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专题报告(PPP模式总体概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5602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月专题报告(PPP模式总体概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0月专题报告(PPP模式总体概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0月专题报告(PPP模式总体概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0月专题报告(PPP模式总体概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0月专题报告(PPP模式总体概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月专题报告(PPP模式总体概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专题报告(PPP模式总体概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月 度 专 题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诠资管 系列 2014 年 10 月 总第 9 期 提供大资管领域战略信息本期主题:PPP 模式总体概览1目录一、PPP 模式简介 .1(一)PPP 模式的定义 .1(二)PPP 模式的特点 .2二、PPP 模式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2(一)我国城镇化建设仍有较大空间 .2(二)传统的城镇化资金来源面临瓶颈 .3(三)PPP 模式成为各级政府力推的新模式 .5三、国外发展 PPP 模式的成功经验 .6(一)英国 .6(二)美国 .7(三)澳大利亚 .7(四)俄罗斯 .8四、PPP 模式的法律规制现状 .9(一)PPP 模式立法的提出和修改 .9(

2、二)PPP 模式的适用范围 .9(三)PPP 模式的适用方式 .10(四)PPP 机构设置 .10(五)价格调整方式 .10(六)政策调整和监督管理 .11五、PPP 模式的法律文本体系要点 .11(一)法律文本体系的重要性 .11(二)法律文本体系的构成 .11六、PPP 模式的分类与案例 .13(一)分类 .13(二)经典案例:北京地铁 4 号线建设 .13七、中国金融机构积极运用 PPP 模式的范例 .18(一)五矿信托试水 PPP.18(二)融通资本探索医疗领域应用 PPP 模式 .18(三)中信地产汕头 PPP 项目政企合作框架 .192(一)投资估算 .19(二)私人资本搜寻模式创

3、新 .20(三)城市运营方案 .20 1提供大资管领域战略信息PPP 模式总体概览一、PPP 模式简介(一)PPP 模式的定义公私合作(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PPP)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职能的管理模式。从定义上讲,PPP 模式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狭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 BOT、TOT 、DBFO 等多种模式。狭义的 PPP 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原则。国家各部

4、委和亚洲开发银行对于 PPP 模式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定义。这些定义也可以作为判别 PPP 模式的参考。表 1:各部委和亚洲开发银行对于 PPP 模式的定义单位 定义财政部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者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以特许经营权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为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约束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提供公共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住建部 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者或经营者,明确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经营某市政公用事业产品或者提供某项服务的制度。发改委 各级人民政府依法选择中国境内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并签订

5、协议,授权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一定期限或者一定范围内建设或者经营特定基础设施或共用事业,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的活动。 2提供大资管领域战略信息亚洲开发银行 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和其他服务方面的一系列的合作关系,其特征是政府授权、规制和监管私营部门,私营部门出资、建设和运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公私双方长期合作、共担风险和收益,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二)PPP 模式的特点PPP 具有四大特点,分别是从融资模式向管理模式转变、按责任划分风险分配、利润可调节和项目可持续。在融资模式下,政府向私营部门购买的是资产,而在管理模式下,政府向私营部门购买的是服务;风险分配原则是按承担能力来划分的,谁

6、最有能力承担某个风险,或者说,谁最有能力控制某个风险,那么这个风险就由谁来承担;在 PPP 管理模式下,政府不再从项目中分享利润,而是对私人部门的利润进行控制或调节;PPP 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可以有效实现其成本的代际分担,正是这种分担大大减轻当代人承担未来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的负担。二、PPP 模式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我国城镇化建设仍有较大空间面临经济增速下滑的严峻现实,中国决策层将目光投向了新型城镇化战略。现有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按照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19962011 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1.39 个百分点,2012 年城镇化率为52.6%,2013 年中国城

7、镇化率达到 53.7%。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预测,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速度将保持在 0.8-1.0 个百分点左右,到 2030 年之前,我国仍将有 2 亿多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到城镇就业和居住。但上述城镇化率存在较大的水分,真正落实下来仍有不小的潜力。从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在城镇居住超过 6 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也被统计为城镇人口。这部分人口没有城市户籍,也没有参政权,也不能公平地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福利。2011 年,城市户籍人口的比重是 34.71%,与当年的城镇化率 51.27%相比有 16 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这一数据便能够说明这一点。 3提供大

8、资管领域战略信息图 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二)传统的城镇化资金来源面临瓶颈不过,最终落实设想中的城镇化率,需要巨量的资金作为后盾。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今年 3 月份曾表示,预计 2020 年城镇化率达到 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 42 万亿元人民币。过去,中国政府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土地财政和政府融资平台来筹集资金。但这两种模式在未来将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谈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有两大弊端。第一,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地方政府掌握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一旦出售完毕,则后续资金来源无法得到保证,这会对地方政府的金融信用形成不良影响,从而抬高地方政府的融资利率;第二,土地出让金收入受房地产市场影响颇大。只有房地产市场火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才能节节高。过去几年间,地方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