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2204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绪 论所谓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它是指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的一种行为。绿色壁垒往往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绿色消费的需要,并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为依据,但在保护方式上具有相当的隐蔽性。近几年,我国有 2/3 的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壁垒, 2/5 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每年我国受技术壁垒造成的损失达 200 亿美元左右 1。而且受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影响的行

2、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中国加入 WTO,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绿色贸易壁垒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关卡。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市场造成的障碍,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建立我国的绿色防线,都是我国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及特点出发分析,并指出绿色壁垒对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影响。我国要解决绿色壁垒关键要实施科技兴农。1 绿色壁垒的形成及其形式绿色壁垒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原因,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与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1 绿色壁垒及其产生的原因背景分析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各国均采用关税壁垒的

3、手段保护本国经济。但世贸组织成立后,关税保护措施受到极大限制,世贸组织在削减关税方面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也越来越受到限制;同1 http:/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贸易保护作为救济本国经济的一种手段也不得不重新加以考虑。如何应对国外商品的大量涌入,发达国家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使环境问题从国内问题变为全球性的问题。从 1972 年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宣言到 1992 年里约热内卢的环境与发展宣言 ,国际上就保护环境制定了大量的原则和制度,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

4、的关注。特别是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逐渐增多,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成为控制国际贸易的重要条件之一,并形成了新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了他们对国际贸易中影响或损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因素的关注程度。他们抵制危害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的产品,单方面提高环境标准,限制或禁止某些商品的进入。1.2 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形式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绿色关税制度、 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环境卫生检疫制度以及绿色补贴制度。1.2.1 绿色关税制度这种形式是绿色壁垒的初

5、期表现形式,常和关税有关系,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这些产品进口,甚至实施贸易制裁等。1.2.2 绿色技术标准制度发达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技术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1.2.3 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的图形标志。它表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

6、、使用、消费及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发展中国家产品若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拿到“绿色通行证” ,即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1.2.4 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发达国家借口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品包装不符合其要求而限制进口,逐渐成为他们实行贸易保护的措施。1.2.5 环境卫生检疫制度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其中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和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

7、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发达国家往往以此作为控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制定比较高的标准,超过环保需要,发展中国家因为达不到标准而被禁止出口。1.2.6 绿色补贴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而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为此而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对此,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2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基本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从主要粮食作物

8、如小麦、玉米、水稻的产量来看,从 1978 年到 1996 年,全国人口 9.6 亿猛增到 12.2亿,但人均粮食占有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从 319 公斤增加到 409 公斤,做到了在我国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仍保持快速增长,满足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粮食等农产品增长的需求。然而,从长远来看,我国农业的这种高速度增长难以长久持续,现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学学士学位论文4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利益换来的。 日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还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生产,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的初步生产比较分散,不利于进行统

9、一规范和管理。而且我国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卫生方面意识不高,这对农产品在初步生产环节的卫生和质量监管的难度加大。这也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屡遭绿色壁垒的原因之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加工贸易发展步伐加快,一般贸易仍占主体地位。2001 年我国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农产品分别为 77.1 亿美元和 99.2 亿美元,分占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 77%和 83%进口增长 3.6%,而出口下滑了 0.4%。2001 年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农产品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进口 17.8 亿美元,增长 11.3%:出口 15.6 亿美元,增长 15%。 22.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

10、国农业的影响据统计,从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我国的农业逐渐由农业出口国转变成农业纯进口国(如图 1) ,在多年保持增涨势头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从图 1 我国农产品贸易额:1981-2003 年 32001 年开始每年的净出口额急剧下降,这其中就有我国农产品入世后面临发达2 中国海关杂志 2002.43 资料来源 我国农产品贸易趋势和结构变动(1981 一 2003)卢锋、雷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5国家绿色壁垒而无法进入造成的。同时我国农业的进出口额在全部贸易总额的比例也在逐年递减(图 2) ,绿色壁垒正成为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阻碍,例

11、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 56 个。其中有90以上图 2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占贸易总额比重:1981-2003 年 4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目(一般仅检 9 个项目) ;出口至德国的 3 万多吨蜂蜜蜂蜜曾因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退出欧洲市场 5 ;美国的陶瓷产品(稻草包装)因与美国植物检疫措施有违而被勒令销毁;甚至因我国一家生产厂的某一规格蘑菇罐头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而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至美国的所有蘑菇罐头全部遭卡关,连已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也全部被撤下来。诸如此类,在过去的对外贸易中,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而遭

12、拒收或卡关,甚至退关或销毁,造成贸易障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也屡有发生。乌拉圭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的矛盾和焦点,虽都集中反映在欧共体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决议”的达成尽管也反映了他们的妥协,但真正受害的却是发展中国家。如欧共体为其统一大市场所采取的 282 项贸易措施中,除食品卫生措施外,关于动植物检疫的就有 81 项(其中动物检疫 63 项、植物检疫 18 项) 。 而且,这些新形成的欧4 资料来源 我国农产品贸易趋势和结构变动(1981 一 2003)卢锋、雷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5 http:/ 我国受绿色壁垒影响的农产品类别在 WTO 框架下,当具有贸易扭曲效应的政策支

13、持被政府取消、常规关税被削减后,农业的比较优势就集中表现为价格优势。一个国家农业的生产效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则该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就越强,农业的贸易竞争优势就越强。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987 年,我国在 10 类农产品上有比较优势,1995 年,这样的农产品下降到蔬菜和肉类等 5 种。如果将农产品分为土地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消费导向型产品,则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农产品出口的 83%以上。从农业内部结构看,相对不依赖土地的畜牧业和渔业仍具有优势,而种植业处于劣势;在农作物中,粮食、油料和糖料等土地集约的大宗产品劣势日趋明显,相对劳动集约的蔬

14、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则仍保持一定优势;在畜牧和水产品中,依赖自然资源的草原畜牧业和水产捕捞业优势趋于下降,而养殖业仍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这似乎表明,我国可以顺利扩大这些农产品出口,但大量案例表明,绿色壁垒主要是针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可以预见,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短期内可能远大于正面效应,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积极措施,这些传统优势的产品可能也会失去竞争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和方法、包装贮运、组成成分及性能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出口被拒的不少农产品都属于商品化处理手段、贮运手段、包装水平落后、生产过程和方法可能造

15、成环境污染或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过高所致。3 发展绿色农业的微观策略选择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是对安全的需要,可以知道绿色壁垒也是人们对于解决温饱问题后对于生活质量更近一步的需要。这种对健康与环保的需求(即绿色需求) ,催生了“绿色经济”的产生。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7在这种绿色经济条件下,实施绿色化战略是必然选择。薛荣久(1997)曾提出“绿色战略”概念,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绿色产品,即指产销与使用均符合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的产品。二是绿色生产力,即厂商以耗用最少资源的方式,去设计、制造与销售“可以回收循环再生产或再使用的产品”的能力或产销过程。三是绿色营销,即指本质上改革生产实践和消费品的处理方式,包括:产品本身、包装、加工过程,并利用“绿色”概念来推销产品。绿色产品是绿色战略的表现形式,绿色生产力是绿色产品的源泉,绿色营销是实现绿色战略的手段。与其观点有所不同,本文认为,绿色化战略应首先解决观念与意识形态问题,这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决定性因素;新产品是创新的结果与创新能力的体现,反映的是 R&D 能力;营销只是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代表管理的全部;生产力只是竞争能力基础,并最终以竞争能力体现出来。因此,笔者提出的“绿色化战略”由观念绿色化、绿色开发能力建设、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