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报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1094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报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讲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报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讲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报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讲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报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讲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报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报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报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讲 文体教卫新闻的采访报道第一节 文化、娱乐与文化娱乐新闻一、文化与文化新闻 (一)文化:文治教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二)文化新闻:指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发布的与文化范畴有关的新近发生、发展的事实与意见的报道。(三)文化新闻的特点1、思想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2、专业性与通俗性的统一3、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四)特殊的采写要求1、正确的文化鉴赏态度不以个人好恶取舍采访对象及作品;不带偏见鉴赏;不自以为是、不懂装懂。2、强调深入现场 3、注重思想性

2、和知识性4、强化策划意识 5、加强可读性、趣味性二、娱乐与娱乐新闻(一)定义娱乐:娱怀取乐娱乐新闻:从文化新闻中分离出来,把报道范围划定在娱乐圈、演艺圈内,并把影、视、歌等演艺明星作为报道主角。如果说原有的文艺新闻更多地是张扬严肃文化、传播文化内涵、提升受众的文化品位的话,那么娱乐新闻则从诞生起就带有通俗性、商业性、消遣性的烙印。(二)历史与现状中国的娱乐新闻要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这时的文艺新闻主要传播文学、艺术、影视界的动态信息,视角多以主旋律的、严肃的、正面报道为主。1996 年,广州羊城晚报率先将文化新闻版改为“娱乐新闻版” 。 “娱记”的称呼也开始出现。名人

3、、影星的私生活,婚恋、艳史、秘闻,这些都是娱乐新闻的“主打菜” 。它有严重的低俗化倾向,大有蔓延之势,业界称为“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是说其他新闻,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等,也开始了“娱乐化”炒作的倾向。可以说,当前的娱乐新闻已有片面地夸大其趣味性、通俗性、消遣性,弱化甚至放弃文化批评、舆论监督功能的趋势。娱乐新闻具有明显的商业化气息。(三)特 征娱乐新闻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整体转型的结果和表现之一。2娱乐新闻的功用在于提供娱乐和消遣,因而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消费品特征。它的内容、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世俗生活的特征,它隐含的价值观也是世俗的;它有着浓重的明星情结,注重

4、挖掘明星私密生活并将其作为吸引受众的杀手锏;它明显地呈现出文化快餐的一次性消费特征,这使得娱乐新闻拥有足够的力量吸引受众,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不良倾向。(四)商业化表现盲目追求“卖点” 、关注奇闻逸事:比如明星三角恋、绯闻、吸毒等等。趋同性:同一新闻大量复制,一旦有“猛料” ,各报刊纷纷不惜版面同时披露。哗众取宠,显示出游戏心态娱乐新闻内容的肤浅和享乐、游戏心态,正是商业文化的“快餐式”消费的体现。(五)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1、产生的原因新闻报道娱乐化的出现,是我国社会转型及媒体观念变革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首先,娱乐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目前的新闻娱乐现象立足于满足受众的多元需

5、求,意味着我国传播媒介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进一步转移,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媒介变革。其次,媒介经营性质及观念的改革必然导致新闻娱乐化。今天,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的产业经营属性凸现出来,同其它行业一样,新闻业也必须面对市场,必须通过生产适销对路的新闻产品,提高自身的发行量、收视率;一些媒体片面地认为,大量炮制娱乐新闻是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的“杀手锏” 。 新闻娱乐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娱乐报道成本相对低廉,同时还可以规避由于过多涉足严肃报道,如反腐报道、舆论监督报道所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2、主要表现名人报道。大量的有关名人访谈、名人追踪、名人视点类的报道开始出现,许多报刊栏目、电视栏目名为“人

6、物” ,实际上关注的是名人。名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电视追踪的热点。 影视名星。这是一个被爆炒得几乎白热化了的领域。大凡什么影视片开拍、什么片子得奖、何人搞同性恋、何人逃税、何人自杀、何当红明星殴打孕妇等之类,有些是被他人恶意炒作,有些是自炒以提高身价,有些甚至不怕自暴隐私或自编丑闻。 赛事炒作。各类选美比赛、模特选拔、声乐比赛、歌舞比赛、主持人大赛等遍地开花,实际上还是庄家炒作,其目的还是为了吸引受众、丰富“新闻源 ”。 各类花边新闻、趣闻奇闻有增无减,特别是在风涌而起的各类都市报、晚报中此类新闻更是蔚为壮观。 带有色情、暴力、犯罪内容的新闻。这些新闻都被冠以法制新闻、社会写真之

7、类的美名,热衷于对所谓大案要案的跟踪报道,对细节的详细描绘。3、要求新闻报道的娱乐化有一个“度”的问题。首先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以严肃新闻、重大新闻为主,新闻以提供真实信息为本。这些信息应3该更加有助于受众清楚地认知环境、认知社会,任何时候严肃新闻都是“硬新闻” 。第二,娱乐新闻只能处于次要地位,起调节情绪、唤起情趣之类的作用。第三,娱乐新闻应该坚持高尚的趣味。(六)娱乐新闻失真1、娱乐新闻失真的表现形式第一:隐私绯闻型所谓隐私,就是把明星的个人非常隐秘的事情报道出来。绯闻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传闻。目前,隐私和绯闻很流行,许多报纸的娱乐版正渐渐成为隐私绯闻世界。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

8、的生存土壤, “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而流行的职业词汇。绯闻也就在这些人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壮大起来,凡是与明星的爱情有关的事莫不倾其篇幅,大肆渲染,称赞乐道之意溢于言表。目前,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第二:琐屑无聊型所谓琐屑无聊型,就是把明星的生活起居、小事小情、小事小非,莫不描写得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地报道出来。类似这样的新闻在如今的报纸上屡见不鲜。它的功能除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外别无内涵,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第三:捕风捉影和胡编乱造型所谓捕风捉影和胡编乱造型,就是对于道听途说娱乐圈的一点什么事情立马“敏感” ,不加核实,添油加醋,以讹传讹,跟风炒作。比起以上

9、两种类型的娱乐新闻。这种新闻更是把娱乐新闻失实的现象推向了顶峰。2、娱乐新闻失真的原因第一,主观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结合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受众猎奇的心理需求是娱乐新闻产生的前提。二是部分影视制作公司和自由撰稿人是制造庸俗化娱乐新闻的罪魁祸首。三是媒体的兴风作浪是娱乐新闻产生虚假倾向的根本原因。四是广播电视综艺节目的雷同、铺天盖地的“模仿秀”和影视剧的协作,对娱乐新闻的庸俗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五是一小部分编辑记者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假新闻的促销员,使报纸的“娱乐新闻”成了假新闻的批发市场和集散地。第二,客观原因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

10、期。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这样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们要求每件事情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的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好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43、维护娱乐新闻真实性的措施第一,整顿有关的

11、娱乐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应的发布娱乐消息的法规,以约束娱乐节目制作单位和部门。凡为了自身节目的炒作而制造失实消息者,一旦查实,除给以经济处罚外,还应给予相应行政或法律的制裁。第二,媒体应该自律媒体应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和党对文艺工作的要求,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放在首位。对那些德艺双馨的从业人员应加以褒扬,而对那些争名逐利、狂妄自大、唯我独尊、行为不检点、媚俗作秀的艺人应加以批评,对那些愚昧、迷信及其格调低下、有害身心健康的消极的、负面的内容和炒作行为加以制约。第三,媒体工作者应具有专业水平需要娱乐新闻的编辑、记者提高自己的新闻鉴别力、文化品位和道德自律意识。编辑记者应明确与牢记新闻工

12、作的宗旨和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倡导文艺批评和文艺争鸣,提高鉴别力。对明显的采访时,应采取一种平视的眼光;实事求是,明星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既不对明显顶礼膜拜,也不拼命贬损名人。第四,娱乐新闻应该受到国家法律制度的约束针对目前娱乐新闻报道的具体情况,国家应尽快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新闻工作者的行为,使一些不负责任的记者受到一定的惩罚,为此,国家和媒体应一起行动起来打击娱乐新闻的虚假报道。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闻行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做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工作。(七)娱记娱记,娱乐记者的简称,继承了文化记者的衣钵,报道娱乐业新闻、花边、

13、专访或隐私,为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而东奔西走,劳苦功高,属于光明正大的职业,不可以歧视。娱记要求:1、客观地报道对受众有意味、有价值的人和事。2、对明星的艺术创造和道德表现进行客官公正的社会评价。娱记修养:1、学习文艺经典作品2、把握流行趋势3、了解与娱乐相关的各种游艺活动5第二节 体育新闻一、世界广播电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100 多年前,美国报业先驱约瑟夫普利策曾把“体育”与“诽闻”和“罪恶”作为媒介吸引受众接触的三大法宝之一。1882 年他创办的世界报(The World)中首次设置了体育新闻部和专职的体育编辑,由此,体育新闻作为一个新闻分支正式确立。自 20 世纪 20 年代起,收音机、电视

14、机等一系列技术发明将体育新闻传播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曾被报纸、书刊等纸质媒介的一统天下被打破,广播、电视的依次介入,逐步让许多重大体育赛事得以被形声并茂地真实记录、被广泛传播,人类只能靠文字调动联想思维欣赏体育赛事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1921 年夏天,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的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 KDKA) ,为听众提供了板球比赛的消息,成为最早的广播体育新闻。1932 年 BBC 就开始利用贝尔德的机械电视系统转播英国传统的“达比”赛马,引得 4000人聚集在伦敦观看电视转播。 11936 年 8 月,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柏林举行,比赛实况通过电视向

15、柏林的公众电视室和家庭进行了转播,引起很大的轰动。 2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体育新闻获得极大发展,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以及 F1 方程式赛车等规模庞大的高水平竞赛,成为体育运动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同时 ABC、CBS、NBC 等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相继确立富有个性的体育报道风格。如 1961 年 ABC 创办的疯狂的体育世界 (Wild World of sports)备受欢迎,该公司发明的“即时重放法”技术于此时开始应用,慢动作重放成为体育直播中的精彩亮点。在这阶段,竞技体育为主的重大赛事转播开始成为电视台重点报道项目。1936年在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男子足球代表

16、队对上海西联会足球队的表演赛上,瞿鸿仁担任广播实况转播;1946年6月在上海市体育馆(现为卢湾体育馆)举行的菲律宾华侨群声队对华联队的篮球赛上,体育记者马友于担任对全国的实况广播;1948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马友于、话剧演员陈述、电影演员石挥、张伐等分别担任了篮球、游泳和田径比赛的实况广播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欣欣向荣发展,体育新闻事业也逐渐复苏,体育新闻的传播形式开始由纸制媒体向多元媒体转变,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1951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定时播放广播体操节目,并从此开始对国内重大比赛和国际比赛进行实况转播。1978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转播第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成为我国第一次利用通讯卫星转播体育比赛。此后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级电视台都开办体育节目。20世纪中叶起,“体育热” 开始风靡全球。在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也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快速发展。以中央电视台为例,1982年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