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资本和剩余价值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2901131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3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3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3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3资本和剩余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资本和剩余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资本和剩余价值(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的属性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第四节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制度的演进第五节 工资的本质和形式,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二、劳动力的买和卖三、人力资本四、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货币和资本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本身并非资本,只有当货币用来雇佣劳动力并占有剩余劳动,才能成其为资本。资本不是永恒的东西,而是历史的产物。货币如不用来雇佣劳动力只能是货币而不会是资本。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无论货币、土地、锄头、铁铲、渔具都是可以创造利润的资本。货币无论在什么条件下

2、只要进入生产或投资领域或流通领域就是资本。,货币与资本的关系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式用货币采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是资本家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从流通形式看,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货币的货币是不同的:商品流通形式:WGW。目的在于获得其它消费品。资本流通形式:GWG。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形式不同:顺序先卖后买与先买后卖、起点和终点商品到商品与货币到货币、媒介不同货币与商品。WGW;GWG。内容不同:商品流通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流通的主体是不同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流通的主体是价值。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形式是

3、为了使用价值,是为买而卖;资本流通形式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价值G=G+G作用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及矛盾资本运动的总公式:GWG,适用于一切形式的资本,它概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资本运动的总公式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值,带来了剩余价值,但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资本不可能在流通领域中增殖的;W也不可能在流通过程中使价值增值。价值增殖剩余价值是从何处产生的剩余价值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产生。剩余价值的总量可以在资本家之间分配,但绝不可能通过贱买贵买而使价值

4、增殖。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劳动创造并在流通领域中得以实现。,劳动力商品劳动力的含义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劳动力: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是人和社会生产的永恒要素。劳动力必须和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现实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劳动力的性质:有三种意见马克思认为无论自然经济还是简单的商品经济,劳动力不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成的。尤其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因此劳动力作为生产的要素必须通过市场实现合理和优化配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否意味着剥削,取决于与之结合的生产资料的社会性质。,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劳动力必须有人身自由。劳

5、动者具有人身自由,才能成为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有权支配和处置自己的劳动力,劳动力的出卖只能是使用权的让渡,而不是所有权的让渡,否则,劳动力所有权的出让必导致失去人身自由,等于卖身为奴或者贩卖人口。劳动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计。资源为什么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设想如果每个人平均占有经济资源,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效益低下,资源规模集中会降低配置的成本。,劳动力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生产是以人的生存为前提的,因而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满足劳动力生存需求的物质资

6、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维持劳动者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劳动者赡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等支付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涵义:就是劳动力所具有的能够创造出新的商品和价值的能力属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表现在: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经过使用消费后就消失了,且价值也会消失或转移,价值绝不会创造新的价值,即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过程(劳动过程)中,产出阶段的价值高于投入阶段的价值:G-W-G,其中G=G+G,其中增值部分G就是由劳动力使用价值在消费过程中创造的,劳动力不仅创造价值,而且创造了比它自身还大的价值

7、,即剩余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成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在市场流通领域的自由买卖关系掩盖着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因为资本主义全部财富的创造者正是无产阶级的全部劳动成果,资本只是创造价值的条件,其本身根本无法创造价值,只能参与价值的分配,由此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找到了与资本家集团斗争的理论武器。,三、人力资本,质:教育与培训,概念: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特殊形态的非物质资本,质与量,量:劳动力人数,特点: 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有转让和继承的属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来配置,四、公有制经济与劳动力商品,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双

8、重身份:1、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公有企业和社会的主人,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的受益来体现;2、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就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市 场机制配置生产资源的关键因素,“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第二节 剩余价值源泉与资本属性,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9、二、总体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四、资本特征与属性,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劳动过程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创造出既定使用价值的过程,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殊性质:由于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因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实现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者雇佣期间失去了支配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劳动产品的所有权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观点分歧承认要素所有权就必须承认资本、土

10、地的权益,那么劳动自然得到工资),3、价值增殖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其目的在于追求剩余价值,之所以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一般的劳动过程,而且也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的过程。如何理解价值增殖的过程价值形成的过程:投入的价值=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预付资本。价值增殖的过程: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的价值是不同的,劳动的价值应包括C+V+M三部分。V是劳动力的价值,C是物化在产品中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等的价值。剩余价值M=产品总价值(C+V+M)-已转移的预付资本(C+V)=M。工人创造的新价值=V+M,剩余价值=V+M-V=M。剩余价值只能在生

11、产过程创造出来并在流通领域得以实现。,4、资本的本质:资本是以物的形式掩盖起来的人与人的关系,即剥削与剥削的关系。5、预付资本的结构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资就是预付资本。预付资本分为不变资本C与可变资本V两部分。不变资本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投资,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可变资本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预付资本不仅补偿劳动力价值而且创造剩余价值。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科学地论证剩余价值的来源。为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奠定科学的基础。,商品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6、剩余价

12、值的生产方法: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A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已达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为资本多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工作日不可能无限延长,它的延长受制于生理因素和道德及社会因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最终为资本家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A、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某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导致给

13、企业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产物。本质上是劳动强度增加的产物。B、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行动,在客观上推动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日的最低限度:1、生理界限;2、道德界限,6小时 12小时 1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

14、,社会主义社会缩短工作日的意义,现代科技进步对缩大劳动日的作用,8小时工作日,“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1886年5月1日,美国有近50万工人参加了大规模的全国性争取8 小时工作日的罢工。,1860年月日美国芝

15、加哥秣市广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前者: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者: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前者是一切社会的一般基础和后者的起点后者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7、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生产自动化: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工作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的联结,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6、。劳动力被解放了,或者造成更严重的就业问题。自动化的发展导致雇佣工人总量减少,而剩余价值却急剧增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面临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们认为:在自动化条件下,超额剩余价值仍然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关键问题在于剩余价值的创造不再是操作机器的普通工人,还应包括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因为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的自乘。因而创造的剩余价值更多。,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家通过扩大和加重对产业阶层的剥削,尽可能追逐剩余价值,资本只有投入生产其目的就在于实现价值的增殖,资本的这一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其原因是: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力榨取剩余价值。资本演变为人格化的资本。剩余价值规律决定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资本总生产过程的基础和核心,支配资本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全过程。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是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积累的过程是劳资矛盾积累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