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9823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源自然灾害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教育科学学院 082班 严鹏达 学号:2081611113 摘要 河源是自然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是广东省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之一。自然灾害多以中、小规模为主,以种类多,普遍性,区域性,群发性,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主要包括涝、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风暴潮,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与气候、大气运动、地形地质条件、人类活动三方面有关。关键词 自然灾害 干旱 涝灾 洪灾 台风 泥石流 山体滑坡 自然灾害是指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台风、风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

2、,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自然灾害是在一定自然环境背景下产生的,超出人类社会控制和承受能力,是自然与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河源是自然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是广东省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之一。其中地质灾害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呈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主要分布于花岗岩的风化层地区,暴雨是其主要诱发因素,人为工程(如筑路、建房、采矿等)也可诱发地质灾害。据悉,河源市每年的主汛期 为4-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这时段是台风暴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而涝、干旱、台风、等气象灾害也具有突发性,集中性 破

3、坏性的袭击我市,由此自然灾害造成人身安全,财务资产等的损失。从我市的自然灾害最初成因看,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因此呈现出:1我市自然灾害的显著特点是:1.1种类多。从大类上分,既有气象灾害,也有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从小类上分,可分为洪涝、干旱、大风、大雾、 、滑坡、泥石流、坍塌、病虫害等。 1.2普遍性。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每年都有灾,无处不有灾包括(五县一区) ,而旱灾、洪涝、地质灾害最为频繁。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即:全市五县一区,几乎都涉及各种灾害。1.3区域性。总的来看我市山多,连平县油溪镇茶新村等石灰岩溶分布区应加强岩溶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是降雨量少,地下水

4、接受降雨补给量减少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隐伏岩溶区产生地面塌陷。而紫金县丘陵山地较为突出,持续的暴雨则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东源森林大量被砍伐且河流多但不疏通,持续降雨容易导致洪灾等。1.4群发性。一方面,不同的灾害常交替出现,如大风、暴雨、洪涝一般是同时出现,另一方面,又同时诱发病虫害、以及疾病、流行病等灾害。1.5时间集中性。我市每年的主汛期在4 9月,集中在这段时间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是台风暴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因此,我市地质灾害防范时期为4月15日至9月15日,重点防范时期为5月1日至9月1日。其他时间各地各有关单位也要做好人为工程活动

5、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六)灾害程度深。 由于连续降雨多,极端风雨灾害接连发生,河源市防汛防灾形势骤然趋紧。据了解,5月下旬的强降水天气使东江水位持续上涨,全市大部分山塘、水库基本接近防限水位;暴雨造成市、县部分公路交通一度中断,引发山体滑坡致一些农房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万余亩。 2010年3月9日中午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新围村发生局部龙卷风自然灾害,该村云武肥料发展有限公司的两栋厂房的瓦面被龙卷风掀翻,当天掀翻的瓦面又将附近的高压电线刮断,造成附近4个行政村停电长达4个多小时,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总的来说我市的自然灾害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

6、人为影响。2.我市的各种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造成危害包括:2.1水文灾害。洪水涝灾主要分布在我市各河流沿岸的地区。成因:2.1.1、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汛) 。2.1.2、天文大潮时河口水位高涨不利于泄洪。2.1.3、人为因素从水土流失、管理失当(水库、洪泛区、预警等) 、等方面。危害:淹没农田、房屋、道路等设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死亡生物尸体传播疫病造成农作物被淹减产甚至绝产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2.2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C.地转参数 f大于一定值(纬度

7、大于5的地区) ,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2.3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市的山地丘陵等地势崎岖地区多发。形成条件: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长时间集中降水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变得松软而缺乏摩擦力。同时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2.4虫害和鼠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

8、因素:2.4.1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2.4.2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造成虫害增多的人为因素包括土壤水肥条件改善、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化生产、长期使用化学农药等。从我市发生的自然自然灾害情况来看,自然灾害的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危害加重。有资料表明: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本来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致灾因子更加活跃,自然灾害的出现频率,影响范围和损失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增大,加上人口的增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促发自然灾害的频发。因此,由我市的自然灾害可以得出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

9、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泥石流、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干旱、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参考文献1 李振声, 1 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集(1998) 1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74 178 2 李树德,任秀生,岳升阳,等地震滑坡研究口水土保持研究,2001,8(2):2425 3 金江军19962005 年中国大陆震害情况与减灾建议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18(1):1-5 4 孙根年关中盆地地震活动的自律性及空间迁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6(2):91955 史培军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学报,1991,11(2):31-426张晓晖,黄志全,王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在城市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增刊),9:181186 、 7许福贵,刘利民,张建新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城市地质灾害口灾害学,1997,12(1):5963:8 彭珂珊中国城市化与地质灾害之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8,(2):35-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