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95887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目题( 一)实践及其特点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具有哪些特点?(1)客观物质性。首先这是由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 手段的客观性决定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2、。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辨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同时,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能动性,因而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2(重庆高考)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辨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1实践的概念主体:人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人

3、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对象:客观世界 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实践的特点特点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理解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意义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

4、动的区别所在侧重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制定“计划” “方案”“规划”等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有所差异。强调“合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联系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

5、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易误警示误区:孤立的活动就是单个人的活动警示:(1)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2)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典例应用(重庆高考) 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城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 )

6、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 ”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解析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 A 不选;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文学创作并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实践活动,故 B 不选;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故事融会在一起,并不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故 D 不选, C 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答案 C目题(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

7、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哪些体现?(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原因: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2)如何检验: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

8、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认识的目的是什么?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海南高考)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辨析: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海南高考)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辨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取认识的途径,但直接经验并非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3(四川高考)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辨析: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展真理,但实践是检验认识

9、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山东高考)先知后行重在知。()辨析: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行需要在知的指导下进行,但实践决定认识,重在实践。1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1)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无论是自己亲自获得的认识,还是前人或他人的认识,都来自于实践。(2)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学习他人所知获得间接经验。2全面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 侧重点 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作为一种反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进行并获得的结果混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10、和学习他人所知获得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为认识发展提出要求并提供可能性,包括人认识能力的发展和认识工具的完善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为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提供唯一的判别尺度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或者说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这与认识的目的是不同的(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11、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3)方法论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典例应用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 。2013 年 12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回答下题。(海南高考)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 BC D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2、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关系。中国珠算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代发明” ,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当选;中国珠算实用方便体现了其实用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其文化价值,当选,答案为 A;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错误,故答案选 A。答案 A图示法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融会贯通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1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

13、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直接现实性 B客观规律性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解析:选 A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本题通过一个成功企业家“做到”比“知道”更重要的观点来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的原因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22015 年初,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世界首台液态金属机器。这种柔性机器既可在自由空间运动,又能于各种结构槽道中蜿蜒前行,它的一系列非同寻常的习性已相当接近一些自然界简单的软体生物。这项研究为研制液态金属机器及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这表明( )科技创新使得物质属性遵循人类意志而改变科技创新正在消除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界限液态金属机器

14、可以延伸人的器官,提高人类实践水平科学实验是人类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A BC D解析:选 D表述错误,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排除;说法错误,因为生物与非生物具有本质的不同,液态金属机器人仍然是非生命物体,排除;液态金属机器人具备的特性拓展了人类实践的深度广度,符合题意;科学家运用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知识,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实践、探索真理,说明正确。本题选 D。3传统的电脑芯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逼近性能极限。目前由蓝色巨人 IBM 研发出了名为“TrueNorth”的神经元芯片,可以实时模拟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具有感知认知能力的硅芯片原型,像人脑一样具有学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神经元芯片的成功研制说明(

15、)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 BC D解析:选 B神经元芯片的成功研制,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意识的生理基础;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相对于传统的电脑芯片,神经元芯片具有新的能力,说明了不同历史阶段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实践的水平不同,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符合题意;本题选 B。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人们获得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C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的D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解析:选 D“观高崖、临深渊、观巨海 ”强调的是实践,人们要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 正确;A 是获得认识的途径,材料是认识产生的源泉;B 不符合题意;C 说法错误,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学习,故排除。5阅读下边漫画,从哲学上看,二人争论的焦点是()A实践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