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防护手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382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工防护手套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焊工防护手套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焊工防护手套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焊工防护手套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焊工防护手套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焊工防护手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工防护手套(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13 340 40C 73备案号:19434-2007 AQ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 61032007代替 LD 34 31992焊工防护手套Protective gloves for welders2007-01-04 发布 2007-04-01 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AQ 61032007目 次刖舀引言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4分类 5技术要求 6试验状态 , , 37试验方法 38标志 49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 耐磨性试验方法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 抗切割性试验方法 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 抗撕裂性试验方

2、法 n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 抗刺穿性试验方法附录 E(规范性附录 ) 耐接触热试验方法 附录 F(规范性附录 ) 耐对流热试验方法附录 G(规范性附录 ) 垂直电阻测量的试验方法 一附录 H(规范性附录 ) 抗切割性试验用帆布比对试样的其他技术要求 n均孔孙AQ 6103-2007前 言本标准代替 LD 34 31992 焊工手套 。本标准修改采用欧洲标准 EN 12477: 2001+A1 : 2005(焊 工防护手套 ( 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 EN 12477 : 2001+A1 : 2005 重新起草。本标准根据 GB T 1 12000 的规则,设置第 3章 “术语和定义 ”和

3、第 4章 “分类 ”,将 EN 12477 :2001+A1 : 2005 中 “范围 ”一章之后的术语和定义归集到此第 3章中,分类归集到此第 4章中。因此,本 标准自第 4章以后的章编号是在 EN 1 2477 : 2001+A1 : 2005 的章编号上 an 2。例如, EN 12477 : 2001+ A1: 2005 中的第 3章,在本标准为第 5章。本标准与 EN 12477 : 2001+A1 : 2005 相比,存在如下少量技术性差异:将欧洲标准的格式和表述转化为我国标准的格式和表述,根据汉语习惯进行了编辑性修改,使语言表述更精练、更通顺;EN 12477 : 2001+A1

4、 : 2005 中引用的相关欧洲标准,在本标准中尽可能将其转化成国内相关 标准,对暂无对应国内标准的欧洲标准,本标准将其翻译并作了一些修改后加到相应条款中或作为附录附后;本标准用 EN 388: 2003( 机械性危害防护手套 和 EN 407: 2004 (最小直径65 mm)在每一项热试验后,所有的内部材料都应经过检查,以确认没有熔融发生。 在燃烧特性试验时,经规定的点燃时间后,试验部位的接缝不应分开。 在抗熔融金属滴冲击性试验对,若熔滴粘跗在材料上,则材料应不点燃。5 4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用于电弧焊的手套的附加要求 手套不应设计成其外部和内材之间有导电连接,例如用铆钉那样的金属部件来连接。

5、用外观检查来检验其符合性。5A类和 B类手套的垂直电阻应大于 10 0。试验按 7 10进行。AQ 610320076试验状态 在试验前,试样应按指定的试验方法标准中的规定进行预处理。若规定了保养指南,则手套在清洁之前和受到所建议的最多清洁次数之后应都进行全部的试验。7试验方法 若受到试验的手套部位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则所有这些材料都应进行试验,分类按获得的最低性能等级而定。7 1耐磨性 焊工防护手套的材料应按附录 A进行试验,试验部位为手套的掌部以及背部 (当两者是不同材料时 )。7 2抗切割性 焊工防护手套的材料应按附录 B进行试验,试验部位为手套的掌部。7 3抗撕裂性焊工防护手套的材料应

6、按附录 c进行试验,试验部位为手套的掌部。7 4抗刺穿性 焊工防护手套的材料应按附录 D进行试验,试验部位为手套的掌部。7 5燃烧特性手套试验方法应按 GB T 5456-1997 进行,其中作如下规定和修改:试样的调湿按 GB T 5456-1997 中 7 4 1的规定进行,至少 24 h。手套垂直安装,使 A点 (图 1)位于下边缘的中点;A圈 1试验手套的安装把点火器放在手套下面,位于手套或中指垂直中心线平面内,并垂直于手套表面。点火器的放置与垂直线成 (30士 3)。的夹角。点火器顶端与手套或中指下边缘间的距离应为 (202)mm ;点火时间为15 s,用一只手套进行试验,试验的续燃

7、时间和阴燃时间应记录。7 6耐接触热 焊工防护手套的材料应按附录 E进行试验,试验部位为手套的掌部,接触温度为 100。 C。试样直径为 80 mm,从三只手套的掌部取得。所有单个 t。值应符合表 2中要求的最低性能。结果应以三个值的算术平均给出并修约到整数位秒。7 7耐对流热 焊工防护手套的材料应按附录 F进行试验,试验部位为手套的掌部以及背部和袖筒(当三者是不AQ 6103-2007 同材料时 )。每一种材料或每一种材料组合应试验三个试样,所有单个值应符合表 2中要求的最低性能。结果应以三个值的算术平均给出并修约到整数位秒。7 8抗熔融金属滴冲击性焊工防护手套的材料应按 GB T 1759

8、9-1998 进行试验,试验部位为手套的背部以及袖筒 (当两者 是不同材料时 )。试样尺寸为 1 20 mmX 20 mm,从四只手套的背部取得。所有单个值应符合表 2中要求的最低性能,试验结果应以四个值的算术平均给出并修约到整数位。7 9灵活性手套应按 GB T 12624-2006 中 5 3进行试验。7 10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用于电弧焊的手套的试验一垂直电阻 焊工防护手套的材料应在温度为(202) 和相对湿度为 (853) 的大气环境中至少放置 24 h,试验在这样的环境下或离开这样的环境 5 rain 之内按附录 G进行。 防护手套 (包括袖筒 )的每一不同部件的垂直电阻都应进行试验。若

9、手套的外表面本身超过了要求,则仅需对不同的外表面进行试验;若外表面没有通过,但外表面和衬里的组合符合要求,则手套和袖 筒的每一不同结构应进行试验。8标志标志应符合 GB T 12624-2006 中 6 1和 6 2的要求。另外,在每只手套上应标注现行标准号,后 跟字母 A或 B(依据该手套是 A类还是 B类产品而定 ),再加上热危害和机械危害的图案。从清洁之前或最多清洁次数之后获得的最低性能等级应在标志中标注。 在每个手套的直接包装上应标注热危害防护手套的图案以及本标准号和手套的类型。 制造商也可选择在每个包装上附加一个机械危害防护手套的专门图案。9制造商提供的信息使用说明应符合 GB T

10、12624-2006 中 6, 1和 6 3规定的要求。 从清洁之前或最多清洁次数之后获得的最低性能等级应在使用说明中写明。 制造商应给出手套使用方面建议的信息。 当要求高灵活性时,如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建议使用 B类手套;对于其他焊接作业建议使用 A类手套。 制造商应说明:目前没有标准化试验方法来检测手套材料的紫外线穿透,但现行焊工防护手套结构通常不会发生紫外线辐射的穿透。用于电弧焊手套不能对由于故障设备或带电作业引起的电击提供保护;若手套潮湿、脏污或汗水浸透,其电阻会降低,这将增加危险。AQ 61032007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 耐磨性试验方法A1 原理在已知压力下,材料圆形试样以相

11、互垂直的两个简谐运动合成的李萨如 (Lissajous) 图形方式在平 面上进行循环摩擦运动。耐磨性是由磨损破坏出现的圈数决定的。磨损是指在试样上出现一个破损的小洞。 A 2磨料A 2 1磨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a)衬背:衬背应为一合适质量,即至少为 125 g m25的纸张; b)粘合剂:粘合剂应为水溶性的,质量好并适用;c) 研磨剂:所用玻璃砂应质量好,适用并能满足表 A 1所给筛选分析要求。表A1 研磨剂的筛选分析 单位为微米 要求 筛选孔径全部通过 212 不超过 25留下 180 至少 50留下 125 不超过 5通过 106A 2 2所完成的玻璃砂纸应有以下特性:a)破裂强度应不小于

12、:机械加工方向: 392 N50 mm;横向: 215 N50 ITLm。b)玻璃砂纸的重量应为 300 gm210。 A 3装置GB T 19089-2003 中 4 1所描述的磨耗试验机,并应达到试样所受压强为 (9士 O 2)kPa 的要求。 A 4试样应从同一手套系列中的四个单独手套中取四个试样。 如果试样是由几层未粘合的材料组成,试验应对每层材料进行。等级的确定应基于各层材料的磨耗圈数之和而定。 A 5试验步骤A 5 1一般要求 设定机器。 检查顶板和摩擦台是否平行。在心轴轴承插入一个千分表,并用手转动传动轴来移动顶板。千分表指针应在摩擦台的整个表面上方 -4-0 05 mm范围内移

13、动。如果机器的试样架和砝码用心轴连接,则对每个空试样架进行组装,并将它们放在摩擦台的适当位5AQ 61032007置上,然后插入心轴。用测隙规检查试样架嵌入件表面和摩擦台之间的间隙,间隙不应超过 0 05 mm 。 摇晃心轴,用测隙规再次检查。为了避免损坏摩擦台和金属嵌人件,在金属嵌入件和未覆盖的摩擦台接 触时,不可开动试验装置。A 5 2安装试样 在试验装置底部的安装板上放置试样架的圆环。将试样置于金属嵌入件之上并对中,用双面胶带将其仔细固定,使之不产生张力,同时使之承受 10 kg的压力 5 rain 。使用双面胶带能达到良好的粘合 效果,可以防止试样的松动和气泡的产生。当确定了装有试样和

14、金属嵌入件的圆环被紧密固定在安装板上后,将试样架的上部旋到圆环上,注 意旋转螺纹没有转过头。拧紧开始后,对着安装板用双手给组件一个持续向下的压力。这个步骤通常可以保证试样确定地安装在试样架上不起皱,同时试验可以进行了。 A 5 3安装磨料仔细用双面胶带安装磨料。在磨料的表面放上试验机所配备的砝码压平磨料,然后放置保持框并 按次序用对角螺丝旋紧的方式均匀将其紧固。确信磨料被牢固定位且没有任何褶皱。 A 5 4安装试样架将试样架安装在顶板上,并给予 (9土 0 2)kPa 压力,然后开动试验机。 每次从机器上取下试样架检查试样受试部位的磨损情况后,在重新装上机器前应再次紧固试样架。 若必须中断试验较长一段时间(例如整夜或整个周末 ),应将试样从试样架中取出,并将其表面朝上存放,再将一张干净的卡片或织物遮盖其上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