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3946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课 题 5、詹天佑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教学重点 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教

2、学 过 程(第 1 课时) 总第 11 课时一看图导入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学生介绍)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5 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投影出示问题:(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通过一

3、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 2 到 6 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2)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这句话在文中起20了什么作用。(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第一段:第 1 自然段。第二段:第 2、3 自然段。第三段:46 自然段。第四段:第 7 自然段。 )三学习第 2、3 自然段1.默读第 2、3 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

4、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 (投影出示问题)3.请个别学生回答:(1)当时的情况怎样?(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要挟”什么意思?(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2)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3)全国的反映如

5、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轰动)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请 2 到 3 人回答)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四.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21教 学 过 程(第 2 课时) 总第 12 课时一、调节课堂气氛。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紧张吗?我想大家一定不紧张。但是老师却很紧张,谁能帮想个办法,能使我不紧张?(

6、请个别学生回答)谢谢同学们帮我想的办法,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吗?二、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三、学习第 3 段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3 段,边读边思考: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 1 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 4 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勘测线路?詹天佑是怎么

7、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 3 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 , “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我发下的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

8、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 , “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投影出示动画)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请个别学生回答(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22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四.略讲第 4 段就

9、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五.总结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

10、,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教学反思(7)23课 题 6 怀念母亲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积累语言。教学重点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准备 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教 学 过 程(第 1 课时) 总第 13 课时一、谈话导入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 ,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2呈现季羡林作

11、品永久的悔片段:(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3)出示课题。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自

12、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如,题目的双重含义。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品读课文(一)抓课文主线。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

13、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42朗读句子。质疑。 (如, “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 、 “一直” “十一年”等。 )教 学 过 程(第 2 课时) 总第 14 课时一、品读思母之情。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 ,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课件出示资料 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

14、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 ,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课件出示资料 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2)联系“11 月 18 日”的日记谈理解。指读或师范读。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教师相机引读

15、:“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二、品读思国之情。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国母亲)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2说说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1935 年 11 月 16 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25(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设计想象说话:如,因为季老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设计想象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