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散发“童味”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13432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散发“童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散发“童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散发“童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散发“童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散发“童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散发“童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散发“童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让语文课堂散发“童味”摘要:语文教学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为他们所认同和悦纳,就必须从学科视界走向儿童视界,构筑属于儿童自己的教学儿童语文。儿童语文的话语方式应该是儿童化语言;儿童语文的内容形式应该是游戏性、活动性的;儿童语文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探究式的总而言之,儿童语文应该是顺应儿童天性的教学。关键词:学科 儿童 语文儿童的天性是喜欢自由和探索,儿童的语文学习能力表现为学习的自主、自觉、自由等儿童化特质。儿童语文意味着语文是儿童的,即语文学习的话语是儿童喜欢的,内容是儿童感兴趣的,语文学习的方式是儿童乐意的,语文学习的评价直面儿童的成长需要等。儿童语文教学是建立在对儿童理解的基础上的,对

2、于教师来说,就是眼中要有“儿童” 。儿童语文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本文仅就笔者在教学中涉及较多的方面,择要阐述。 一、儿童语言:儿童语文的话语方式诚如潘新和教授所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的言语生命” 。只有把儿童的言语作为儿童生命的存在方式进行关照,才能在教学中珍视、发展儿童言语,更好地促进儿童生命的发展。1.顺应童言儿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天生具有学习语言的本能,当他们通过言语来呈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读时,常常带有想象色彩,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诗性、诗意。若把儿童比做一颗正在发芽的语言的种子,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天然广阔的土地,最大限度地顺应其自然天性,使其趋

3、向鼓舞。以消逝了的标准答案教学片段为例:师:“花儿为什么会开呀?”生: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生: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生: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生:老师,您说呢?师: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你们都喜欢她,就仰起笑脸笑了。思考:“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儿童天生有着敏锐的语言直觉。 “花儿为什么会开呀?”如果让成人来回答,答案肯定是有规律的、毫无色彩的。可儿童与成人不同,在成年人看来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儿童眼里是有意识、有生命的。在儿童的世界里,花儿会比美、伸懒腰等,儿童的语言是美妙的,富有文学因素。教师顺应儿童的天性,顺应儿童语言的直觉,与孩子们展开童心对话。这一对话,既是文学性的回

4、应,更是借花的“笑”来赞美儿童的语言富有情趣,激活儿童语言的生长力,使儿童更贴近语文,拥抱美丽文2字。2.唤醒童真 教师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从中唤醒他们作为学习者的生命本真,能催生语言的灵性。以朱德的扁担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理解“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时,教师优选儿童生活体验,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感悟:“同学们,我们每天围绕操场跑一圈,跑下来,看大家脸上的表情不怎么好看,谁说说跑一圈下来是什么感受?操场一圈只有 300 米。 ”而“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五六十里相当于操场的 100 圈哦!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这样一引导,学生的言语表达和交流就是情感的自然

5、流露,是富有生命灵性的。思考:语文即生活。儿童从一出生就浸泡在生活中,生活在一个语文的世界里。当优选儿童生活经验,启发和促进儿童理解文本时,就会发现,有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的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是一种生命的体悟,一种直根于他们体验的自然表达,富有生命的灵性。当然,儿童语言表达的灵气不仅来源于儿童的生活,也来源于儿童对于语言的感悟和积淀,语文学习中的儿童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是极富有教育价值的。以此为生长点展开的语文学习也将唤醒儿童本真感悟,撞击儿童的情感,凝聚成生长力元素,促进儿童的生命成长。3.涵养童心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一篇篇文学作品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精神财富。语文教育在指导儿童学字习文的

6、同时,承担着建构儿童精神世界的责任。语文应追求独特的审美品格,美化、净化儿童的心灵,为儿童的“人格”奠基。以七颗钻石教学比较为例:前者:问题一:小姑娘为什么把水罐递给过路人?生:我还年轻,还可以再找,先给过路人吧!生:水罐这么神奇,还会有水的,给他吧!生:因为人要助人为乐。这个过路人老了,我们要尊敬老人。问题二:水罐里为什么会涌出一股清泉?生:这是对小姑娘的奖励。生:它被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后者: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师生合作讲故事,在文章关键处教师提出问题:1.这是怎样的水?(挖掘水的文化内蕴,为下面价值感悟做铺垫)2.这是怎样的母亲?(母亲的行为对小姑娘的选择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小姑娘应该给

7、还是可以不给?实话实说。(现场回放)生:我自己渴,可见这位老爷爷也很渴,还是给他喝吧。生:给,可以让路人喝点,然后自己喝点。生:虽然是个过路人,但人与人要互相帮助,妈妈把水给了我,我也要帮助别人。3生:尽管水很宝贵,但这位过路人很老了,挺可怜的,应该给。思考:儿童就是儿童,他们用最本真的天性打量世界,走进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点灯人,教师要召唤儿童徜徉于文本精神之域,健全人格。如前者教学中,学生确实为小姑娘的行为所感动,但是小姑娘对于“递水”心里的高调感悟显然不真实,让人觉得不舒服,这是受阅读提示“感受人间真情”和课后练习题暗示的结果。语文课堂应该遵循“立言立意立人”的过程,通过故事透视现实生活

8、,这是一罐救命的水,小姑娘自己也非常需要,对方不过是一个过路人等情况折射出了孩子的生活现实:当自己的利益与帮助别人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帮不帮别人?这才是文本的价值内核。后者在新的价值定位下,让学生对于人性之美有了深刻、立体的感悟,内聚、创造了新的儿童文化,真正涵养了童心。二、直面需要:儿童语文的内在追求语文学习的载体是教材,教材又具体为一篇篇儿童可以阅读的文章,如何将这些选用的文章变成儿童学习的需要是儿童语文的内在追求。今天,我们了解儿童喜欢读什么样的文章吗?我们知道儿童希望看什么样的内容吗?我们在思考着。以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为例: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回来后写一篇有关春游的作

9、文,结果有几位学生请假,不为别的,只是怕回来写作文。春游是学生喜欢的生活,但当春游变成了为作文服务,就不再是学生喜欢的生活,而成了累赘。而有的老师春游前,先组织学生讨论到哪儿去春游,推荐最适合春游的地方,学生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地发言。此时,老师让学生将各自推荐的理由有条理地写下来,比一比谁写的理由最充分、最让大家认可,就采纳谁的提议。这时候,不让他们写都难,是什么让学生都乐意写了?是孩子的需要!因为他们都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想争取自己的提议被采纳。思考:教育是学生合理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是单一和浅层次需求不断得到丰富和提高的过程。而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往往具有偏激性与功利性,小学

10、语文课程的内涵丰富,这就从更高层次上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具备全面、深入、艺术了解学生需求的基本功。用孩子般的心态、孩子般的眼光、孩子般的思维看待学生,或察言观色,或情景谈话,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眼里想看什么,耳里想听什么,手里想做什么正因为学生有了这些丰富的需求层次,才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行为有更大的潜力与更多的契机。儿童语文要直面儿童需要,直面需要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才能给儿童心灵留下痕迹。儿童喜欢的,自然会积极参与,以儿童的需要为核心的实践过程,学生有情感体验、也有思想认识的过程。三、游戏活动:儿童语文的内容形式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的精神, “游戏性”成为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渗透、贯穿于儿童生活的全

11、过程,演绎着儿童的生命与成长。4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时,让学生画画写写:在纸上画画弯弯的月亮,请孩子们在所画月亮最尖的地方写上“尖” ;教学猜谜语画时,让学生听画上流水的声音,赶画中的小鸟这样的课堂笑声飞扬,快乐天真,学生在轻松趣味中学习了语言。“听” “赶”的目的是张扬孩子的游戏天性,在近乎嬉戏式的教学中强化对“画”这一事物特征的认识。思考:游戏精神是一种最富儿童精神特质的心理状态,其最基本的内涵是快乐,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游戏,其根本动力在于游戏能满足心理快乐的本能需求。自由是游戏精神得以彰显的前提,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摆脱客观物质世界种种束缚,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体验到生命的乐

12、趣。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虽然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均在发展与变化,但游戏始终是孩子最喜欢的内容形式。教学游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游戏形式进行的语文教学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四、自主探究:儿童语文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整体性地发生、发展,不同的学习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不是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能够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活动,能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比如有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三借芭蕉扇一文时是这样展开教学的:首先教师由西游记这本书导入,并询问学生看过没有,看得快不快。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是一天看几十页,可今天是

13、40 分钟学一页,该怎样学?最后通过讨论,共同确定了三项学习任务:1、品味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词语、句子和语段,并说说为什么;二是找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并说明为什么不满意;2、喜不喜欢孙悟空?为什么?3、讲一讲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一节课,学生围绕自己确定的主题,主动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能力。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上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并调动已有储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接纳新知,改变认知结构。学

14、生不仅会学,而且爱学。显然,儿童的探索精神在教师引导下得到保护,获得发展,知识“活”在了儿童自主的探究和体验之中,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五、赏识激励:儿童语文的评价方式语文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走进心灵、平等对话的艺术。教师的评价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儿童语文学习的过程需要平等沟通,赏识激励,真诚互动。以一位教师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为例:在学生缺乏信心时, “谁来猜一猜题目的意思,猜对表扬,猜错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读得好,好在声音响亮,这是自信的表现。 ”“你有一双慧眼,把藏在

15、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 ”在学生迷茫时:“还有5不同的吗?展示你的不同,展示你的精彩。 ”当学生答错时:“真好,你不仅读出了喜欢的这一段,而且讲出了喜欢的原因。只是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 ”这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似春风如春雨,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课堂上涌动着学生灵动的生命。思考: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唤醒。激励儿童是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学生虽然具有学习语文的天性本能,也具有自我激励机制,但不会自动化运行起来,需要外在力量来启动,启动后要想持续运行和发展,更需要外在力量去确认、鼓舞和激励,这也是教学需要适时评价儿童的价值所在。教育评价应以激励性、生长性评价为主,旨在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发展力

16、量,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促使学生的生命成长。六、善待错误:儿童语文的人文情怀儿童语文是属于儿童视界的语文,它宽容不完善,善待错误,把儿童的错误当作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以小池塘教学片段为例:师课件出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亮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生:边看图边读。师:谁来说说“倒映”是什么意思?生:“倒映”是说白云把自己放在了小池塘里。生:白云怎么会把自己放到小池塘里了呢?(议论纷纷)师:让我们再观察观察图片,读读句子,想想池塘中的白云和天上的白云一样吗?生:继续边看图边读书思考。生:哦,小池塘里的白云是天上白云的倒影。思考:“倒映是说白云把自己放在了小池塘里。 ”这样的解读,从成人的角度来看,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当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借助图画,用形象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时,我们会发现天上有一朵白云,池塘里也有一朵白云, “倒映”就是把自己放在了池塘里。上述教学中,教者没用简单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