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0921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 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 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 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 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 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7村治研究的分层与深化对乡村政治研究的一项初步分析 村治即村级治理。村级治理是指村庄公共权力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与调控。因为村庄公共权力的产生方式及其性质对村级治理具有决定性影响,村治研究事实上也就是对村庄社区公共权力的产生及其运作(组织、管理与调控的方式及过程)的研究。 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重构农村基层治理体制被提上议事日程。实践中,以八二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以下简称村组法 )的颁布实施为主导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起了乡政村治的框架1,但是,当前村级治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2、理论界对村治的研究远未形成共识。对村治研究进行研究,可以深化村治研究,并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村治研究进行分层评估来为理论界深化对村治的研究提供说明。一、村治研究的三个层面对村级治理的研究可以分列为三个层面,即:对村治功能(规范功能)的研究,对村治具体处境的分析,对村治对策的设计与主张。其中第一个层面是最基础的层面,它所要解决的是研究村治的取向与目的。它要回答进入村治研究的原因和方位。也是研究者对村治研究的自我定位;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7第二个层面是村治研究的核心层面,它所要解决的是村治基础与村治问题。具体如当前村级治理

3、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环境,为达成目的所可以借用的手段及需要克服的困难等;第三个层面是村治研究的应用(政策)层面,它所要解决的是用何种具体方案来达成村治功能,如何借用村治来建构村治实践模型等。当前理论界对以上三个层面的研究大都杂乱地混在一起,缺乏分层研究的自觉和相互对话的基础,从而构成深化村治研究的主要障碍。一般来说,只有当研究者对村治的功能即要解决什么问题达成共识之后,村治研究者才可以进入第二和第三层面的对话。在开始的时候,达成何种共识也许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达成共识,即不同的村治研究者如何首先在对村治功能的设定上形成对话的基础。每一个村治研究者事实上都对村治功能进行了设定,这种设定是由研

4、究者的进入定位决定的,也就是说,它是村治研究者个体赋予的。因为大多数村治研究者对村治功能的这种个体赋予性质缺乏自觉,不同的村治研究者就很难就村治功能的设定进行对话,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达成村治功能设定的共识了。村治研究进入定位与村治功能设定的关系如,政治学界的村治研究往往是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化的方位进入的,他们倾向于将扩大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作为村级治理的功能目标。政策研究部门的村治研究往往是从完成国家任务的方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7位进入的,他们倾向于将推行国家意志的能力作为村级治理的功能目标。但是,村治研究也可以在不同的进入者之间达成共

5、同的村治功能目标设定。例如,实践部门(政策研究者们)可能会发现,推进村民自治对于完成国家任务大有好处,因此,将推进与扩大村民参与作为村级治理的功能目标,典型如村组法的颁布实施2和村务公开的广泛推行3。村治研究进入定位与对村治功能设定的以上关系,就为不同的村治研究者达成对村治功能设定的共识提供了可能。这里问题的关键是不同的研究者应建立起对村治功能的共同关怀,这就使得对村治功能进行独立研究的要求迫切起来。或者说,只有对村治功能进行独立的研究,并以此形成每一个村治研究者对村治功能设定的自觉,不同的村治研究进入者才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与村治功能研究密切相关的是村治对策的设计与主张,抽象地讲,村治对

6、策的设计与主张必须反映出村治的功能要求。功能要求决定结构构建,结构构建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是,因为总的来说,现代化的背景不仅设定了人财物力总体上从农村社会流入城市的方向4,而且设定了农村社会分化与区域非均衡的不断扩大4。在这种背景下,无论何种具体村治方案,都似一把双刃剑,难以彻底解决村治面对的所有问题。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后的乡村政治重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7建一直争议不断,这除了对村治功能设定上的差别以外,也与任何一种具体村治方案本身都存在的以上双向难题有关。以保持国家对农村社会的强制和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为例,这两者起码在形式上是相互矛

7、盾的,如果脱离当前村治的实际来抽象设定村治方案,既难以弥合二者之间的鸿沟,也无法说服持不同主张的争论者。因此,任何具体的村治设计都应该是在本土基础上的设计,设计具体村治方案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对村治具体处境的细致了解之上。对村治具体处境的研究应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是村治基础,即村级治理所面对的农村具体状况;其二是村治,即村级治理可以从农村社会提取的治理。就村治基础来说,当前的农村社会的状况究竟如何?它可以经受强制型现代化所造成的紧张关系吗?设定的村治功能在当前的农村社会是否具有本土基础?农村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对村治构成了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在社会经济非均衡及文化秉性地区差异十分显著的前提下,以个

8、案研究为主的对村治具体处境的分析,可以使研究者在设定村治功能时保持较为清醒和现实的头脑,也可以为说明村治功能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就村治来说,农村社会中既存的各种组织因素(如宗族) 、文化因素(如集体主义) 、社会因素(如社会分化) 、经济因素(如集体所有制)等,既构成了设计村治方案的本土基础,同时也是设计任何一种村治方案都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7该充分尊重并有效利用的本土。对农村社会中诸种正面村治因素加以利用,不仅可以为村治方案的设计提供灵感,而且可以为村治方案的具体设计提供最可靠的材料。村治具体处境研究既可以为说明村治功能提供进一步

9、的证据,又可以为村治方案的设计提供具体的,它是沟通村治研究第一个层面与第三个层面的中介环节。二、对村治研究的分层面评估总的来说,政治学界对村治功能的研究大都与推进民主化有关。经济学界和社会学界对村治功能的研究则往往与国家意志向农村社会的渗透能力及社区动员能力相关,政策研究部门则倾向于从完成国家任务的角度来考虑村治的功能。具体如,有人认为,推进村级民主化不仅有利于实现基层民主,而且可以为整个的政治体制民主化打下坚实的基础6;有人认为村级治理应与社区动员能力相联系,并以此作为解决农村日益严重的干群矛盾(核心为提取的矛盾)的方式7;有人认为,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体制重构了农村基础社会,村治方式的

10、选择必须解决村治的合法性问题8;有人认为村级治理必须以完成乡镇行政布置的国家任务为前提,认为村级治理若不能完成国家的强制任务,就是超越当前农村现实的村治选择910。正因为研究者的进入定位和研究取向的不同,使得村治研究缺乏对话的基础。总的来说,当前理论界在村治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7究中似乎也正在形成现代化背景的自觉11,但到目前为止,这种自觉仍远未形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显然,要达成共识必须有对村治功能的独立研究,恰恰当前对村治功能的独立研究(规范研究)十分少见。可见的一般都是各个特定村治研究者自觉不自觉地设定村治功能目标,并在此基础

11、上形成圈子内对话。因此,当前理论界如何加强对村治功能的独立研究,以为不同的村治研究者提供对话的基础,就显得十分迫切。应该说,对村治功能的独立研究构成了当前村治研究的第一个共同问题。理论界对村级治理具体处境的研究是整个村治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无论是民主化取向的村治研究,还是其它取向的村治研究,大都以国外的进化路径或抽象的逻辑推理来直接得出政策结论,缺乏对村治基础起码的本土关怀,并由此陷于所谓现代化框架的陷阱1213。对村治具体处境的研究主要如:有人对人民公社时期形成的社区集体经济和社区共同体意识对社区治理影响进行的个案研究14;有人通过对宗族、民间信仰等因素对农村治理方式选择具体影响的田野调查

12、,认为传统文化不仅构成了农村治理的基础,也构成了农村发展的15;有人通过对区域性农村宗族形态的系统考察得出结论:汉人宗族的重建和转型,不但有可能导致血缘因素在现代农村生活中的作用取得某种新的形式,而且还可能有助于推动并提高乡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7村社会的自治程度和有序程度16。有人实地调查后认为,儒家给予社会的道德理想,成为了宗族、血缘集团内部以及外部的各种伦理道德、生活中规矩的根?quot;,并因此形成有序农村社会的基础17。有人通过对村庄文化结构形态的考察,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有名与实相互分离的思维模式的传统,这使得农民完全能够在

13、认知上容忍高度不一致的思想体系,而不必感到必须解决这种不一致的认知压力,由此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代表的集体主义等文化观念和要素可以成为村落文化知识库中的文化与新传统18。有人在调查中发现,某些农村已形成了一个较一般村民参与村务更积极的村庄精英阶层,并认为,非治理精英的壮大和有效的公共参与标志着在强国家治理模式来改变的状况下村庄社会力量的增强。农村村民自治的前途,也许正赖于?quot;19。从当前对村治具体处境研究的研究者来看,他们主要是社会人类学界和经济学界的理论人员,其进入村治研究是与他们的社会人类学调查(往往以个案的形式)紧密相关的,他们之中少有人是直接介入村治研究的,因此,他们对村治具

14、体处境的研究成果往往只是业余成果,带有边缘性质。相对来说,政治学界少有对村治具体处境的系统研究。这就造成了村治研究第二个层面与其它两个层面的脱节。或者说,当前村治研究的研究者中,大致有两类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7人:一类是在第一和第三层面自觉进入或虽然某一层面未自觉进入,但已有事实倾向的村治研究者,此为村治研究的主力与自觉者;一类是在第二层面不自觉进入村治研究的研究者,此为村治研究的边缘人物与观察者。当前对村治具体处境研究总体上的非自觉,使得这方面的研究过于零散,远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并且这种零散的研究也远未为村治方案的设计提供材料和灵

15、感。农村社会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及文化传统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了对村治具体处境研究的困难及将这种研究政策化的困难。当前村治具体处境研究多学科进入的特点,也说明了这种研究的难度。一般地讲,分学科地主要以个案为基础对村治具体处境的研究是当前村治研究的薄弱环节,也是村治研究必须大大加强着力之处。这种研究是最费时费力的研究,也是最有可为的村治研究。但是,分学科进入的村治研究,必须有适当的综合,只有自觉站在村治立场对村治具体处境的多学科研究进行综合,才可以真正借用多学科优势,尽可能地为村治找到最有效率的方案。可惜当前理论界还十分缺少自觉的村治具体处境研究者。应该说,自觉站在村治立场对村治具体处境进行研究构成了当前村治研究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