,不

7、大便,自汗出症,妇人妊娠,虚人外感等。现代用于呼吸道疾病;循环系疾病;消化道疾病;运动系疾病;神经系疾病(如面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自汗症) ;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二)金匮要略研究部分得分 评卷人 六、试题类型:选择题(类型说明: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 1-5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9狐蜮病临床表现为 ( ABCDE )A. 卧起不安 B. 不欲饮食 C. 咽喉溃烂 D. 二阴溃烂 E. 声喝20 金匮要略所载方中注明需要去滓再煎的有 ( ABCD )A. 大柴胡汤 B.小柴胡汤

8、C.半夏泻心汤 D. 甘草泻心汤 E.甘草干姜汤21 金匮要略的研究方法有 ( ABCDE )A.文献学方法 B.观察方法 C.哲学方法 D.数学方法 E. 实验方法22最早注解金匮要略的人是 ( AB )A. 赵以德 B. 周扬俊 C. 尤在泾 D. 徐彬 E. 魏念庭 23在金匮要略方剂中,约 80%的方剂药味组成都不超过 ( D )A.5 味 B.8 味 C.10 味 D.6 味 E.4 味得分 评卷人 七、试题类型:填空题(类型说明:每空 1 分,共 5 分 )24 金匮要略共有 23 篇。25我国现存最早的金匮版本简称为_邓珍本_。26乌头赤石脂丸中乌头、附子合用可使两药毒性_降低_

9、。27.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的作者是_唐荣川_。28用茵陈蒿汤后病人“尿如_皂角汁_状” 。 得分 评卷人 八、试题类型:判断题4(类型说明: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涂“” 。每小题 1 分,共5 分)29. 脉经收录了伤寒杂病论的大部分内容。 ( )30赤丸中乌头与半夏配伍。 ( )31厚朴三物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大黄。 ( )32 金匮所论历节的病机主要是外感风寒湿邪。 ( )33 金匮玉函要略方是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 ( )得分 评卷人 九、试题类型:问答题(类型说明:共 18 分)34简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意义。 (4 分)答:生理:元真充盛,气血流畅,脏腑、经络等功能互相协调,

10、整体生命运动处于相对稳态(2 分) ;病理:元真、气血不足,脏腑、经络等功能失调(1 分) ;治疗:补不足,损有余;调理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促使整体功能恢复协调(1 分) 。35古今对金匮所论胸痹范畴的认识主要有哪些?(4 分)答:古代所论较为广泛,包括心、肺、咽喉、食管、脾胃等病在内(2 分) ;近代有认为属冠心病范畴,有认为主要指消化道疾患,有认为胸痹范围较广,包括心、肺、咽喉、食管、脾胃等病(2 分) 。36除黄汗外,金匮要略水气篇提出了哪些与水液输布、代谢失常有关的病证名称? (6 分)答:风水、皮水、石水、正水、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血分、水分、气分(每个 0。5 分)3

11、7简论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特点。 (4 分)答:注重补益脾肾。2重视阴阳两虚及虚实错杂。3侧重甘 温 扶 阳 。 4善用调补。 (各 1 分)(三)温病学部分得分 评卷人 十、试题类型:解词(共 2 题,共 8 分。 )39艾滋病(3 分)答: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 HIV 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一系列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传染病。 (3 分)40中医临床基础(5 分)答: 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基础包括原伤寒论 、 温病学 、 金匮要略三门课程。 (1 分)这三门课程既有基础学科的性质,又有临床学科的特点。如这三门课程中的辨证方法,即六经辨证、卫气营

12、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脏腑辨证都属于基础课的内容,为临床各科所共用;(2 分)又如伤寒中所讲的太阳病,温病学中所讲的风温病,金匮要略所讲的黄疸证,这些病的病理法方药俱全,都具备临床课的特点, 。因此我们将这三门课程合称为中医临床基础。 (2 分)5得分 评卷人 十一、试题类型: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5 分)41中医认为艾滋病发病的外因是 艾毒外侵 ,内因是 肾不藏精 ,病机是 艾毒伤元 。42叶天士的名和字为 名桂,字天士 ;吴鞠通的名和字为 名瑭,字佩珩 。得分 评卷人 十二、试题类型:问答(类型说明:共 20 分)43气分证的辨证思路如何?。 (16 分)答:分证的辨证思路是:(1)掌

13、握基本特点,首辨温热湿热(4 分)气分证多有发热、口渴、苔黄等基本特点。温热性的气分证以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主要表现。湿热性的气分证的共有的症状是:身热,脘腹痞满,苔腻等。(2)次辨病位所在,区别具体证型(4 分)气分证病变可涉及人体上、中、下三焦,产生不同的证候类型。常见的如邪热壅肺、阳明热炽等证。因此,必须掌握能反映各种不同证候类型的病位、病机特点的特有临床表现,如热壅肺气所见的咳嗽、气喘等肺经症状,阳明热炽的四大等症。(3)分清外蒸内郁,辨察痰湿兼挟(4 分)气分证的病变态势有“外蒸”、“内郁”的不同。一般说,里热蒸腾于外反应剧烈,症状明显。热郁于里的,心烦、口苦、溲赤等热邪内郁的证候则比较突出。如在气分证的基础上伴见胸闷咯痰或脘痞呕逆、舌苔粘腻等症,则为兼挟痰湿之象。(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