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贸外事学院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4557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经贸外事学院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云南经贸外事学院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云南经贸外事学院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云南经贸外事学院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云南经贸外事学院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经贸外事学院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经贸外事学院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经贸外事学院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 按照解释的方法不同,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划分为( )。 A. 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B. 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C. 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D. 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2. 美国公民从日本劫持新加坡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中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 )。 A 保护管辖原则 B. 普遍管辖原则 C 属地管辖原则 D. 折中管辖原则 3. 精神病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处于以下哪一种状态时,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 A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B不能

2、辨认而且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C.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 D. 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 4.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 )。 A. 行为人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 B. 行为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C. 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D. 行为人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5. 王某盗窃正在使用的汽车轮胎,数额不大,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刘某盗窃轮胎厂准备出厂的轮胎,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王某、刘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 A. 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 B. 犯罪对象本身性质不同 C. 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 D. 危害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6. 行为人误以为妻子为他女而

3、加以强奸的构成( )。 A. 不构成犯罪 B. 虐待罪 C. 强奸罪未遂 D. 强奸罪既遂 7. 王某意图杀死仇人甲,向甲所在地方打了一枪,结果把在甲旁边的乙打死,又将甲打伤,则王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 构成杀人罪和伤害罪两种罪犯 B. 构成过失致死罪和伤害罪两种犯罪 C. 属想象竞合犯,按杀人罪处理 D. 属牵连犯,按杀人罪处理8. 犯罪未遂罪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 A. 犯罪行为没有实现行为人的主观目的 B. 犯罪行为没有发生危害结果 C. 犯罪行为没有实行完毕 D. 犯罪行为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要件 9. 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模式为( )。 A . 绝

4、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B. 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C. 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 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和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10. 某机修师,因对领导不满,利用工作便利,在进厂大修的飞机上,非法加装了两套控制电路,妄图使飞机在试飞时空中断油毁机,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因被及时发觉而没有造成飞机坠毁的严重后果。机修师的行为属于( )。 A. 不构成犯罪 B. 破坏交通工具罪(预备) C. 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 D. 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 11. 某甲将年仅十岁的小女孩推入河水中想将其淹死。回家后又很后悔,急忙赶回河边想将小女孩救出。结果该女孩已被过路群众救出并脱险。某甲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中止

5、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12. 不满 14 周岁的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的( )。 A. 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不负刑事责任 B. 构成故意杀人罪且应负刑事责任,但免于刑事处罚 C. 不构成犯罪,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D. 待其满 14 周岁后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应从宽处罚 13. 下列抢劫罪中,哪一种情形应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A. 进入商场抢劫 B. 在公共场所抢劫 C.抢劫军用物资 D.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抢劫 14. 以重伤的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造成国家工作人员重伤的,( )。 A.构成妨害公务罪的结果加重犯 B.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C

6、.以妨害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实行数罪并罚 D.以扰乱公共秩序罪定罪处罚。 15. 罪犯某甲因犯 A 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执行 10 年后又发现其在犯 A 罪的同时犯有应判处 12 年有期徒刑的 B 罪。某甲实际执行的刑期的最高期限为( )。 A. 27 年 B. 29 年 C. 20 年 D. 17 年 16.下列犯罪中,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有( )。 A. 窝藏、包庇罪 B. 诬告陷害罪 C. 诽谤罪 D. 破坏交通工具罪 17. 甲是电气设备维修工,负有维护车间电气设备的任务。在其当班期间,发现电气设备受损,有引起火灾的危险,但由于对领导不满,故意不予维修,以致引起火灾,损失很大

7、。甲的行为构成( )。 A. 放火罪 B. 失火罪 C. 重大责任事故罪 D. 玩忽职守罪 18. 国有商店售货员某甲与社会上的某乙、某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乙、丙共同盗骗国家大量财物。此案( )。 A. 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盗窃罪 B. 甲构成贪污罪,乙、丙构成诈骗罪 C. 甲定贪污罪,乙、丙以贪污罪共犯论处D. 乙、丙定盗窃罪,甲以盗窃罪共犯论处 19. 何某(女)与同事宋某(女)素有嫌隙,欲加害于宋某。某日,何某教唆一精神病患者饶某(男)对宋某实施了强奸行为。何某的行为构成( )。 A. 侮辱罪 B. 强奸罪的教唆犯 C. 强奸罪的单独犯 D. 传授犯罪方法罪 20. 李

8、某冒充部长的儿子与女青年孙某谈恋爱,并答应与孙某结婚。孙某见李某是高干子弟,遂同意与其建立恋爱关系。在李某的一再强烈要求下,孙某与李某多次发生两性关系。后来,孙某发觉李某不是什么高干子弟,就向公安机关控告李某,要求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并说如李某不冒充高干子弟,她绝不会跟他好。问李某的行为属于( )。 A. 强奸罪 B. 不构成犯罪 C. 诈骗罪 D. 招摇撞骗罪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1. 全部犯罪过程可以分为( )。 A. 犯罪的完成形态 B.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C. 犯罪的预

9、备过程 D. 犯罪的实行过程 22. 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情形有( )。 A. 同时犯 B. 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 C. 共同过失犯罪 D. 实行犯过限行为 23. 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是( )。 A 为实施盗窃行为而练习扒窃技术 B. 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 C 诱惑他人犯罪 D. 制造犯罪工具 24. 下列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的是( )。 A.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B. 被判处无期徒刑实际执行未满十年的犯罪分子 C. 因强奸被判处 15 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 累犯 25. 关于抢夺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抢夺罪都是在乘人不备的情况下实施的 B. 抢夺罪的行为人在夺取财物时没

10、有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 C. 抢夺罪的对象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D. 携带凶器抢夺的,不论行为人是否实际使用或者以凶器相威胁,均以抢劫罪论处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6犯罪构成: 27犯罪预备: 28刑罚: 29减刑: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30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是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 31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32. 犯罪故意成立的两个条件或两个基本特征或两种因素是什么? 33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异同点是什么?区分二者的意义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 15,共 30 分) 34甲是河南省淅川县人。2002 年 4

11、 月到浙江省某市三北镇打工时还不满 17 周岁。因平时好赌,他微薄的收入都流进了别人口袋。缺钱花的甲想到曾去过三北镇的邮政储蓄所,发现去那里的人不多,可能比较容易得手,便决定前去抢钱。2003 年 3 月 25 日下午甲拿了把玩具仿真手枪到了该邮政储蓄所营业厅。进门后,甲看到只有两个女营业员上班,并且没有其他顾客,他便到一营业员的柜台前称要存款。营业员便让他先填写存款凭证。甲即在存款凭证上写了“把钱拿出来,不听话大家都得死”的字后,将凭证递给营业员,随即拿出玩具枪隔着柜台的玻璃指向营业员。营业员看到凭证上的字后,心里一惊,抬头发现称要存钱的男子竟用一支手枪指着自己,便迅速钻到柜台下面并按响报警

12、器。甲听见报警声后,转身就跑。在逃跑过程中,甲被追赶出来的其他邮政职工和过路群众抓获。 请问: (1)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2)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3)甲的持假枪的行为是否影响对他的量刑? (4)对甲的行为如何处理?(只答处罚原则) 35.某村村委会办公室财物被盗,村委会主任甲怀疑是村民陈某所为,即带领村治保主任等人将陈某带到村委会办公楼“审讯”。陈某拒不承认偷窃行为,甲即命人将陈某关押在办公楼的地下室。陈某感到冤屈,第二天早晨在办公楼地下室愤而自杀身亡。 甲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主动向公安机关交代,他在担任村委会主任期间还有以下违法行为,后经查证属实:村里因 100 亩土地被

13、国家征用,获得国家土地征用补偿款 500 万元。甲在负责发放这笔款项时,谎称为了催要这笔款项,曾花费 5 万元用于“疏通关系”,遂用假发票在土地征用补偿款中报销 5 万元“招待费”归自己所有。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的行为各构成何罪?并简要说明理由。 (2)对甲应如何处罚?并简要说明法律根据。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 A 4.C 5.D 6. C 7.C 8.D 9.C 10.D 11.C 12.C 13.C 14. B 15.C 16.A 17.A 18.C 19.C 20.B 二、多项选择题 21. CD 22.ABCD 23. ACD 24.

14、 BCD 25.BD 三、名词解释 26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27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28刑罚: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29.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四、简答题: 30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

15、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我国刑法典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不满 l4 周岁。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 14 周岁不满 l6 周岁。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即已满 16 周岁。 31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4 分)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主体要件。必须是二人以上。 (2)客观要件。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主观要件。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32.犯罪故意的成立必须具

16、备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条件:(1)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故意罪过成立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刑法规定,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这种认识,说明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是处于一种有意识、完全自觉的心理状态之中。 (2)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将引起的危害结果抱有希望或者放任发生的心理态度。意志因素是认识因素的发展,仅有认识,如果最终没有形成希望或放任的意志态度,便不可能自觉确立行为方向、决定方法、步骤,从而导致行为的实施。 总之,只有同时具备认识因素和希望或放任的意志因素,才能成立犯罪故意。 33、相同之处是:二者的行为人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都不排斥、反对危害结果发生。不同之处:(1)直接故意行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