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志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12496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论文: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志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论文: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志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论文: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志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论文: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志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科学论文: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志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论文: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志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论文: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志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实践中培养 在发展中持续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志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小学科学课不仅仅是一堆知识,它更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分析和各种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各种自然奥秘的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直接动力,甚至成为他们学习科学的永久兴趣,形成爱好和志愿。有了科学志趣,才能执着地追求真理,主动地向未知的领域作新的探索。重视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不仅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好坏,而且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 如何针对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持续的、长期的探究兴趣呢?一、 利

2、用教学内容,在直接感知中激发培养兴趣小学阶段的儿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他们的注意往往被那些有声有色、新奇的东西多吸引,外界的东西大多是他们在无意中注意到的,是被动地感知的。因此在分析综合上往往看到事物的一面,很不完整,而且他们意志品质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能力还比较差。所以,我们要发挥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事物、事实感知深刻,注意集中,具体思维积极这些有利的因素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兴趣。1、在观察、实验活动中激发培养科学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知识少,实验经验不足,所以对抽象的科学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不少问题。加强教学中的实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

3、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而我们科学课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还有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的对象要求是要新鲜、生动、实在,这样才能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让他们亲自去接触实物,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生活内容和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将一些原有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感性认识有机地贯穿和整合起来。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运动和力这一单元时,在教学我们的小车 、 给小车装上动力 、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等这2些课文时,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即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又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4、能力,学生兴趣盎然。这样有了前面几课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小车载重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大胆的放手了,教师首先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观看一段超载货车在马路上行驶的片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汽车超载的危害性,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小车的载重和小车的行驶速度有关系吗?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推测、猜想,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小车载重大了,可能小车的速度就会慢了。 ” “小车载重量大小的改变,可能和小车速度的快慢没关系。 ”“小车载重量太大了,可能会发生车祸,所以我认为车速应该加快了。 ”这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小车载重量的大小和小车形式的速度有关呢?你刚才的假设,应该怎样证明呢

5、?”以此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的思路。教师切莫指手画脚,主要是让学生思考讨论,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己设计,然后还要让学生说说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提出在每次实验的时候,拉动小车的拉力都应该相等,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加以引导:“每次实验时拉力都应该相等,那放入小车的载重量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小车载重的多少以及载重的顺序。有了这些铺垫,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那样的效果可是胜于老师讲千遍啊。当然,教师要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这样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充分信任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浓厚的实验兴趣就会应运而生,并能形成持续的探究性科学志趣,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2、在

6、采集、制作、种植、饲养活动中激发培养科学兴趣学生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发现、了解和认识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利用、控制和改造就更离不开实践活动了。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去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际的采集、制作、种植、饲养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培养他们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学做一个生态瓶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小金鱼、螺蛳、小虾等小动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演示生态瓶的制作步骤,这时学生已经跃跃欲试,教师就可以在这时候指导学生进行制作、饲养。最后当他们看到黑板上自己的制作成果时,看着那一条条小鱼欢快的游着,学生都开心地笑了,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这时候教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学

7、生持续他们自己的兴趣,继续对生态瓶进行观察、研究。这3就为下面观察生态瓶 、 改变生态瓶这几课奠定了基础了,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培养学生一种持续发展的探究兴趣。又如在四年级萌发的种子这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浸泡蚕豆的种子,观察蚕豆的种子在浸泡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然后让种子发芽,当学生看到那蚕豆每天都有新的生长情况,都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都会纷纷跑过来和你说他们的发现。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他们自己亲身的实践种植活动掌握蚕豆生长的情况,这样获得的知识是长久的,是牢固的。种植和饲养活动,周期较长。教师要注意随时了解情况,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这两项活动最好统一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

8、学生个人负责。让他们亲自动手,在实际的种植和饲养的过程中观察、记录、分析激发他们的兴趣。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在积极思维中激发培养科学志趣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提出:“今教童子,必使其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要使孩子们在科学课中“向鼓舞” 、 “中心喜悦” ,要使他们真正表现出“童子之新” ,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陈旧的东西。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变,得当创新。使孩子们在无穷的乐趣中学习。1、寓教学于游戏之中,唤起儿童的成功喜悦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9、。如在教学被压缩的空气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运球比赛的游戏,让六个学生每人拿一个球,然后从起点开始运球到终点,看谁运的最快。在这六个球中有一部分是打足了气的,也有一部分球是气不足的。结果可想而知的了,气不足的那几个学生肯定是速度慢的了,当我宣布输赢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来了:“老师你不公平,你给我的球是瘪的,这个球跳不起来,所以速度慢了,如果你给我一个打足气的球我肯定也能赢。 ”这时就有问题产生了:为什么有的球能跳的很高,而有点却跳不起来呢?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研究,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倍增。又如阳光下的影子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认识阳光、物体和影子

10、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教师可用游戏引入,在操场画个圆圈,让学生在不能踏出圆圈的条件下玩踩影子的游戏,这样学生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4学生个个轻松愉快,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实验成功带来的学习和探究科学规律的快乐。2、 激起学生的疑问,点燃探索热情。除了游戏之外,解疑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使学生面临一定的迫切需要解决问题和事物,使他们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和探明面前的问题和事物,从而激起学生渴望求知的需要。而且小孩子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遇事好问为什么,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疑问,引导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让孩子因疑而问,困问而探,从而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

11、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蜗牛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凭着自己对蜗牛的好奇心和兴趣去观察思考,收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发现他们的思维面非常的广。 “蜗牛有没有脚?蜗牛外壳上的图案是不是都是一样的?蜗牛和螺蛳是不是亲戚?为什么蜗牛生活的地方会有那么多空壳?怎样才能知道蜗牛到底多少岁了?蜗牛怎么运动的?蜗牛怎么繁殖后代.孩子们的问题非常的可爱,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他们大胆地进行猜测,进一步的讨论、归纳、概括,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查找资料来找出答案,并以此再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更加深了学生对蜗牛的印象,培养了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就会使学生自

12、始至终处于“问题的情景”之中,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使学生不断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注意力就会十分集中,思维也就会处于积极状态,而且不感到解决问题是负担,乐不知疲。3、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研究、想象和创造。(1) 、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如在学习热胀冷缩这课时,学生在了解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气体、固体是否也具有同样的性质。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他们的猜想,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证明了气体、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学生持续的探索,发现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他们已经把认识过程从感性推向理性,把干支过程上升到思维阶段。这时他们的兴趣已不仅仅是直接兴趣了,而是

13、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控制下,伴随着情感进行的,并有联想、5记忆和想象的参与。这样,坚持下去将促使学生的兴趣以至科学志趣的形成。(2) 、支持学生研究、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供各种可能的机会,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互相研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并敢于在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中,在接触生活的实际中去发明、创造。在克服认识领域的困难中,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去发展创造性思维,逐步形成热爱科学的志趣。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学生做尺子伸出桌边长短不同,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他们自己动手,仔细体会研究,很快就弄清“伸的越短,声音越高。 ”有的同学联

14、想到乐器,用“物体震动越快,声音越高。 ”的结论,解释了“弦长声音低,弦短声音高”的道理。美国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他们才有一种不断向前推进的学习动力,而我们老师也应该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努力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创新性探究志趣,这样我们的科学教学才能得以完美的提高。参考文献:(1)美威廉.艾斯勒.玛丽.艾斯勒 走进中小学科学课全景式教学方法长春出版社 2003 年 1 月(2)李维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12 月(3)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4)扬阿姆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7 年 2 月(5)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6 月(6)李胜利 培养科学兴趣 体验科学过程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