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一、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Robert Mager)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用马杰自己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在 1962 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马杰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例如,“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2)条件: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例如,如果要表述一个“要求
2、学习者能够辨别各种鸟类”的教学目标,那么必须指明的条件是“从黑白图片中,还是从彩色图片中”,“允许学生使用工具或不使用工具”。(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或行为改变的程序)。例如,“学生能够在十分钟内解出二元一次方程”。马杰的“行为”、“条件”和“标准”的三要素模式至今仍为教育界所接受。用传统的方法表述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比较笼统含糊,对其中的含义,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种提法不能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指导。而使用马杰的三要素模式编写的学习目标就很明确具体,清楚地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
3、为有必要在马杰的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为了便于记忆,他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 ABCD 模式: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C条件(condition ):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标准(degree ):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例如,提供 10 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在 10个图形中,至少有 8 个识别正确。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机械地按上述
4、要求编写教学目标,这一点将在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中做进一步探讨。二、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以下先根据 ABCD 模式讨论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然后介绍一种为弥补行为目标不足而提出的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变化的编写方法。1对象的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应注明教学对象,例如,“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参加在职培训的企业员工”等。有的学者还主张在教学目标中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2行为的表述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用传统的方法表述教学目标时,较多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来描述学习者将学会的能力,如果需要,再加上表示
5、程度的状语,以反映教学要求的提高,如“深刻理解”、“充分掌握”等,这些词语的含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因而使目标的表述不明确,给后续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并不适合。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些的内容。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面加上动作的对象,就构成了教学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能)操作计算机(能)说出五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能)列举选择教学策略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能)比较单词中同一字母的不同发音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
6、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掌握。困难在于选用恰当的、具有可观察特点的行为动词,所以我们在本节的后半部分提供了在编写认知教学目标、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时可供选用的动词表,以作参考。其中有些动词的含义需根据上下文确定。3条件的表述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如要求学习者“能写出 800 字左右的文章”,条件则可能指“在哪些提示下?有哪些资料的帮助下?利用什么工具(电脑写还是手写)?多长时间?”等环境因素。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能不能查阅参考书?”“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条件包括下列因素:环境因素
7、(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人的因素(各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各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问题明确性的因素(为引起行为的产生,提供什么刺激和刺激的数量)4标准的表述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例如:在 1 分钟以内准备好必需的电脑配件(速度)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误差在5mm 以内(准确性)加工件质量要达到国家级标准(质量)下面的
8、教学目标实例中均包含了上述“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等四个要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周的信息技术强化培训,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至少能正确开关机、操作鼠标、登录学习空间利用课件进行学习,并能用正确的指法,能在 10 分钟内输入 810 个汉字。教学目标中,有些条件和标准较难区别,如上例中“能在 10 分钟以内”即可理解为时间的条件,也可看做是行为速度的标准。马杰认为,对这一问题不必争论。判断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它的表述是否说明了编写者的意图。如教学目标能用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那么对条件和标准的区别并不重要。5基本部分和选择部分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
9、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可以不必将条件、标准一一列出。以下是一些实例:学完本单元以后,学生应能够:给“教学设计”下定义描述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中的三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就当前关于教学系统设计与教学论之间概念之争的几种观点进行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运用 ABCD 方面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常常被忽
10、略。(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它没有表达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画风的图片时,应能将微风、狂风、台风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显然“将微风、狂风、台风分别标记出来”表达了具体的、可观察的教学结果。(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像“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由于含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
11、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使用。下面表 1、表 2、表3 给出了编写具体教学目标时,可供选用的部分动词。表 1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知道 对信息的回忆 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领会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 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预测应用 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出计划、制定方案、解答分析 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
12、、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综合 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评价 根据一定标准做出价值判断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表 2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感知能力 根据环境刺激作出调节 旋转、屈身、保持平衡、接住(某物体)、踢、移动体力 基本素质的提高 提高耐力、迅速反映、举重?技能动作 进行复杂的动作 演奏、使用、装配、操作、调节有意交流 传递情感的动作 用动作、手势、眼神或脸色表达感情、用一段舞蹈表达思想情感表 3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
13、表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接受或注意 愿意注意某事件或活动 听讲、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赞同、容忍反应 乐意以某种方式加入某事,以示作出反应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记录、听从、称赞、欢呼、表现、帮助评价 对现象或行为作价值判断,从而表示接受、追求某事,并表现出一定的坚定性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支持、辩论、论证、判别、区别、解释、评价组织 把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成一个体系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重要的和一般的价值观念讨论、组织、判断、使联系、确定、建立、选择、比较、定义、系统阐述、权衡、选择、制定计划、决定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能自觉控制自己的
14、行为并逐渐发展为性格化的价值体系修正、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继续、解决、贯彻、要求、抵制、认为以至、正视6内外结合的表述行为目标虽然避免了用传统方法表述目标的含糊性,但它本身也有缺点: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因而可能引导人们只注意学习者外在行为变化而忽视其内在的心理变化。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因此,为了兼顾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变化和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变化,有人提出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来表述具体的学习目标。1978 年格朗伦(N.E.Gronlund)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 中,提出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学习目标,以反映理解、运用
15、、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从而使这些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这就是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以描述学习目标的方法。例如领会本单元专门术语的含义:1.1 将专门术语与它们所代表的概念联系起来。1.2 在造句中使用某些专门术语。1.3 指出术语之间的同异。本例中,1.1、1.2 和 1.3 表述的行为是代表“领会”的种种表现的例子,我们愿意把它们作为教学目标已达到的证据而加以接受。“领会”是一个内部心理过程,无法观察和测量,但有后面这些证明“领会”能力的行为实例,目标就具体化了。格朗伦的方法强调列举出能力方面的例证,既避免了用内部心理特征表述目标
16、的抽象性,也防止了行为目标的机械性与局限性。三、情感领域学习目标的编写培养学习者的某些态度、树立某种观念、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是情感学习的目标,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上述 ABCD 目标编写对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编写是合适的,但为情感领域的教学编写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特点的学习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对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该如何确定呢?一种方法是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然后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这是可以观察的)来间接推断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例如,当实验室活动结束或终止时,学习者将设备归还远处,则表明学生有爱护设备的责任心。又如,当同伴在吸毒时,自己作出拒绝别人提供的毒品的选择,则表明了学生对吸毒的态度。在上述例子中,学生目标编写者把“学生能否将设备归还原处”和“拒绝别人提供的毒品”的具体行动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某种责任或态度的依据,这就是情感学习目标编写的一个特点。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类似内外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