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1.1 认识汉语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29056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1.1 认识汉语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1.1 认识汉语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1.1 认识汉语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1.1 认识汉语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1.1 认识汉语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1.1 认识汉语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秋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练习:1.1 认识汉语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一、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卡宿仇/星宿蹊跷/独辟蹊径 差可告慰/落枕 刹那/古刹伺候/伺机报复 媒妁之言/相似 提防/提醒模范/大模大样 层见叠出/称 哽咽/吞咽铜臭/乳臭未干 擢发难数/数见不鲜解析: A 项,加点字依次读为 “k/s/q/x,B 项,加点字依次读为“c/s,C 项,加点字依次读为“s,d/t,m/m,D 项,加点字依次读为“y/答案: 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散 漫散落散兵游勇散装饼干B.丧 失 丧钟 丧权辱国 丧魂落魄C.落 户 落差 大大落落 落花流水D.冠 冠 树冠 冠冕堂皇 冠状动脉解析: A

2、 项,“散落”的“散” 读“B 项,“ 丧钟”的“丧”读“ C 项,“大大落落”的“落”读“答案: 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u )信笺( 势煊赫(锐不可当( 胡诌( 马倥偬() 暴戾恣睢( 隽永( 呱坠地( 悄然无声( 裙裾( 见不鲜(唾手可得( 析: A 项,“笺”应读“;C 项,“呱”应读“ ”;D 项,“娠”应读“,“唾”应读“。答案: 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纲挈领 拮据/佶屈聱牙翘楚/翘首以待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A 项,加点字依次读为 “q/j,B 项,加点字依次读为“C 项,加点字依次读为“,j,D 项,加点字依次读为“y,c/z,d/。答案: 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逆不孝

3、沆瀣/浑身解数褒贬/针砭时弊 喟然/一抔黄土 斡旋/龌龊不堪蹊跷/修葺一新 亘古/所向披靡 熟稔/光阴荏苒叶韵/一叶知秋 觊觎/面相觑 嗔怒/瞠目结舌捩转/火中取栗 契约/锲而不舍解析: A 项,w/w, 项,w,q/q,C 项,m/m,y,j/ 项,q/q,l,q/案: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

4、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就能进而才能从而就能从而才能进而因而解析: “既”,已经,跟“ 且、又、也 ”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即”,就是,表示解释或判断。“才能”,副词,方才能够;“ 就能”,副词,立刻能,马上能。 “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因果关系;“进而” 表示在前一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为,表递进关系。表示因果关系时,“从而”只能引出积极的结果,“ 因而” 则既可以引出积极的结果 ,也可以引出消极的结果。答案: 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

5、面,周围一片寂静。 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 ,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 ,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解析: 对于描写或抒情类的句子,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调保持一致。即前面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面是壮阔的,后面就不能是委婉的; 前面是悠远的,后面就不能是热切的。所选语段语境是凄凉的,而 A 项热烈明快,C 项不合事理,D 项格调清新,只有 B 项的情境和原句一致。答案: 面画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以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

6、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 15 字。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 自号“ 梨园客”。由于用“客”来称呼 ,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 ,淘剧照等,忙得不亦乐乎。还有700 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涉及掩盖主语、前后叙述主体不一致等问题。句是过渡句,用因果推理句,前后文才连贯顺畅,“由于”应改成“ 既然”。“用客来称呼”也与前文“自号”矛盾,应改成“自称为客” 。句前面的“ 凡说起他”的叙述主体是别人,不

7、是“ 他”,使前后文不连贯。同样,句承前,主语应是“他”。答案: 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 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还搜集了 700 余份戏单。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 12 字。我想,“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它前后意思的分量应该是大致相等的。也就是说,它只是一条单纯的纽带,。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 。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义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似的,优点就冒着泡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义。好似爬上高坡,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但是”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这时,只有打起精神, 。 解析: 这段话谈

8、的是“但是” 这个词的词义变化,主要谈变化以后的情况。处,要结合上文“刚发明的时候,它前后意思的分量应该是大致相等的”和“也就是说”进行分析,之前的句子只是打了个比方,表达的还应该是前文的意思,所以可以填“并不偏向谁”之类的语句。之前讲“但是”一词变化前的情况,之后讲“ 但是”一词变化后的情况,承前启后,应是一个过渡句。要体现出“爬上高坡” 之后的转折变化。处承接前句,要体现出“但是”一词给人带来的心理变化。处填写的内容应该反映出人们如何应对“但是”之后的变化。答案: 并不偏向谁 它悄悄变了“但是”就不由分说地把你推了下来让你把前面的温暖和光明淡忘才能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二、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

9、字,完成第 1012 题。(导学号 50720000)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举办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 汉学 ”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 国学”。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

10、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 100 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11、。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

12、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 ”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 。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 2014 年 4 月 1 日学习时报,有删改)学”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00 多年历史,主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解析: A 项,偷换概念,“中外学者”错,应为“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