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整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87308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整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对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整合怎样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适度整合与拓展一、问题的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我省普遍采用的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在使用中发现,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整理和贯通知识较困难。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中也碰到了诸多困惑:如何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如何让学生有规律地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何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学生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丽?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异国文化,促进其人格的发展?二、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英语学习的要求,语言输入量大,

2、但编者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习者大多是九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而且又缺乏良好的英语交际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使学生轻松学好英语谈何容易?在使用中发现,此教材每一话题以板块呈现,内容多,要求高。每一单元独立性强,反复少,而且教材缺少单元词汇表和教学参考资料,从客观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从而产生了教材教学要求高和学生认知水平不够之间的矛盾。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指出:“作为 21 世纪的教师应具有创造学习型课程的才能。创造课程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如果以学的课程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的话,那么其创造课程的中心课题就应该是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单元主题、作为主题探究的资源的素材或资料

3、,以及促进学生的探求和交流活动的学习环境等,而且对该单元中学习发展性的预见也非常重要。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师不能只是教材的使用者,而更应是教材的建设者。为了弥补教材的缺陷,加强联系,增加复现;为了学生能明确各单元的学习内容,方便学生回家能进行有效的复;为了家长能有的放矢地督促孩子学好英语;为了教师能更好地明确各单元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熟悉教材前后的知识联系。我们局小英语教研组对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进行了适度整合与拓展,优化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益。三、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4、。英语教材又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我们教研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 我们认真研读AA 教材,熟悉并梳理各单元的知识点。(2)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将各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按语音、词汇、基本句型、自己创编的儿歌等进行整合,并打印出来发给学生,粘在每个单元的 C 部分。如:A,我们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增加了日常交际用语和自己创编的英语儿歌。如:Unit 1,我们增加了交际用语“Are you going to school?Yes. Lets go together.”Unit 2,我们增加了交际用语“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angzhou. Welcom

5、e to our school. Thank you.”这些句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并与相关单元的课文互相整合,丰富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儿歌讲究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我们把每单元的词汇编成儿歌进行教学,结果发现,学生们读起来津津有味,轻而易举的就把单词学会了。A,我们主要帮助学生过好单词拼写关和句子书写关。四年级的英语学习要求与三年级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主要加强了听、说、写的要求,特别是写。学生由原来的说提高到写,飞跃较大,尤其是学生一开始写句子,总是顾此失彼,要么句首不大写,要么标点写错。再有,学生一下子要背诵、默写这么多的单词、词组,也非易事。我们对教材各单元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建构,

6、每个单元按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的要求进行整合。如;Unit 3:一为语音,要求知道相应的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二为词汇,其中加*的要求能听懂、会读、会说、会默写,能按所学句型造句,要求四会。三为基本句型,能听懂、会读、会说、会默写,能举一反三,即划线部分能替换运用,要求四会。四为语法或自编的一些儿歌,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本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这一张纸可以说是汇聚了每一单元的精华,要求重点掌握。B,我们开始增加了语音的学习和研究,重点是有规则的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举例,看整合资料) 。A,由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材的各方面更是进行了精心的整合与拓

7、展。首先,每个单元都拓展了语音。如,Unit 1 总结了元音字母 Aa 在开音节中的发音和三组字母组合ee,eaer,irou,ow各组在单词中相同读音的发音规则。其次,每个单元在单词的基础上扩充了有用的短语(详见各单元整合资料) ,并对学生在学习中易错的短语进行了比较学习,如,Unit 3(详见整合资料,并插入) 。再次,透过教科书之窗,拓展了相应的知识。如,Unit 1,拓展了基数词、序数词 110 的全写和缩写形式,拓展了英美楼层的表达方式,并进行了对比学习,如,三楼,英式为 the second floor,美式为the third floor。Unit 2,拓展了方位介词。 Unit

8、 5,拓展了星期、日期的表达方式,日期能简写,并在作业中能学以致用。Unit7 ,拓展了词性转换这一项目,课堂上先有教师示范举例,然后由学生举例并归类总结。如,近义词 biglarge,反义词 openclose,同音词 buybyeby 等。 第四,结合教科书内容,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的能力。外语学习的真正内涵是指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镜像的折射,是人们表达文化观点和参与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获得对该民族文化的认识;反过来只有了解了文化背景的深刻内涵,学生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语言材料的真正意义。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文化

9、素养。如 Unit 4Halloween,学生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有关万圣节的资料,拓宽了文化视野。第五,充分体现教科书价值,参加主题创作活动。如 Unit 4 学习了 mask,请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 mask,并用英语介绍。又如 Unit 9 学习了shapes,请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七巧板,并用英语解说。What shape is it? Its a circle. How many circles canyou see?Show me how to draw a circle.当学生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自豪地向大家展示,那从学生心田流淌出来的语言多么令人陶醉啊!A 在原有基础上则增加了

10、课外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每单元一读一写。关于阅读训练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根据学习的需要,认真准备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巧用教材 E 部分的资料,二是自己编写或改写。如, 学了 Unit 1 A football match 后,我们补充了关于足球知识的一篇阅读(详见整合资料) 。通过这篇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技能,而且增加了足球知识,而更重要的价值远远超过这些文本的意义。其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特别是根据上下文的联系,理解文章的内涵。鼓励学生遇到生词不要惧怕, 只要仔细阅读,根据前后联系推测意思。实在不懂的字词可以请教字典,老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学习工具书,包括电子

11、辞典。第三,通过阅读途径,我们加强了文化背景的介绍,文化背景当然也包括本名族的文化,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学了 Unit 8 Holidays 后,我们补充了 Spring Festival一篇阅读。Spring Festival 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也是少年儿童最盼望的一个节日,在社交中用英语表达起来别有一番意义,因而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第四,活用阅读材料。当学生完成阅读练习后,学习并没有结束。老师建议学生把阅读材料中有用的、或自己喜欢的单词、短语和句子摘抄在英语采蜜本上,进一步加深理解,并模仿造句,真正学会运用。关于写作训练我们是这样做的:第一,根据教材各单元的主题进行仿

12、写。第二,充分用好教材 D 部分的资料。如,Unit 1,我们首先请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意,再看图说话,接着听录音完成教材上的填空练习,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最后请学生看图写作。(3) 任课教师边教学边研究,边教学边交流,随时完善整合的资料。尤其在教学完毕后,必须修改原稿,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有规律地轻松学习英语。(4)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走进孩子的世界,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水平。(5) 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让教师乐教的激情燃起学生乐学的热情。(6) 经常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在家按整合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复习,从而逐渐学会学习。通过这一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高了教师建设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真正一切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同时促进了年轻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