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58196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体育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 1360 名初中毕业生进行了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问卷调查与研究,得出教师的教学行为的 7 个主要因子: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发展水平因子、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与师生友好交往因子、尊重学生因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子、有效指导学习与教学责任感因子、发动学生参与教学因子、鼓励自主学练因子等 7个方面。通过频数分布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喜欢体育课的感觉依次为“可以充分活动”、“能体验到运动乐趣”和“课的内容丰富”。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感觉依次为“内容没趣味”、“不能充分活动”和“形式单调”。学生认为教师在体育

2、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所关注的内容依次为“课堂秩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有无效果”和“满足每个同学的需要”。且城区初中与农村初中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学论教”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的设想与建议。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后简称为纲要 )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了如下描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

3、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同时,在“课程评价”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评价时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标。 3经过近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是

4、否与纲要中的要求相吻合?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是否全面、客观、公正?这些都会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正如胡英清所述:“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柳夕浪指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比其学习的结果更容易直接把握。既然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根据他们会不

5、会学习来评估教学行为。 ”5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慈溪市 2006 届初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力图从“以学论教”这一角度出发,来剖析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期为初中体育教师的实践操作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内容。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2006 年慈溪市 41 所初中共有毕业生 14 000 余名,其中将本次有效调查问卷人数 1360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学生分布情况详见表 1) 表 1 研究对象(有效问卷对象)基本情况表城区男生 城区女生 农村男生 农村女生 合计人数(个) 260 144 568 388 1360所占比例(%) 19.11 10.59 41.7

6、6 28.53 100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查阅了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相关的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等书籍 20 余本,翻阅了 2001 年课程改革至今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 120 余篇。以进一步了解目前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方法,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1.2.2 问卷调查法1.2.2.1 问卷的构成本次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形式,共计 30 题。其中,21 个题目为三点量表的选项,分别为“同意” 、 “不确定”和“不同意” ;3 个题目为排序选择,均要求按次序选择三个答案。6 个题目为多项选择答案中选择 1

7、个学生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答案。所有题目均采用封闭式编制方法编制。1.2.2.2 问卷的检验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问卷进行了相应的信度和效度检验。通过对省内体育学院学校体育学部分教授、副教授、本市部分中学高级教师进行问卷的框架、形式、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咨询,最终确定问卷的结构与内容,从 22 专家咨询情况看,只有 3 位专家对个别问卷题目存有异议外,余均都认可,故可认为本次的问卷调查表的效度较高。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再测法。2005 年 12 月,用同一问卷对同两所学校的初三学生进行了 2 次问卷调查(2 次问卷前后间隔时间仅一个星期) ,2 次测验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916,经检验无显

8、著性差异,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1.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次问卷共发放 2000 份,回收 1725 份,回收率为 86.25%。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1630 份,问卷有效率为 94.49%,无效卷的主要原因是:答案几乎一致或答案不完整。1.3 数理统计法本次问卷的数理统计中采用 2 种方法。一种是常规数理统计;另一种是主成分分析法统计。所有统计均采用 SPSS for windows 13.0 软件。2 结果与分析2.1 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主成分分析2.1.1 主要成分的方差分析本次问卷中有 21 个题目作为主成分分析的指标,即采用三点量表的所有问卷题目,通过总方差分解,我们可以比

9、较清晰地了解各成分的特征值(Eigenvalues) 、各成分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 of Variance)、累积百分比(Cumulative %)。从表 2 来看,特征值大于 1 的因子有 7 个,累积百分比为 55.13。因此,我们提取 7 个因子作为公因子。表 2 总方差分解表(Total Variance Explained)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特征值)(序号)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1 3.36 15.98 15.982 1.87 8.91 24.883 1.56 7.43 32.324 1

10、.38 6.57 38.895 1.25 5.97 44.866 1.12 5.31 50.1855.13781.040.984.964.68 59.819 0.94 4.47 64.2910 0.86 4.09 68.3711 0.78 3.72 72.1012 0.77 3.66 75.7513 0.72 3.43 79.1914 0.70 3.32 82.5115 0.70 3.14 85.6516 0.58 2.78 88.4217 0.55 2.61 91.0318 0.53 2.55 93.5819 0.53 2.51 96.0920 0.45 2.13 98.2321 0.37

11、1.77 1002.1.2 各公因子命名与分析从表 3 中可看出,在第 1 个因子中,负荷大于 0.40 的项目共有 5 个,它们依负荷大小排列的顺序为:“体育课上老师分配的任务正是我想做的” 、 “老师能按学生自己的情况布置练习练习任务” 、 “如果我想学习课时内容以外的技术,老师也会教我” 、 “我知道前滚翻技术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当我在课上指出老师的错误时,老师会很高兴,并表扬我”。由于这些项目所涉及的问题主要与教学内容安排有关,故将这一因子命名为“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发展水平”。在第 2 个因子中,负荷大于 0.40 的项目有 3 个,它们依负荷大小排列的顺序为:“老师主动征求和认真听取

12、我们对体育课的意见”、“体育老师在课前课后喜欢与我们愉快地交谈”和“体育老师经常鼓励我自学自练”。由于这些项目所涉及的问题主要与教师的责任感和师生交往有关,因此将其命名为“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与师生友好交往”。在第 3 个因子中,负荷大于 0.40 的项目有 3 个,它们依负荷大小排列的顺序为:“练习时,如果我们的动作不正确,老师会及时纠正”、“在练习动作时,同学之间常常互相观察和保护帮助”、“体育课上,即使犯了错,老师也不会当场训斥我”。这些项目主要涉及老师是否尊重学生的问题,故将其命名为“尊重学生”。在第 4 个因子中,负荷大于 0.40 的项目有 4 个,依负荷大小排列的顺序为:“练习动作时

13、,老师有时会给我们露一手”、“体育课上,老师常注意我的学习情况”、“老师说到做到”、“老师在讲解时,如果自己讲错了,会及时指出并纠正”。这些项目主要涉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因此将其命名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第 5 个因子中,负荷大于 0.40 的项目有 2 个,依负荷大小排列的顺序为“上体育课时,老师不迟到或早退”、“老师讲解完新动作后,总是让我们先试一试”。这 2 个项目主要与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教学指导有关,故将其命名为“有效指导学习与教学责任感”。在第 6 个因子中,负荷大于 0.40 的项目有 3 个,按负荷大小顺序,分别为“体育课上老师经常鼓励或表扬你”、“上课时,老师有时使用

14、自己或同学制作、改造的器材”、“老师经常要求同学们对完成某一动作或练习做出评价”。这几个项目主要关注的话题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有关,因此将其命名为“发动学生参与教学”。在第 7 个因子中,负荷大于 0.40 的项目有 1 个,即“老师经常让同学们领操、喊口令或整队”。我们将其命名为“鼓励自主学练”。上述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判断的重要因子有 7 个: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发展水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与师生友好交往、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指导学习与教学责任感、发动学生参与教学、鼓励自主学练。可见,初中生期望初中体育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关心他们、呵护他们,能让他们

15、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他们渴望在学练中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希望自己能在体育课堂中较好地掌握动作。表 3 旋转后的因子矩阵(Rotated Component Matrix)问卷调查内容 Component1 2 3 4 5 6 7体育课上老师分配的任务正是我想做的 0.74老师能按学生自己的情况布置练习任务 0.69如果我想学习课时内容以外的技术,老师也会教我 0.60我知道“前滚翻”技术在生活中如何运用 0.59当我在课上指出老师的错误时,老师会很高兴,并表扬我 0.47老师主动征求和认真听取我们对体育课的意见 0.65体育老师在课前课后喜欢与我们愉快地交谈 0.65体育老师经常鼓励我自学自

16、练 0.58练习时,如果我们的动作不正确,老师会及时纠正 0.76在练习动作时,同学之间常常互相观察和保护帮助 0.59体育课上,即使犯了错,老师也不会当场训斥我 0.44练习动作时,老师有时会给我们“露一手” 0.76体育课上,老师常注意我的学习情况 0.53老师说到做到 0.51老师在讲解时,如果自己讲错了,会及时指出并纠正 0.47上体育课时,老师不迟到或早退 0.78老师讲解完新动作后,总是让我们先试一试 0.71体育课上老师经常鼓励或表扬你 0.74上课时,老师有时使用自己或同学制作、改造的器材 0.64老师经常要求同学们对完成某一动作或练习做出评价 0.41老师经常让同学们领操、喊口令或整队 0.88注:为了便于观察,将荷载量小于 0.40 的数据作了删除处理。2.2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