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分栏)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97845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分栏)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分栏)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分栏)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分栏)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分栏)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分栏)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2 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3,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4,评价,反思过程: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2、。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6、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7、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发展

3、。客体永久性:大约在 9-12 个月,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人能知道该物体是存在的。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物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9、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

4、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10 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

5、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11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 能 达 到 的 解 决 问题 的 水 平 与 独 自 解 决 问 题 所 达 到 的 水 平之 间 的 差 异 , 实 际 上 是 两 个 邻 近 发 展 阶段 间 的 过 渡 状 态 。6、 人 格 : 又 称 个 性 , 是 指 决 定 个 体 的 外显 行 为 和 内 隐 行 为 并 使 其 与 他 人 的 行 为有 稳

6、定 区 别 的 综 合 心 理 特 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体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

7、的风格。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场独立: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或者内部感知线索做指导。场依存: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部环境和参照物做指导。智力:在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使人能够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能力为核心。12、 广 义 的

8、 学 习 : 是 指 人 和 动 物 在 生 活过 程 中 , 凭 借 经 验 而 产 生 的 行 为 或 行 为潜 能 的 相 对 持 久 的 变 化 。无 条 件 反 射 : 由 无 条 件 刺 激 ( 食 物 )所 引 起 的 反 应 ( 唾 液 分 泌 ) 是 无 条 件 反应 。条 件 反 射 : 在 无 条 件 反 射 的 基 础 上 ,经 过 中 性 刺 激 ( 灯 光 , 铃 声 等 ) 和 无 条件 刺 激 的 多 次 结 合 ( 相 伴 随 而 出 现 ), 即在 给 狗 吃 食 物 时 也 亮 以 灯 光 或 响 以 铃 声 ,也 会 引 起 狗 流 唾 液 的 反 应

9、。13、 知 识 : 是 客 观 事 物 的 特 征 和 联 系 在人 脑 中 的 主 观 映 象 , 它 是 来 自 反 映 的 对象 本 身 的 认 知 经 验 。( 见 43)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15 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经验。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

10、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认知结构:就是人们关于现实世界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信息加以分组和组合的方式,并且是不断变化和组合的,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事物类别做出有层次结构的安排。学科结构: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

11、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2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

12、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2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0、 附 属 的 内 驱 力 : 是 指 个 体 为 了 获 得长 者 的 赞 许 和 同 伴 的 接 纳 而 表 现 出 来 的把 工 作 、 学 习 搞 好 的 一 种 需 要 。31、 学 习 期 待 : 是 个 体 对 学 习 活 动 所 要达 到 目 标 的 主 观 估 计 。 学 习 期 待 就 是 学习 目 标 在 个 体 头 脑 中 的 反 映 。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

13、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3、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实现:使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基本需要:是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需要,基本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降低。成长性需要:又称心理需要,成长需要的需求强度因获得满足而增强,也就是说在成长需求下,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是无限的,成长需要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期望:是某人对某一任务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找出其

14、性质,推论其原因的过程。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36、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3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38、 学 习 迁 移 : 也 称 训 练 迁 移 , 指 一 种学 习 对 另 一 种 学 习 的 影 响 , 或 习 得 的 经验 对 完 成 其 他 活 动 的 影 响 。3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4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

15、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43 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中去。44、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45、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46、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47

16、、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者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过度学习:指达到恰能背诵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学习定势:也称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是的心理准备状态。48、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4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50、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