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19965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人们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过程。而情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也难以付诸创造、开拓的行为,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但时下教育功利主义泛滥,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这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漠视,是对学生人性的抹杀。因此实施情感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

2、性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需要,也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下面就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情感教学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一、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依赖、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我国传统的教育奉行棍棒教学。俗话说:“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 。教师动辄打骂学生,学生看见老师如同老鼠看见猫儿吓得魂不附体,路见老师绕道走,现在这一套已再不时兴了。但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动辄训斥学生,不尊重学生人格,恶言恶语侮辱学生等现象还是经常发生的。这些不良倾向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获得。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说:“

3、亲其师,而信其道” 。可见,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课程,它有时来得比显性课程更为有力。思想品德课应该有意识的通过隐性课程,让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往中学习隐蔽于其中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缘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对老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上,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他们对某门功课的兴趣和爱好总是受师生关系制约的。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更是如此。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教师,他穿着典雅,举止端庄,听他讲话几乎是一种享受。同时,他叫学生干的事自己总是带头去干,要学生做到的事自己又总是首先做到,学

4、生几乎个个视他为“偶像” ,不仅举止效仿他,字也像他写的,就连原来那些“邪气”十足的学生也乖乖地“跟着感觉走” ,变得“规矩”起来。可见,师生感情融洽、互尊互爱,民主平等,互助合作,心理相容,关系和谐,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品德课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快实现内化,使之形成学生的信念,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二、变书面语为通俗语,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缩短授课语言上的距离。政治用语的特点是准确、严密,但有些晦涩难懂。一堂课书面语用多了,就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打不起精神,师生之间好像存在着一种语

5、言上的隔阂。此时,教学中如能变换用语,以通俗语代替书面语,往往会出现另一番情形,整个课堂,学生翘首以待,等2老师一个劲地往下说,此时最好能有几句鼓励性的话语,或是名人名言,或是即兴发挥,那将会把学生的兴奋点重新唤醒过来,变“要他听”为“他要听” 。比如:在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关系”时,如按照书本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主体,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三者密不可分”这样的书面语讲授,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索然无味。我在上这一内容时,先在黑板上现场画了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简笔画,然后变换了教学用语讲述三者关系:经济建设这艘大船要成功到达彼岸,离不开它的导航系统和动力系统。导航系

6、统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动力系统就是改革开放,而没有经济建设这艘大船,就不可能存在导航系统和动力系统。学生觉得通俗易懂,效果就大不一样。再如在上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学生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不太容易理解,我就将这一观点材料化,先问学生:我想养一盆菊花,但我要花不要叶行不行?学生说:不行,没有叶,花怎么长?我又追问:我要花和叶,不要土、水、阳光行不行?随便找个盆行不行?花和人有关系吗?等等。最后,我问学生:这里你们说有什么重要道理?这样讲,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就觉得学得有兴趣,又易于理解。可见,通俗语运用得好,我们就可以把书本中无声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形象,从而强烈的感染学生,在他们头脑中

7、留下鲜明的印迹而久久不能遗忘。 据调查,学生最恨老师搞“一言堂” ,用他们的话说“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最希望的是老师搞“群言堂” ,让大家围绕某个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就像电视里“第二起跑线”那样由正方、反方进行辩论,发表各自的观点,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所以教师应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上做文章,应意识到这也是感情投资的一个渠道,千万不要放过机会。课前应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选准重点、难点和热点,设计好讨论题,交给学生准备讨论提纲。讨论可采用辩论式,也可通过“点将台” ,让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比如我在上中国人口问题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辩题:有人

8、说,中国人口太多,已经不堪重负,因此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数量问题;也有人说,中国文盲多,素质低,因此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质量问题。你们认为呢?大家分组进行讨论,等一会分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看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在辩论时教师应虚心听取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点评,最后作出总结,切不可轻易指责学生这也不对那也不是,简直是浪费时间等等,因为这样刺耳的话语学生听后是不会高兴的,自然也就会影响到师生之情。再如在讲一国两制的实践这一课时,我让三位同学分别作为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的代言人,组织一个新闻发布会,首先主持人就目前台海局势作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进行答记者问,

9、让其他同学就他们关心的问题向三位同学提问,让这些“代言人”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所教内容、教学方法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度极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乐学” 、 “爱学”的学习情感。三、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接触学生,变办公室解答问题为教室回答问题,变守住讲台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一般说来,思想品德课每周两节,课与课间隔时间较长,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也就少了,即使平时学生来办公室问问题,也只是个别学生,不可能是绝大数学生。所以,有的教师甚至连哪个学生是哪个班级的,叫什么名字都搞不清楚。而思想品德课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其中一个方

10、面就是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实际,更何况情感是3培养出来的,不常接触怎么得行?因此,我们必须变过去的只靠上课接触学生为平时经常接触学生,变过去的“守家门诊”为“上门服务” 。比如,经常到教室、操场走走,回答他们的问题,或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或与他们同行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关心些什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师生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捕捉到课堂教学的活素材。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所希望的教师应该是潇洒自如,知识渊博,口若悬河,既能当演员又能当导演,而最讨厌的是死死地守着三尺讲台,一手捧着一本书,一手拿起一支粉笔,照本宣科的刻板式教学方式。在他们看来,老师不肯离开讲台一步就是要与学生保持一定

11、距离,讲桌与课桌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我们提倡情感教学就是要打破这个局限,教师可像一个歌唱演员一样离开舞台到观众中间去唱,我们到学生座位中间来回走动,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以委婉的语言感动学生,以优美的手势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声情并茂,应付自如,这样做就是要在空间上接近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从而形成十分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把对老师的爱转移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上来。总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只要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带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其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使教与学达到共振共鸣,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