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转差工作总结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72597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转差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转差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转差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年级转差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年级转差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转差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转差工作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转差工作总结 一、 待转化生情况分析:经过一学期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一年级大部分同学能适应学校生活,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思想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在学习、思想、纪律、劳动等方面还需要提高。有的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不用脑,开小差,作业经常完不成;有的学生自私,不团结同学;有的学生经常不干值日,不按学校的要求去做,有违纪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经过反复调查有如下三种情况:1、 有的学生父母对孩子教育和关心不够,还有的方法不当。对孩子不是放任自流就是拳打脚踢,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2、 家长对孩子太溺爱,使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与同学斤斤计较。做事不动脑

2、,怕吃苦。3、 第三类学生是反映较慢,理解力、记忆力都赶不上同龄的孩子。因此,学习起来较吃力。二、转化措施:1、 把爱无私的洒向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向妈妈一样关心体贴,精神上鼓励其充满信心。2、 对这些刚入学的孩子降低要求,激发学习兴趣,发现其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3、 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夺红旗”等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4、对孩子多关心帮助,多采取个别辅导,帮助树立自信心。使其感到班级的温暖。5、 及时做好家访工作。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齐抓共管,使其进步。6、上课多提问,作业面批,及时反馈。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墩南小学 陈美仁期末的脚步悄悄来临了,为

3、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如下:一、学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孩子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和实践;有部分学生有作业马虎、算题粗心、略于检查等现象;还有个别孩子程度差一些,到现在还不能很好得掌握所学知识,学习起来仍然比较吃力、解决问题能力稍差,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还是有那么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行走得慢了一步,在复习的时候很是困难,在复习的时候需加大力度,能补则补,补不上的再教一遍,本学期的内容涵盖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分类、加减法、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统计等内容。其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生

4、活中的数、分类、10 以内的加减法、位置与顺序等内容;而对于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统计这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差,特别是计算比较差,10 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他们来说就更束手无策了较多的孩子对 20 以内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很少。在仅存少许的时间内把漏洞缺失更快地补起来,而不至于重复地复习,浪费短暂的时间。在加大基础知识的复习,强化以前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的同时,另外做到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也加强锻炼和培养。二、复习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生活中的数、比较、加减法(一)、分类

5、、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加减法(二)、认识钟表、统计、总复习。细化复习内容为下: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几时刚过。8、通过实

6、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复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四、复习重、难点重点:数与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五、复习策略1、教师整理本书的知识框架,沟通各部分知识

7、间的内在联系。2、让学生整理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的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3、在复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领悟方法,促进思维。教师要把自己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导航之处。例如,对于一些数的复习,鼓励中上生在课堂上多质疑,中下生多提问题,争取每节课各种层次的学生均有收益。4、复习方法多样化。复习课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教法有机结合,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花费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5、注意精选练习作业,不机械式重复,减轻学生负担

8、。 6、学困生补差措施 :首先关注他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其次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最后改进对他们评估,抓住他们的一点优处进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六、精心划分内容,合理分配时间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本期内容,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采用变换复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复习时间做以下划分:12 月 27-28 日 生活中的数(020 各数的认识)、比较12 月 29-30 日 计算题训练(20 以内的加减法)12 月 31 日 分

9、类、位置与顺序、认识物体1 月 5 日 认识钟表、统计知识1 月 6 日 回顾、梳理、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 月 9 日 综合复习、机动测试期待的 2012 年快要来临了,在期待中,我们正在紧张的复习进程中,期望在我的不断思索和师生的教学相长中让复习考试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学习,而是慢慢地、悄悄地喜欢上学习,让孩子们在复习中越来越优秀,让孩子们在进步中越来越优秀。一年级上学期数学学科工作总结墩南小学 陈美仁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体现大纲要求和教改精神,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在重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同

10、时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认真钻研教材。开学初,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充分了解新教材,做到胸有成竹。精心编写教案,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抓住每节课的教学关键。并且做到至少提前一周写好教案。二、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及球的特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加强口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为笔算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四、增加时间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

11、数学的意识。在教学新知识时,尽量安排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学生在活动中解决了数学问题,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很浓厚。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不会产生参与意识,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大胆放手,调动参与。 “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 。教学过程如果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会因为不感兴趣而使刚刚点燃的学习动机的火花像缺氧一样熄灭了。因此

12、,课堂上应提倡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精心指导,学会学习。 “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 。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之后,教师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和总结,使学生学会学习。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各种有效的因素,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精神力量。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各种体验。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在实践、参与体验中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细心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虽然很努力,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不断探索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班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