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87624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体会:把听评课作为课例研习的机会7 教学体会:把听评作为例研习的机会 在学校,每一个老师都要听很多,大部分都是领导要求的听任务,一部分是两厢情愿,相对很少。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实验过,有一年没有要求老师听任务,期末一问基本上都没有听,这也是很多学校都把听学习作为任务做的原因。像评优、青年教师验收、评职称的过关等,属于高厉害评价,评以打分为主,所以收获大小就有听人自定。像骨干教师展示(示范) 、各级观摩、研究。这些因为友情出演,所以一般的评都是流于形式,官方色彩很浓,听者可以有各种想法或批判性的意见,按照潜规则不能在大会上说的过头,但可以在下面议论。这种对上教师是一种很好的历练,首先备要下真功

2、夫,和专家前切磋也是真刀实枪(因为上不好,大家都下不了台,这就是真正的合作) ,备也是几易其稿,多次在别的班去试验,最后才完美登台、闪亮登场。这样的我认为对上老师是人生难得的提升能力的机会。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是在这样高水平的专业引领簇拥下成长起的。但是,这种往往给听老师一种可敬不可学的感觉,其原因有可能太完美了,有作秀之感。讨论不充分,很多人有想法但没机会说,所以有不满之嫌。还有一些人不能理解它好在哪?不知道学什么。还有一些是同科教师互相学习的研究,大家畅所欲言,收获颇丰,但遗憾的是这种能开诚布公、深入探讨的活动很少。那么听了这么多,耗费了大家的无限精力,如何把这些例资变成听人和作人的宝贵的财富

3、呢?这就是我要讲的认识。听、评这一过程,我想把它定义为“例研习活动” ,用新名词代替,赋予它新的内涵、焕发新的活力-对参与者它包括听上人的上过程、听听人的评述、提出发展这节的建议和这节给自己的收获四部分。听上人的:任何一节都是为完成某一个目的而设计的一个实施方案,要从知识体系分析开始,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安排这节的思路和学生活动实现这些安排?其他的个人的一些想法,这些都会在上展现出。在堂是应听什么?首先听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符合知识本身的产生过程和人们的学习过程。有人说一等老师教做人,二等老师教能力,三等老师教知识,我觉得这样说有一些道理也有一些偏颇。应该说就知识教知识的是三等老师

4、,用知识培养能力的是二等老师,用知识培养能力且让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得到升华的老师是一等老师。知识本身是孤立的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知识是从一个复杂的背景中提炼出的过程对学习者是能力培养,把相近的知识放在一起比较、把知识放到各种复杂的背景中去看他和其他知识的关联就是能力,所以,能力就是解决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这些智力活动参与过程和参与程度就是获得的感情,全班整体的活动秩序和气氛就构成了人际的情感,对知识体系的敬畏就催生了人的信念。这些就是所谓的教做人。所以,知识的形成过程就包括了这一切。其次,听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前我们总是认为一节从头到尾都是分秒设计,老师要说的每一句话都是

5、言简意赅,极富启发性,学生一节都在认真听、认真记、老师一说练,学生立即写出答案,特别是,一节学生能坐姿端正、神情肃穆是一种骄傲,说学生训练有素。现在看确实是太过了,我上时,东拉西扯、轻松自如,学生和老师都说爱听我的,感觉是一种享受,我也非常得意。一日我向我班听最认真的女生征求意见,本想听到崇拜和赞美之声,谁知她说:“我特别爱听您的,但是我必须花大量的精力防止自己走神。 ”我顿时无语,我的居然是这样,其他人比我强不了多少。我开始认识到讲的再好,恐怕也不是堂教学的方向。过去大家都在讲,所以比的是谁讲的更好,过去我们讲选拔,所以,我们不用管后面的学生落下多远。现在是很多人有了新技术,同时要求人人成才

6、,所以我们必须创造一种人人都发展的堂,这样就必然是符合学生特点、符合学习的规律。杜郎口的学生展示的堂是一种学生讲的堂,优点解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问题,不足对学生的专业引领不够。杨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型,教师在传统控制下的适度活动,解决了每个学生的进步问题,但是师生付出的太多,而且是在重压下的成绩,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很多名校由于学生太优秀,反倒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可借鉴的经验。所以,关于学生的活动,我更倾向于老师提供学习框架和学习材料,设计几个极有挑战的问题,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研究和互相帮助,学习小组我看是一种新的形式,但有时是形式主义,倒不如前后学生一转身探讨的效果好,老师只要做指点和

7、促进学习氛围形成的工作即可。所以,听学生活动的设计和观察有效性是听的另一项内容。在这里我觉得听的每一节都是一种思路设计的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设计获得不同的作用,如果让我们一个人去想,累死了也想不了这么多,所以,成功的你看一看他为什么成功;失败的他为什么失败,我们做一下如何的改动就变成了成功的。听评人评:有时我们没有机会说话,但是我们能用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意见加以比较,从而找出自己的思想坐标,跟大家一致的就是要坚持的,有歧义的就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如果有条就和专家去探讨,没条就回到自己的班中做实验,由自己的学生评判,只有他们的意见对你才是最有意义的。当然,有时候不是对错问题而是观点之争,各有利

8、弊。提出发展这节的建议:坐下听,无任何负担。广袤的堂资任你自由选取,任你在头脑中加以批评、改造、获得自己的新的认识,可以说是一次尽情的自我发展。我每次听完几节后都觉得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有很大的改变。后评时,我们拿出改进意见让大家评判,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设想,也为讲人提供了好改进意见。自己的收获:回去及时总结,比如:对讲人的电子教案和做一个修改,从而获得一个对这节、这一部分知识的一个全新的认识,他是我们坐在电脑前花上几天都难做到的,何况它的鲜活程度和对实际的符合度是设计不出的。又如:我们把一些素材及时记录下就构成了我们写教育叙事、教学论、教学研究的极好佐证。总之,我们有很多的工作,是我们不爱做的,甚至是反感做的。我们在无奈中虚耗者自己的精力,我们有时候为我们能在其中蒙混过关而沾沾自喜。其实,你细想任何事、任何经历对个人说都是有可为之处的,就看你是否能找到它对你的意义。一个教师的成长一方面说是教学能力的增长,有时候也是经历的事的多少,如果不是有心人,就是经历的事再多也不能成为你的财富。所以,我提出用例研习的角度看待听评,某种程度也是无奈中的有为之举。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