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09755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31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评述 作者:田玉军 李秀彬 陈瑜琦 马国霞 摘要:农业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呈上升趋势,促使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镇流动,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劳动力城乡流动会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继而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为理解这一过程对于农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文章首先综述了城乡劳动力流动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并总结了国内外劳动力流动对农地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尚需研究的若干学术问题,即在方法上需要建立劳动力流动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型,重视农户尺度研究,注重区域差异。 关键词:土地利用;

2、城乡劳动力流动;农地利用 Abstract:Farm labormigration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griculturalsociety to industrial society. Curre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peasantworkerswage and improving of policies about peasantworker flow, farm labor opportunity cost is increasing in China,whichwill

3、 affect labor ruraltourban migration and eventually affect the farm landuse change.This paper reviewsmajor lines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farm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31labormigration. Several contributions pointout that research perspective ismoremicrocosmic, nonecon

4、omic drivingfactors of labormigration arewidely considered and impacts ofdifferential individuals and settingson farm labormoving outare taken into accoun.t Meanwhile, it reviews research advances in impacts of farm labormigration on farm land use. Due to complexity of influencing mechanisms,there a

5、re no generalization results about this issue ye.t Hence, itneeds further study the effects offarm labormigration on farm land use. Key words:land use; labor ruraltourbanmigration; farm land use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时期,土地正经受着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为粮食生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生态保护三者之间对土地需求的激烈冲突。这些冲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1。同时,与一些发达国家

6、的工业化过程一样24,正经历着农业劳动力的快速转移过程5;且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和政府对农民工流动政策的改变,农业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在不断上升6,使得农业劳动力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另外,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低端劳动力正由相对过剩向相对短缺转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31变7。虽然学术界对劳动力短缺机制的认识存在分歧810,但劳动力的短缺无疑会使农业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进一步上升。 作为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大量劳动力的析出会直接造成农地利用的变化,例如劳动力的短缺造成某种土地利用不再具有经济优势而退耕或转为他用。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务农

7、机会成本的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也会间接影响农地利用,例如农户或农场因此调整资金和劳动力的配置,使农地利用的集约度或生产率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通过改变土地生产率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也会通过退耕或集约度的升降影响到土地利用对于生态的压力。 总之,有必要将劳动力流动与农地利用结合起来开展研究,以把握土地利用变化乃至人地关系的发展趋势。而本文的目的是梳理劳动力流动对农地利用影响的研究脉络,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为此,本文首先总结了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旨在认识城乡劳动力流动或农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综述劳动力流出对于农业发展和农地利用影响相关研究的进展。 1劳动力流动理论的研

8、究脉络 11早期劳动力流动的经验假说英国统计学家Ravenstein 被认为是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劳动力迁移现象的学者11,并提出了人口迁移法则1213。他的人口迁移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31法则也可以解释城乡劳动力流动。如根据他的理论,农村男劳动力比女劳动力更容易流动。 后来,Lee 在 Ravenstein 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人口空间流动的“推拉理论”14。虽然 Lee 的理论是基于区域人口提出,但可以直接解释城乡劳动力流动。根据 Lee 的理论,城乡劳动力流动受两种不同力的影响,一是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力即推力,另一个是阻碍劳动力流动

9、的力即阻力。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流入地的因素、析出地的因素、流动过程中的障碍和个体特征。在以上四类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对城乡劳动力流动行为的解释为:每一个既定区域都存在吸引和排斥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如果流出地排斥的因素较多,净流出人口多,如果流入地和析出地之间的条件差别不大,农业劳动力流动率低;特定地区劳动力流动数量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对人口需求的行业有关,后者决定能否克服流动过程中的困难;劳动力流动过程具有人口选择特性,一般来说高素质和年轻劳动力更容易流动。Lee 的理论和假设直观、简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他的研究是建立在经验观察基础上,缺乏科学推断和假设检验,且在政策应用方面存在局限性

10、15。 12新古典劳动力流动理论 从时间上看,上述劳动力流动理论的提出是在二战以前。二战以后的劳动力流动理论,特别是针对发展家的城乡劳动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31力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劳动力流动理论突破以前的概念法则,走向模型化。其中,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流动模型最为著名,代表性的劳动力流动模型有刘易斯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型、Todaro 的模型等。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于 1954 年提出了针对发展家的劳动力流动模型16。他认为发展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维持生计部门(主要指传统农业部门),另一个是现代资本主义部门(主要指城市工业

11、部门),两个部门之间存在收入差别;且在维持生计部门中存在着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负数。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推动力。资本主义部门将剩余用于投资,并且以固定工资吸引维持生计部门的劳动力,随着投资的增加,维持生计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资本主义部门,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为止。 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分析了发展家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劳动力流动机制,是发展经济学理论上的重大贡献。但是,该模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忽略了农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考虑到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17;不能解释在城市中存在

12、大量劳动力失业时农村劳动力仍向城市流动的现象15;没有考虑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就业竞争和农村劳动力构成的影响;认为资本积累是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31城市和工业扩张的唯一动力,忽略技术进步的作用;认为人口增长落后于资本积累,不应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 针对上述缺陷,Ranis 和 Fei 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18。他们在接受劳动力无限供给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生产率和人口增长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认为只有在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力转移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的情况下,才可能进入刘易斯模型的第二阶段。他们提出了劳动力转移的

13、三个阶段,一是刘易斯模型中农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零的无限供给、工资率固定不变阶段;二是农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为正,刘易斯模型中固定工资率开始提升的阶段,即出现“第一转折点”;三是农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和工资率相当的阶段,农业和工业开始竞争劳动力的阶段,即出现“第二转折点” 。修正后的模型被称为 LewisRanisFei 二元经济模型,简称 LRF 模型。 LRF 模型虽然考虑了刘易斯所忽略的技术进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仍假设城市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问题,这与现实不相符;农业工资是常数的假设不符合发展家农业工资变动的情况19;认为城市工资水平

14、由农业劳动力收入水平决定,现实情况却表明发展家城市工资是上升的2021。 另外, Jorgenson 在 1961 年也建立了一 个二元经济模型22,同样将发展家的经济部门分为现代部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31门和农业部门。与 LRF 模型不同的是, Jorgenson 的模型放弃了劳动力无限供给和农业、工业工资不变的假设。其模型建立的假设条件为:农业没有资本积累,土地数量不变,农业产值的增加依赖劳动力投入;工业产值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两个部门的产出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根据 Jorgenson 模型,粮食供给超过人口

15、增长时出现农业剩余,农业剩余是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随着农业剩余的增加,农业劳动力开始向工业部门转移,促进工业发展。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农业剩余的多少有关。与 LRF 模型相比, Jorgenson 模型将人口因素内部化,重视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充分考虑了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内部因素。 上述二元经济模型认为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动力。但是不能解释在城市存在大量失业的前提下,农村劳动力仍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转移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 Todaro 放弃了二元模型的假设,认为发展家农村劳动力流动取决于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流动过程存在两个阶段,而非一个阶段,即技术素质较低的农村劳动力首先在“城市传统”部门就业,然后再在现代经济部门就业,并提出了依据这一判断的劳动力流动模型15。该模型的主要观点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是城乡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