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1043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高教行政管理思路解析行政管理在高教管理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离不开行政管理,因此,健全的行政管理是完善教学开展的保障。随着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教行政管理当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行政机构过于臃肿,人事制度不够健全,后勤管理不系统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教行政管理改革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正是这些问题也使得公共管理理论在高教行政管理当中的应用意义更加突出。 1 新公共管理基本理念概述 公共管理理念分为,传统公共管理理念和新公共管理理念两种。传统公共管理理念的本质是政治管理;对行政管理职能的基础进行行政管理是传统公共管理理念的价值所在。新公

2、共管理理念与传统公共管理理念有着明显的不同,着重经济,把握效益,提升效率是新管理理念追求的管理目标,新管理理念更为重视社会化的引进;行政管理是通过引进成本观念,经济效益观念的社会化理念来对行政管理进行推动和发展的,而不是通过运用政治管理方式推进和执行的。新公共管理理念对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更为合适,运用新公共管理理念优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解决高教行政管理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新公共管理实施的意义 实现了由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向外部取向的转变 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题是,新公共管理由注重机构的过程和程序到转为注重项目的结果和绩效,确立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和公共责任的核心价值。公共管理相比传统公共行

3、政是以政府活动的产出结果为主而不是只计投入不计产出,公共管理注重的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而,给予管理人员以职、权、责,更加注重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计划,通过对预算进行“总量” 控制确保一线管理人员自主权,如,资源配置和人员安排方面,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公众需求的变化。 2.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统一 传统公共管理遵守既定的法律法规,不注重绩效的测定和评估,推崇严格的行政规制,对绩效目标采取的是严格的控制,即,对组织个人目标进行具体化的确定,并依据绩效指标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估,进而产生所谓的三 E 也就是经济,效率和效益的三大变化,对于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公

4、共管理学的核心新公共管理是反对的。 高教行政管理问题分析 机构过于庞杂 行政机构多,行政机构的组织过于庞杂;是目前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最大的弊端。太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不仅不会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反而因中间环节太多而耽误了问题处理的时间;使行政管理的办事效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多部门参与,会导致问题处理部门的职责不清,当问题追责时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很难确定最终问题的负责人。另外,机构的庞杂不仅影响办事效率同样对管理成本也造成了不小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经济负担;人员超出机构的编制也会造成有些人员没有具体工作,而成为部门的闲散人员,也就是光吃饭不干活的人,给高等教育行政管理

5、部门造成很大的负担。3.高教行政管理手段不健全 政府在制定和下达行政管理政策时往往会忽略高教的实际管理环境。并没有完全考虑到教育,经济,生活等现实条件对当地高校的约束。可是政策出台后,为了能尽快实现政策目标,各个高校往往也很少顾及自身实际的高教职责,使得高教行政管理的方向在实际环境当中出现了偏差。事实证明极端的遵从管理投入而忽视管理效果产生的弊端是不能很好的发挥高校管理作用的。 3.后勤管理不完善 良好的后勤管理是确保高教行政管理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对于高教行政管理的意义重大,就目前来讲,后勤管理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但是缺少对于后勤管理社会化引入仍旧是高教行政管理当中

6、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学校的后勤管理并没有从行政管理当中分离出来,后勤管理仍旧隶属于行政管理范畴,由于学校后勤管理的经营特性,对价格造成了限制,使得一部分学校的后勤管理亏损严重。 高教行政管理水平提升措施 优化人事制度建设 人事制度在高校行政管理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将竞争机制应用到人事管理制度当中,是对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的完善,只有这样高校行政管理才能通过竞争走向进步。高等教育行业在人事任免上要打破铁饭碗和终身制,运用聘用制,合同制等竞争机制对人才进行选贤任能。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才会加大,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实现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事优化的目的。高

7、等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对于人力资源分配的意义重大。要贯彻一切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对高等教育人事制度进行完善,要以人性化的人事管理规则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新公共管理思想进行充分利用;进而提升高教管理人事规章的竞争力。 4.明确划分行政管理职责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型,学校管理层也应该对现有行政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整合,打破传统思想观念,对剩余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分流和派遣,用最小的代价实现行政管理价值的最大化。学校管理层在管理上要对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统一的调整,形成集中化集权管理向社会,政府,学校统一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而打破因权

8、利集中带来的弊端。明确划分行政管理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通过制定管理者行为准则,确定区域管理的负责部门,运用执政与管理的双重监督,以此来提升高教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当行政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负责的部门。因此,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所在,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必要前提。 4.社会参与高校办学,打破政府垄断的局面 实行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竞争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体系供给的多元化,打破政府垄断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主张。激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行业,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 “竞争性招标 ”,打破政府在公共服务当中的垄断,鼓励私企非政府组织以及公共部门通过竞

9、争而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确保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减轻政府在财政上的困难;实现公共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政府采取具体的措施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大胆的扶持,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一定的资助,适度的对高等教育政策给予放宽;为民办高等学校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目前来看,政府应该对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进行监督,引导民办高等学校依法办学保证教育质量。健全民办高校管理条例,制定民办高校暂行管理办法经费补助办法以及奖励办法。严格审核民办高校办学申请,不符合的一律不准开办,对于学历认证,须有专家组织评审考核后最终决定。 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过于臃肿,缺乏系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后勤保障管理不到位等等,这些较为明显的弊端;我国对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实行新公共管理理念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当中存在各联盟类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能够做出很好的优化处理,因此,对新公共管理理念充分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质量,而且还能够在完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方面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