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课内阅读知识要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98982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课内阅读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下课内阅读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下课内阅读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下课内阅读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下课内阅读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课内阅读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课内阅读知识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内阅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一、阅读草原1、第一自然段,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在天底下) ,它写出了草原(碧绿)和(辽阔)的特点。2、在“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中, (渲染)和(勾勒)都是属于绘画用语, 。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绿,好像绿色就要 流出来似的) ,这句话突出了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一个(拟人)句。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

2、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把(穿着各色衣裳的男女老少)比作(彩虹)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感情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就分别呢?夕阳西下,大家站在广阔的绿色草原上,倾诉着离别之情) 。6、本文先描写(草原风光) ;再描写(喜迎远客)和(主客联欢)的情形,体现了(蒙汉情深) 。二、阅读白杨1、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里使用了(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的关联词,写出了白杨外在的特点是(高大挺秀)

3、 ,内在精神是(坚强执着、不择环境;忠诚无私、尽职尽责) 。2、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意思是(解释说明) 。一个“也”字,说明(说树即说人) 。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他的表白正是(边疆建设者)的精神。3、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这句话里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扎根边疆) 。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

4、了终身献子孙) ”的博大胸怀。第二单元阅读古诗词三首1、 牧童 、 舟过安仁 、 清平乐 村居这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 ,表达了(儿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2、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一个“铺”字,写出了(草的茂盛和给人的平缓舒服的感觉) ;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2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这里的“(六七里) ”和“(三四声) ”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广阔)和(乡村夜晚的宁静) 。3、 (草场) 、 (笛声) 、 (牧童) 、 (月夜) ,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恬静) 。4、

5、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意思是(怪不得) ,这句话的意思是(怪不得没有雨都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借风行船) 。5、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读了这一句,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1、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2、本文选自城南旧事 ,作者是(林海音) 。阅读童年的发现1、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 ,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2、“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

6、害的风险。 ”这是作者的一种(自嘲) ,意思是(谁让我有这么大的发现呢?) ,事实上,在社会科技进步史上, (爱迪生)和(哥白尼、爱因斯坦、开普勒)都有过这样的遭遇。第三单元一、阅读杨氏之子1、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2、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意思是(很) ,聪惠意思是(聪明智慧)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是(杨氏之子) ,以及人物的特点是(聪惠)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意思是(拜见) , “乃”意思是(于是、就) ;“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果

7、”意思是(摆上水果) , (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懂礼貌,会招呼客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家禽”意思是(家里的鸟) ;孔君平的意思是(杨梅姓“杨” ,杨梅是你家的果子) ;“儿”说的意思是:() 。他的回答妙在哪里呢?(既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又委婉对答,不失礼貌。 )三、阅读晏子使楚1、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2、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 ,才

8、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3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晏子的话妙在哪儿呢,妙在(让楚王别无选择地打开城门) ,为什么?他的话很明白,楚王(如果 承认楚国是狗国) ,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楚国不是狗国) ,就应打开城门。3、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是晏子和

9、楚王第二次斗智。楚王讽刺(齐国无人) 。晏子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其实是贬低(楚国) 。晏子的意思是() 。4、课文中有(三)次写到楚王的笑,第一次是初见晏子,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 ,这一笑表示楚王(看不起晏子) ;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 “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这种笑,体现了楚王(笑里藏刀) 。5、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

10、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在淮北为枳,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的道理, (齐国人在楚国为盗,也是水土不同)的缘故。晏子的回答妙在哪呢?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说楚王(治国无方) ,造成(社会风气不好) 。“水土”出现(2)次,第一次的“水土”意思是(自然环境) ;第二次是(社会风气) 。第四单元阅读再见了,亲人1、本篇课文描写了(1958)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开朝鲜回国时, (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朝鲜人民和中国比山还高、

11、比海还深的)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人民)伟大友谊。2、课文具体提到了哪些亲人?(大娘、小金花、大嫂) 。3、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指(在下雪时给别人送去木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时给予帮助) 。这里的“雪中”是指(战士们所面临的困境) 。 “送炭”是指(送食物) 。这段话表达了(朝鲜人民对)的热爱和(对朝鲜人民)的感激之情。4、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高的代价”是指(大嫂失去了自己的双腿) 。这段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朝鲜人民对比山还高比海还

12、深)的情谊。本文多处使用反问4句,以形式上的否定达到内容上(肯定)的目的。无论是在情感的抒发,还是在语意的加重上,其表达效果都胜过了陈述句。阅读桥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洪水) ,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2、本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如() 。二是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像泼,像倒” ) ,写

13、出了(雨的大、来势凶猛) 。三是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他像一座山。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3、老汉是个(不循私情,无私无畏,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第五单元阅读将相和1、本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

14、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 、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斗争精神和以(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2、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看出了秦王没有诚意)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 。3、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

15、就要往柱子上撞。 ”“理直气壮” ,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勇敢无畏) 。4、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由此看出蔺相如做事(考虑周全,不给秦王留空子) 。5、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这段话说了(2)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不怕廉将军,他回避是为国家着想) 。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赵国十分重要:) 。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突出了廉颇

16、、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同时也表现了秦国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这几句话,表现了蔺相如()的高尚品质。5阅读草船借箭1、本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周瑜自叹不如) 。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首尾呼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2、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吗?(他知道,但是明知故问,想陷害诸葛亮)3、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他知道鲁肃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所以特向他借船。诸葛亮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