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7594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教材第 65、66 页例 1 和例 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3.理解分数的两种意义。教具准备:圆片。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表求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7 个是()是()个3 个是()是()个3.把 6 块饼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得多少块?师:怎样列式?板书:每份数=总数总份数二、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 65 页的例 1。把练习 3 改成“把 1 块饼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得多少块

2、?”就成课本的例 1。(l)请学生读题。列式。师:为什么用除法?结果是多少?(2)分组操作、讨论、汇报。生 1:就是把 1 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1 块的就是块。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13=)师:从图中可以看出 13 和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所以 13=2.学习例 2。(1)板书例题:“把 3 块饼平均分给 4 人,每人得多少块?”2(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师:3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 3 块月饼看作单位“1” 。 )把它平均分成 4

3、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演示分的过程。学生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 1 个 1 个地分,先把 1 块月饼平均分成 4 份,得到 4 个,3 块月饼共得到,12 个,平均分给 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 3 个,合在一起是块月饼。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 块月饼的就是块。方法二:可以把 3 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 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块。师相应板书:1 块月饼的就是块。(3)理解。师:块饼表示什么意思?(4)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l)观察讨论。请学生观察:13=34=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充分讨论后

4、,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2)思考。在被除数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3)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师:如果用字母 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3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三、总结提高。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理解了什

5、么?四、巩固练习。1. 78= 37= 145= =( )( ) = ( )( )2.米表示( )米的,也可以表示 5 米的( ) 。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组在第 8 周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收获多多。这一内容,不是简单的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仔细研读教材与教师用书,例 1 是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把除法意义与分数联系起来。例 2 例出算式很容易,但得出计算结果,理解不容易,因此教材安排了一组图,让学生通过动手,通过操作、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理解计算结果。前几天学习的分数都表示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即分率) ,可

6、今天求的却是具体数量。教学例 2 时,虽然运用学具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但仍旧感觉推进艰难。学生困惑点主要在以下两方面:1、为什么把 3 块月饼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 4 份,取其中 1 份不是?2、通过操作,结果明明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 12 块,取出其中的 3 块,为什么不能用 块表示呢?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1.复习环节巧铺垫。在复习导入中增加一道填空的练习。3 个是( ) , 是( )个。2.审题过程藏玄机。在教学例 2 请学生读题后,首先请学生思考“3 块月饼 4 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一整块月饼吗?”然后用语言暗示“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那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4请同学们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实际动手分一分,看看分得多少块?”有了每人分不到一块月饼的提示,又有了“到底能分得一块月饼的几分之几”的暗示,学生探索的落脚点定位到了以一块月饼为单位“1” ,且初步理解了问题是求数量“块”而非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改进措施,学生理解相对容易一些。教学“3 块的”和“1 块的”时。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要求学生通过画一画、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实际都是“1 块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