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病创建规划及计划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8456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专病创建规划及计划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点专病创建规划及计划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点专病创建规划及计划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点专病创建规划及计划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点专病创建规划及计划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专病创建规划及计划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专病创建规划及计划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建四川省重点专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设规划(2010 年-2012 年)xxx 医院为贯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十二五 ”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我院重点专病建设领导小组的部署,为把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专病建设成为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规范、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医学专科,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全面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实施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学科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根据实际情况,依照“突出中医、中西结合” 的原则,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专

2、病作为中医重点专科来发展,这是我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基础上所做的正确选择。2二、创建优势1、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我院专病建设的组织保证;2、完善的医疗体系是我院专病建设的发展保证。据统计,目前我院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均近30000 人次,所以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专病发展潜力很大;3、人才队伍结构合理、技术优良是专病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保证。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专病科室现有正主任医师 1 名,副主任医师 1 名,主治医师 3 人,住院医师 5 人。4、设施一流、设备优良和药品齐全(尤其是独具疗效的院内制剂)是我院专病建设的物质保证。科室环境舒适,设施一流,现开放床位

3、46 张,并配备PLDD、臭氧、三维牵引、C 型臂、偏振光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常规检查项目基本齐全,我院自 2010 年 8 月以来,开展微创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从而为专病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近两年专病年门诊量 30000 人次,住院病人 400 人次/年,在全省范围内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疗效肯定,群众满意。三、技术要点31、中医技术项目:中医推拿、牵引、中药内服、熏洗、针灸、针刀治疗等。2、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开展微创技术,如 PLDD、臭氧。与传统中医相结合,明显提高疗效。3、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科普教育和心理治疗,使患者走出诊疗误区,实施饮食运动药物的互动治疗,实现治疗规

4、范化,管理病人科学化,使其治疗有效率达到 80%;减少复发率。4、强调个性化服务,强调病人的积极参与。通过医生连续全方位的诊疗和督导,使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生和患者密切配合,形成新型的和谐的医患关系;5、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因素,并提出防治对策,减少复发开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治疗实践,采取集中培训、分散指导、外出进修、人才引进的原则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7、建立患者电话回访,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咨询指导,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信任度,为患者提供全面、持续的诊疗服务,甚至终生的医疗服务。四、

5、专科(专病)主要发展方向4发展方向在既往临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工作现状,我们将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作为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以腰椎间盘突出作为重点研究,逐步拓展到椎间盘原性腰痛、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退行性病等领域。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基础,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微创技术,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最终目标,以应用研究为主导,同时注重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着重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的筛选与制定,开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色疗法与固定方剂,探讨辨证论治思路,并与现代医学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专科

6、学术水平,为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特色诊疗体系奠定基础。主要工作内容:重视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思想,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关知识,如控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后复发等,注意生活的调摄,提倡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影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证候,进行归类总结,完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对于中医优势单病种诊疗规范的制定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已制定了相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及护理规范,在日后的工作中必将进一步优化。如通过临床疗效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及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探讨可以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对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7、症的院内制剂进一步进行研究,优化方剂的组方,筛选药物成分及药物的配比。每年送出 12 名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培养研究生 1 名。选派专门人员管理信息数据库,争取两年之内建成并完善。五、专科(专病)建设主要目标主要目标筛选和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形成一套特色的诊疗体系。科室内信息技术的建立与进一步完善,在原有的门诊病历录入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住院患者病历录入及随访系统,同时建立文献数据库。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挖掘与整理,从而为临床科学研究,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帮助。并逐步建立起“中医治未病”的思路。 探索基于提高临床疗效的科研方法和思路,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建立起中西

8、医结合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体系。5挖掘医学前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医学文献及特色疗法,如研究杜子明中医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筛选特色中医药疗法。人才梯队的建设,为保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送出进修,以利于专业技术的提高。建立人才聘用的竞争制度,以利于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为培养后续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科室的专业建设。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外出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临床技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开发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案及技术。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诊疗思路及体系。预期进展:建立临床行之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病种诊疗规范、疗效评价

9、体系及其药物经济学评价,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规律,发展学术理论。成果的转化,通过临床探索与试验对于临床行之有效的制剂及特色治疗方法,申请市级科研。对于临床科研成果进行申报评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为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提供依据。建立完善的门诊、住院及文献资料数据库,为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素材,为人才培养提供学术上的条件。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科研水平过关的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专业的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加强国内的学术经验交流,提高专病科室的知名度,力争把科室建设成为四川省中医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关键指标:经过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形成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临床疗效 510%,患者住院医疗

10、费用较前减少,住院日缩短。争取市级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 1 项,省级科研课题 1 项,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每年举办市级专病学习班 1 次,争取省级专病学习班 1 次,以便于推动专病的发展。六、专科(专病)建设具体计划第一年度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临床路径的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体系的研究。2开展固定方剂与特色疗法的临床研究,预备申报科技课题。同时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剂及民间的单方验方。63电子信息化病历数据库的应用,临床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备,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4医疗质量的考核及考核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形成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5在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逐渐培养和扶植一批

11、年轻的业务骨干,通过进修学习(每年送出 12 名)提高临床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6 举办 1 次省级或以上学术会议;同时开展区域内或区域外的协作。7 投入临床及科研经费 20 万元。第二年度1中医诊疗临床路径护理规范体系的的完善,尤其是临床医疗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2继续开展固定方剂与特色疗法的临床研究,并积极开展应用的基础研究,申报科技课题 1 项。对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剂及民间的单方验方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的整理。3电子信息化病历数据库的完善,国内外文献的分析与整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信息及人才信息,为临床提供帮助。4中医诊疗规范、护理规范及医疗质量考核

12、的实施,初显成效,临床差错明显减少,临床疗效较前提高。5通过进修学习(每年送出 12 名) ,临床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开发 12 种新技术项目,计划培养 1 名研究生,同时招纳研究生 1 名。6对口帮扶 2 家中医专科。7投入临床及科研经费 20 万元。第三年度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临床、护理规范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对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在区域内推广经验和技术。2固定方剂与特色疗法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的基础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剂及民间的单方验方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亦取得相应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学术论文并发表,完成科研成果的申报。3电子信息化病历数据库彻底建成与完善,在临床与科研中运转良好,网络信息化平台在学术交流与信息获得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4医疗质量的考核及考核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形成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5年轻的业务骨干,通过进修学习,临床技术水平、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临床水平与科研能力趋于成熟,能满足临床及科研的基本需要。6.新技术项目争取申报 1 项省级科研。7对口帮扶 2 家中医专科逐步建成,业务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明7显提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