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诗歌训练(一)教师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96880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测——诗歌训练(一)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周测——诗歌训练(一)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周测——诗歌训练(一)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周测——诗歌训练(一)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周测——诗歌训练(一)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测——诗歌训练(一)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测——诗歌训练(一)教师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1)(4 分) 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思” 、 “信”两字作用的给 2 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2、得一些分。()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2)(4 分) 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 2 分:能简要分析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

3、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2 )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 ”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1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易错点拨】作用不能应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

4、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题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作者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赏析】这首词后人评为“

5、痴人痴事” 。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景物氛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三、四句旨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在文笔上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安徽卷解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

6、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 分)(2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 ”中“软” 、 “涌”二字的妙处。 (4 分)(1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2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

7、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详解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 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

8、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 )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 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2 )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 ”?(2 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诗歌从诗句开始,然

9、后从整体上思考。答案示例: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答案及解析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江城子 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1 )概括“杨柳” “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 分)答:“杨柳” “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 分)这首词

10、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 分)(2 )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一句是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 分)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 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 分)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

11、“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 分)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

12、,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 分)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 (“天涯共此时” ) “山月” (“不知乘月几人归” ) “落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碧云” (“碧云天,黄叶地” )

13、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 分)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 诗 (2 分) 答案边塞(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

14、、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 “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 。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 “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 “战

15、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

16、上,或斗地下者。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分)(2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 “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 分)【答案】 (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 )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