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整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3835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整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17 年 1 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2、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从 1917 年开始,到 1949 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 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 20 年代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 2)19281937 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 30 年代文学;30 年代文学是 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

2、作家和作品。 3)19371949 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 40 年代文学。3、三个十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 第一个十年中 1915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7 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 ,1919 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出现了新文学的代表作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 。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主要的有文学研究会、创作社。在 1926 年北伐大革命前后出

3、现了革命文学。第二个十年 1930 年 3 月 2 日左联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团体,有茅盾、田汉、蒋光慈、柔石、丁玲、殷夫等作家。 (茅盾的子夜则标志着革命文学的实绩) ;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老舍、巴金、曹禺、洪深、沈从文、萧乾、张爱玲、钱钟书,以及京派、海派、新感觉派,如刘纳欧、施蛰存,穆时英等。鲁迅杂文丰收。1936 年鲁迅逝世。 第三个十年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文学界形成三个不同的文学区域: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1942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影响很大。三个区出现的优秀作品 4、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1)

4、白话代替文言。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2)人性意识的觉醒。古典文学是非人的文学,现代文学是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 。 3)世界性。指现代文学由于时代的原因而纳入世界文学的范畴中。它不是孤立的,是在吸收其他国家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5、五四文学的兴起与发展一、文学革命爆发的思想背景1)1840 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处于内焦外困之中,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当时的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眼光探首域外,向西方寻找救国的方略,主张开放国门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是先驱。2)到 1

5、9 世纪 80 年代,康有为和梁启超将这一思想腿向高潮。他们直接提倡西学,办新式学堂、学会,办报纸。所谓“家家谈时务,人人谈西学” 。 梁启超的“三界革命” 。3)译介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思想是晚清维新运动在文化上的一个贡献。 代表人物:梁启超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变革,首功应归诸梁启超。他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 、 “文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笔名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享年五十六岁。二、文学革命爆发的文化背景1)1840 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廷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中国国力的严重不足,他们最先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6、和追赶世界潮流、拯救中华的紧迫感 。2)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观念的变革中,应首功应归诸梁启超。他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 、 “文界革命” 、 “小说界革命” 。 3)白话文运动4)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和输入 6、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1915 年 9 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 ,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特别是 1917 年新青年迁到北京后,更是结集了一大批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 1919 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民主 Democracy )和赛先生(科学

7、 Science) ,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7、五四文学革命的历程及发展1、19151918 年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期” 。发端是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7 年 1 月在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其主要内容是“八事” ,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这篇文章为文学革命发难之作,奠定了胡适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发轫人的地位。同年 2

8、 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提出了著名的“三大主义” ,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随后钱玄同、刘半农等人也相继响应,文学革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2、1918五四运动爆发,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期” 。在 1917 年,文学革命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声势,但反响并不强烈。1918 年 3 月,为了增强其反响, 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发表了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 。3、五四运动1927 年,是文学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时期,其重要标志是,新的、优秀

9、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纯粹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发展的转折时期。 8、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文学研究会 1921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孙伏园、叶绍钧等 12 人。周作人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 ,把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2、创造社 1921 年 6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他们先后创办

10、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创造月刊 洪流等十余种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 ,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 ,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后期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 3、新月社 是稍后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社团。1923 年由胡适、陈源(陈西滢) 、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他们多系英美留学生。新月社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新月俱乐部 。1928 年以前的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在诗

11、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梦侃、孙大雨等。 9、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一、第一个十年(20 年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917 年 1 月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文学革命的初期。新文学刚刚萌芽,除了鲁迅的几篇小说外,一般还很幼稚。2、五四1926 年“三一八”惨案,这一段是思想解放和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鲁迅的呐喊 、 彷徨和郭沫若的女神中的大部分都是在这期间写成的。新文学的第一代重要作家大都在这一时期登上文坛。3、 “三一八”惨案1927 年“四一二”政变,革命形势急剧变化,许多作家投身到南方革命阵营和北伐战争中,创作相对沉寂并转向“革命文学”提倡的试

12、验期。二、第一个十年(20 年代)文学创作的特色:20 年代特别是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大转折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有史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联合起来参与国事最强大的一次。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不但与传统文学根本不同,而且也区别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时期的文学。1、理性精神的显现 2、感伤情调的流行3、个性化的追求 4、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10、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从 1918 年到 1922 年鲁迅连续写了 15 篇小说,于 1923 年 8 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呐喊 ,1930 年 1 月第 13 次印刷时抽出其中的不周山而为 14 篇。1924 年到 1925 年写 11

13、 篇小说,于 1926 年 8 月编为短篇小说集彷徨 。鲁迅说狂人日记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而呐喊 彷徨基本上是循着这样的一种内容上与形式上的美学创作风格来创作的。 (一) “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与眼光 1、题材 鲁迅从启蒙主义的文学观念出发,本着“为人生”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2、眼光 鲁迅在观察和表现他的小说的主人公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就是他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包括农民和知识者)的精神的痛苦。 (二) “格式的特别”“创作新形式的先锋”1、试验性 借鉴西方小说的形式, 独立创造建立起来。2、多样性 日记体、手记体、

14、传记体、倒叙体、对话体等。3、语言风格 追求表达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狂人日记一、 狂人日记的思想深度这篇小说是五四新文学的“总序” ,体现彻底反封建总体倾向。1、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从多层次展开。首先理解封建礼教“吃人” ,其次理解为什么说礼教“吃人” 。 2、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精神二、独特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1、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在小说中是通过狂人形象来实现的 。2、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意蕴深厚的狂人形象。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阿 Q 正传一、阿 Q 的形象: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一) 、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15、形象1、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2、深受封建观念毒害,狭隘保守,落后不觉悟。3、对待革命的态度:恨喜梦,阿 Q 式的革命。二) 、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是:1、妄自尊大。 2、化丑陋为荣耀。 3、化痛苦为幸福。 4、惧强凌弱。 二、精神胜利法的文化批判性国民劣根性的最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性。1、对复古心理的否定。 2、对空想主义否定。3、对“瞒”和“骗”批判。 4、对“羊与凶兽”的双重性格的批判。 三、精神胜利法与普遍的人性心理弱点。1、是正常的心理调节机制。 2、作为精神弱点的精神胜利法。 3、涉及到普遍的人性11、问题小说 概念及内涵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

16、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最早给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1919、2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对“问题小说”的阐述。 (代表作家庐隐 王统照 叶绍钧 许地山)乡土小说:又被称为“流寓者的文学” ,是指二十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乡土小说兴起于 1923 年前后,主要作者有废名、许杰、许钦文、鲁彦、徐玉诺、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等。12、郁达夫他的小说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于自我的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很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内心生活为表现对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郁达夫作品内容:一类是极端苦闷、欲望的作品;一类是非常纯净、美好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