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4916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中常见意象详解(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 鸥 , 是 诗 人 们 常 常 用 来 抒 发 内 心 因 漂 泊 无 依 而 伤 感 的 意 象 。 杜 甫 旅 夜 书 怀 “名 岂 文 章 著 , 官 应 老 病 休 。 飘 飘 何 所 似 , 天 地 一 沙 鸥 。”诗 人 即 景自 况 以 抒 悲 怀 , 水 天 空 阔 , 沙 鸥 飘 零 , 人 似 沙 鸥 , 转 徙 江 湖 。 陆 游 秋 思 “利 欲 驱 人万 火 牛 , 江 湖 浪 迹 一 沙 鸥 。 日 长 似 岁 闲 方 觉 , 事 大 如 山 醉 亦 休 。”同 样 含 有 飘 零 之 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白 朴黄芦岸白蘋

2、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注】“忘机友”指与人友好相处的动物。(1)“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堤红蓼滩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2)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些感情?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6 分) .( 1) ( 4分 ) 该 句 通 过 黄 芦 、 白 蘋 、 绿 杨 、 红 蓼 等 自 然 景 物 ( 意 象 )( 2分 ) 描 绘 出 一 幅 五 彩 缤 纷 、绚 丽 多 姿 的 田 野 风 景 图 (2分 ) 。( 2) ( 6分 ) 第 一 问 : 这 首 小 令

3、表 现 了 作 者 对 自 然 生 活 的 喜 爱 、 对 权 贵 的 蔑 视 、 对 自 由 自 在 的 隐居 生 活 的 向 往 。 ( 写 出 一 点 得 1分 、 两 点 得 2分 , 写 出 任 意 两 点 即 可 。 )第 二 问 : 情 景 交 融 。 作 者 通 过 对 五 彩 缤 纷 的 自 然 景 物 和 自 由 自 在 的 白 鹭 沙 鸥 的 描 写 表 达 了 自 己对 渔 夫 ( 隐 者 ) 生 活 的 向 往 。( 2分 ) 对 比 。 通 过 “刎 颈 交 ”与 “忘 机 友 ”、 “万 户 侯 ”与 “钓 叟 ”的 态 度 的 对 比 ,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4、 自 然 ( 隐 居 ) 生 活 的 向 往 和 对 权 贵 的 蔑 视 。( 2分 )古 诗 文 中 常 见 意 象 详 解诗 词 鉴 赏 : 古 诗 文 中 “海 鸥 ”意 象 详 解列子黄帝篇载,有人住在海边,与鸥鸟相亲相习。他的父亲知道了,要他把鸥鸟捉回去。他再去海边,海鸥便不飞近他了。海鸥本来是容易与人亲近的,但是,却因为人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与海鸥的关系。古诗中写海鸥,多是写人的生活与水鸟相亲,用以表达诗人欲与大自然相依相谐、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但是,如果海鸥不与人亲近,那就表示与人产生了隔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作者自指,“争席”是用典:庄

5、子?杂篇?寓言里记载,杨朱去见老子前,旅舍主人欢迎他,铺席请他坐下,其他客人给他让坐。他从老子处学了道理返回时,旅客们就不再给他让坐,而是与他争席了。“争席”表示与人没有隔膜。王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辋川庄是他的别墅,他经常在这隐居。但是,他这个朝廷命官与陶渊明不一样,与当地的百姓大概未必和谐吧。诗中不是明显地表现出他内心的苦闷吗?诗的意思是说,我已经不拘形迹(放下官架)了,大家为什么还猜忌我呢?本应相亲相近,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海鸥”并不和我相近。这里还是用典,运用列子?黄帝篇里的那个典故,很简捷地表达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仙人要想上天,还得乘黄

6、鹤,所以是“有待”;而“海客”(作者自指)与白鸥相亲无猜并不是有意追求无机巧之心,而是在忘却机巧之心的情况下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的,这不比眼巴巴地等着黄鹤飞来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荣辱穷通就都不在话下了。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这两句是说草堂南北绿水环绕,春波荡漾,景象十分可爱;鸥鸟成群,日日相伴,环境异常清幽。两句诗写尽了作者生活的隐逸色彩。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飞鸟与人相亲无猜,正扣住一个“幽”字,表现出作者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7、。当然,海鸥作为自然界的水鸟,在古代诗词中有时并不与列子的记载相关,也不是作为原型意象来使用的。如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作者是说,自己要隐退江湖,象白鸥那样飘飘远逝于万里波涛之间。此乃老杜愤激之语。陆龟蒙新沙:“渤澥(音泄)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渤海岸边逐渐垒积起一线沙堤,即新沙,海鸥常在海边飞翔,应该是这片新沙最先知情者,然而,海鸥的眼睛却敌不过“官家”的眼睛,他们早已准备为新沙收税了。古 诗 文 中 “浮 云 ”原 型 意 象 详 解“浮云”,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运用较多的原型意象,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有三:一是遮蔽阻挡,

8、如“浮云蔽日”;二是飘流无定,如“浮云游子”;三是变化无常,如“浮云苍狗”。先说“浮云蔽日”。由于“日”这个喻体的不同变化,“浮云”这个本体也就指代了不同的对象。当然,有时“日”在语言上并不显现,其意义是隐含着的。1、“日”是君主或贤臣,“浮云”是奸臣:“日”是公平正义,“浮云”是谗邪奸佞。陆贾新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楚辞?九辩:“何泛滥之浮云兮,猋(音标,像犬狂奔)雍蔽此明月!愿皓日之显行兮,云濛濛而蔽之”。“日月”、“明月”、“皓日”在诗句里比喻君主或贤臣。李白灞陵行送别:“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

9、原因。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同此。古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这句诗里“白日”是“公正”,浮云则是“谗邪”了。 2、以“浮云”喻天下战乱的局面。庄子杂篇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上决浮云,下决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句诗即化用庄子语,“浮云”象征当时天下阴暗混乱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天下一统。如果说和平安定的时局是丽日中天,那么,战乱不断的环境当然是乱云飞渡了。所以这“浮云”还是“浮云蔽日”之“浮云”。3、“白日”是夫君,“浮云”则是诱惑夫君的另一个女子。古诗十九首

10、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这里的“白日”是指远游未归的丈夫,遮挡“白日”的是思妇想像中的远方的另外一个女子。在我国古代,夫妇关系和君臣关系在观念上是一样的,所以这一文化内涵还是来自于“邪臣之蔽贤”。4、“浮云”是遮蔽实质或事实的那种表象。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大家纷纷说:“赶快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作者为什么要用浮云来比喻“人来人往,接连不断”呢?如果只取其“连续”之义,“浮云”并不十分恰当,或者说可以找到比浮云更恰当的词语。问题在于,“浮云”有遮蔽作用。刘兰芝答应成婚是假

11、,准备自杀殉情才是真。而了解这真相的只有她自己,其他人都蒙在鼓里,所以才“络绎如浮云”般地忙着准备婚事。 再说“浮云游子”。这是比喻,浮云就是游子。1、 送别友人,抒发离情别绪。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那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动,就像远行的游子(友人)从今而后将行踪不定,任意东西。更兼有“孤蓬万里”、“班马萧萧”的意象配合,还有落日昏黄的情意渲染,离情别意,撕心裂肺,关尽千古送别诗人之口。2、 怀念友人或情人,表达思念之情。杜甫梦李白:“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睹浮云而念游子。在思念友人这样的诗意中,浮

12、云多与流水相映成趣,浮云即游子,而流水则是分别久远之意,来源于“逝者如斯”。如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李陵、苏武河梁送别诗中多有浮云之喻。苏武诗四首之一:“俯视江汉流,仰视浮云翔。”李陵与苏武诗:“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是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和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白云”即浮云,是托物寓意。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3、游子自况,感叹身世飘零。楚辞?悲回风:“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徜徉。”苏颋汾上惊秋:“北风吹

13、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白云即浮云。苏颋在诗中把自己比喻成白云,被北风吹到万里之外。这是即景自况。当时他站在汾河边上,被北风一吹,惊觉到秋天的来临,而当时正是他政治上失意阶段,出京放任外省,所以他感到自己恰如一朵飘浮的白云被北风吹得老远。诗中不仅表达浮云游子的情怀,更多的是失意的愁绪。三说“浮云苍狗”。本是白衣般洁白的浮云,顷刻间变成了苍(青色)狗的模样,比喻变化之快。蒋捷贺新郎:“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张元干瑞鹧鸪:“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这里的“白衣苍狗变浮云”,其正常的语序应为“白衣浮云变苍狗”。诗

14、句的意思是:千古功名立刻成了一粒浮尘,不值一钱了,就像“浮云苍狗”一样变化太快。诗 词 鉴 赏 : 古 诗 文 中 “鸿 雁 ”意 象 详 解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真是难以尽数!作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鸿雁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最深厚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试陈述之。 1、哀鸿遍野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音渠)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

15、骄。”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是由这首诗引来的后起义。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虏弦”是外族人的弓箭,云外惊飞四散哀鸣的当然是汉族边地的百姓。这是“哀鸿”的哭喊。2、孤雁失群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所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失群都是从鸣叫声入笔。 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薛道衡出寒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钱起送征雁:“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断鸿”和“断雁”都是失群的孤雁,“征雁”也因“独”而孤,几个作者都是抓住孤雁的鸣叫声,与落日、西风、寒夜哀笳、霜天、寂静的秋空等凄清索漠的意象相组合,极写客中游子的悲切和孤伤。写孤雁的目的是托物写人。或怀人念远,或睹物思乡,或自伤孤寂。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