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10844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十二五”发展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公安机关科技强警 “十二五”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和公安部科技强警规划,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和“三项建设”,打造“ 平安安徽”,构建和谐社会,结合我省公安工作实际和未来五年面临的形势任务,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安徽公安领域中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以公安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实战应用为目标,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推动现代警务机制的变革,全面提升公安科技水平和公安队伍的核

2、心战斗力。(二)基本原则 坚持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发展、服务实战的规划原则;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建设原则;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的应用原则。(三)总体目标 通过“十二五 ”期间科技强警战略的深入实施,极大提升全省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走科技型、创新型、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安徽提供强大的支撑。1、打造现代警务机制。进一步突破信息壁垒、手段分隔的瓶颈,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实现多技术、多资源的集成与整合以及多警务的合成,以信息化引领和推动公安工作体制和现代警务机制的变革。2、倍增核心战斗力。以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为龙头,

3、以智能识别、高端装备、管理控制为支撑,实现多种技术融合应用,推动公安打防管控能力的全面提升。按照“全国一流” 的标准,研究、创新、引领先进技术,加强公安科研和成果推广,确保我省公安科技优势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3、强化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公安机关科技、装备水平的提高,提升公安机关向社会提供治安、交通、救援等领域的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网上办事、网上咨询等渠道,及时向特定人员发布治安、交通、灾害等信息,引导公众舆论,提高对社会管控能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壮大公安科技队伍。公安科技人才总量不断增长,结构更加合理;建立公安科技人才(专家)库,打造公安科技人才网络;健全全省公安科技人才培训、使用、评价、

4、激励、管理制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环境。二、公安科技研究和创新(一)信息技术研究1、云计算技术。研究云计算模式在公安网的应用方法和模式,研究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公安网上应用服务支撑系统,提供面向跨地区、跨警种、跨部门共享和应用的信息服务。2、物联网技术。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反恐维稳、安全防范、监所管理、交通管理、消防安全、应急装备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展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新型犯罪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对技术研究。3、“智慧公安 ”研究。研究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公安工作。利用各类新技术将电子设备、信息系统手机和存储的分散信息共享与交互,汇集各警种、各层级公安工作智慧,解决公

5、安在新形势下的体制、机制的问题,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难题,实现公安工作的“ 智能化 ”。(二)社会管理技术创新1、应急指挥技术。研究重特大灾害事故的现场处置、抢险救援、综合指挥、战勤补给等技术与装备,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开展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开展新一代应急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集视频监控、语音调度、救援指挥、信息处理一体化的应用指挥调度系统。2、数字化治安防控技术。研究新形势下“ 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的技术体系;研究安全防范技术体系,提高科技防范效能;研究 PGIS 平台中各类业务系统在治安管理和打防管控中的实战应用;研究多种信息技术在治安防控体系中的集成应用。

6、3、道路交通管理技术。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道路交通拥堵、事故、灾害监测及疏导、处置技术、以及各类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资源整合技术;研发驾驶人考试、交通事故快速处置、现场维护、事故调查与鉴定、安全监测、测速、酒检等执法取证装备。4、消防技术。研究高层建筑、古建筑、地下空间、交通枢纽、人员密集场所等特殊场所的火灾防控技术、灭火救援技术。重点解决大型复杂建筑中人员疏散优化方法及疏散指示系统应用技术。开展相关消防新产品、新装备的研究。(三)理论研究1、软科学研究。针对我省公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社会管理创新、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现代警务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执法规范

7、化、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开展软课题研究,为公安工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前沿方向研究。积极依托并充分发挥公安部门参与的国家、省内相关领域专业协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主动追踪研究国内外高新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全面学习借鉴国内外景物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新鲜经验,准确把握公安科技强警战略的前景和方向,以此引领调整我省公安科技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具体规划。3、标准体系研究。研究完善全省公安基础信息、信息共享、信息服务和信息使用等相关数据的标准、规范。研究完善基础性、综合性和公用性技术标准,研究建立安全风险分析和防范效能评价模型,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和公安

8、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三、公安科技建设与应用(一)公安信息化建设1、信息化基础建设。根据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的实际需要,对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技术设施和信息中心技术系统进行优化与增强。对公安主干网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改造,增加网络带宽,实现核心设备冗余和线路冗余。优化完善公安信息中心技术系统,建立开放式多层架构体系,增强应用系统和数据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完善省、市两级公安信息中心技术架构及运维平台,保证信息中心上线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建立和完善省、市两级公安信息中心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及异地防灾备份系统。2、信息化支撑体系。以省市两级公安信息中心为枢纽,以公共数据交换平台、请求服务系统、PKI/PMI

9、系统、边界接入平台、移动警务平台、信息共享平台、PGIS 平台等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为基础,积极引入以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讯等前沿技术,以“ 资源整合、系统优化、业务协同、信息共享 ”为目标,构建更为完善的公安信息化技术体系。3、应急通信装备(1)继续推进 350 兆警用无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开展 PDT 警用数字集群系统的试点建设工作,逐步实现 350 兆警用无线通信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型。(2)规划建设省、市、县三级互联的公安视频监控图像专网,为各级公安机关在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时,领导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现场图像信息。(3)完善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应急通信保障装备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和增强

10、各级公安机关的通信保障技术手段和能力,确保在极端条件下能够保障现场与后方通信畅通。4、“平安江淮网”建设。建设覆盖全省的公安机关门户网站群,打造警务资讯、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评价分析五大平台,实现由一群网站向网站集群的转变,将“平安江淮网”建成全省便民利警的“一号平台” 。(二)社会管理技术体系建设1、应急指挥体系。综合运用卫星定位、PGIS 等各种技术手段、整合指挥调度、视频监控、警用地理等系统,完善省市县三级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可视化指挥,点击式调度,进一步提高指挥中心服务决策、服务实战的能力。2、规范执法信息化体系。依托公安机关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大力加强执法办案信息化建

11、设、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执法培训信息化建设和执法管理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即时性、过程性、系统性管理,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效率和执法公信力。3、交通管理技术体系(1)提升交通管理各业务系统集成度,实现集信息采集、处理、控制、可视、指挥于一体的智能交通管理,科学主动引导交通流。(2)整合现有机动车登记、驾驶证管理、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处理、交警信息平台、剧毒品公路运输管理等信息系统,建成面向一线的全省统一数据库,实现信息综合分析应用,完善交通情报研判预警机制。(3)加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重要卡点和城市出入口智能化卡点拦截系统建设,加大重要枢纽部位视频监控

12、系统建设力度,深化与相关部门的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努力形成严密的卡点堵截网。4、消防技术体系(1)推进全省灭火救援应急中心建设,加强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建设,提升灭火救援和指挥应急能力。(2)加大具有高科技含量消防车辆的配备力度,积极推广多功能水枪、水力摇摆消防炮、水力排消烟机、压缩空气泡沫系统、消防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3)推广阻燃制品在公共场所的应用,增强对城市火灾和重大化学灾害事故防范和控制能力。5、出入境管理电子化体系。完成电子护照启用工程,在全省逐步推广照片质量检测系统的应用。引入银行卡收费模式,实现与财政系统的联网对接,完善出入境证件收费工作。6、现代警用装备配备体系(1)提高民

13、警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水平和现场勘查取证设备的科技含量,重点加强一线民警执法执勤装备配备;加强非杀伤性武器、安检排爆、抢险救灾等特殊装备建设,重点加强特警队的特种装备配备。(2)加强和规范一线实战单位警用巡逻车、刑事勘查车、防暴车、通信指挥车等特种警车的配备,逐步配备高科技、信息化的车载设备,提高一线实战单位快速反应和现场执法执勤能力。(3)设立省、市、县三级公安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仓库,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拨管理机制,满足实战条件下公安装备物资的应急需要。(4)有条件的市配置警用直升机。逐步配全飞行指挥、航空维修、外场保障装备设备,满足警务飞行基本需要;逐步建立必要的航材储备,确保航空装备完好,

14、提高持续执行任务能力;逐步按照警用航空起降场地建设规范,加强地面配套设施建设。(5)加强警用训练器材和训练场馆建设,特别为在复杂场景、复杂条件下的事件处理训练建立良好的训练条件。四、公安科技队伍建设(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优化科技人员结构。十二五期间,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富于创新的安徽公安科技人才队伍,确立科技人才工作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2、实施科技人才“十百千工程”。按照法庭科学、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行动技术、道路交通管理技术、警用武器警械及装备、安全防范技术与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警用信息通信技术

15、等学科分类建立完善专家人才库。(二)建立完善科技培训体系。省、市公安机关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国内培训、国际合作培养等方式,造就高端科技人才,努力构筑公安科技人才高地。县级公安机关大力培养基层科技应用能手,推动基层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有计划地选派部分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公安科技骨干到高校、研究所学习深造,促进科技人员知识更新。(三)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科技人才潜力。制定相关科技人才奖励管理办法,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建立公安科技专门人才津补贴制度,改善科技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五、工作机制和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各地公安机关要把科技强警和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置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结合本规划,联系本地区、本警种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制定实施计划。(二)创新公安科技管理机制。全省公安科技信息化部门要配齐配强科技管理人员,形成省、市、县三级科技管理体系。(三)多渠道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各级公安机关要通过多种渠道,确保科技强警经费的落实。努力将公安重大科技强警项目纳入当地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积极争取科技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