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267967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部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绪论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材总体结构教材总体结构绪论前三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四章: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一步展开和应用。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原理原理 ”课

2、考试说明课考试说明课程性质:必修课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期末成绩核算公式:卷面成绩(百分制)70%(60%)+平时成绩(百分制)30%(40% )平时成绩=考勤+ 作业+ 课堂表现(讨论+答题)“原理原理 ”课程序言课程序言一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目的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2创立者视角: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1)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2)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

3、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3内容视角(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结构视角:(1)马克思主义哲学;(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知道提出了强烈要求。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

4、批判继承人类19世纪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 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结果:19世纪40-60年代,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列宁中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三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高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高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2)辩证唯物

5、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列宁语列宁选集 2 卷,人民1995,311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2)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2

6、)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思考题思考题1. 人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史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历次评选中高居榜首?2. 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 、“最伟大的德国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给我们什么启示?3. 被宣布已死亡的马克思,在美国“复活” 了;在英国被评为 “千年第一思想家”。当今西方世界为什么出现了回归马克思的热潮?4. 马克思在现

7、时代过时了吗?他“复活” 的生命力在哪里?在当今世界怎样才能让马克思真正活起来?5. 马克思主义和宗教有什么关系?6. 谈谈你对“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宗教马克思主义和宗教马克思主义是信仰和科学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信仰和现实的统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

8、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参考书目参考书目(挪威)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 ,三联书店,1997 年版。(德)马克斯舍勒: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智慧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西方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哲学通论,孙正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9、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世界是物质的和世界统一于物质(一)世界是物质的1物质物质(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A本体论内涵: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由此划分了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包括三大历史形态:古典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包括两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3B认识论内涵: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由此划分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物质范畴的历史演变A古典朴素唯物主义时空定位:古代希腊、罗马、印

10、度、中国;获得方式:日常生活实践体验和直观素朴猜测;认识结果: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客体;意义和局限:基本倾向是正确的,打击了宗教唯心主义;缺乏科学依据。B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定位:近代欧洲大陆,尤其是英法等国家;获得方式:当时实证科学最高成果;认识结果:物质即原子;意义:克服了古典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反对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局限:形而上学性,缺乏辨证的思维方法。不理解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区别;不理解哲学物质概念应当是物质世界一切层次及运动形态的最高抽象;不理解人类实践的意义,陷入历史唯心主义。C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时空定位:19世纪的德国;获得方式:当时实践和科学发展最新成果+唯物辨证的思维方式 +哲学史上两种世界观斗争的总结;认识结果:“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89 )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可以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历史

12、唯物主义。2运动运动(1)物质是运动的。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只承认物质而不承认运动陷入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不承认物质陷入唯心主义。(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A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C只承认静止而不承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而不承认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如: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追乌龟 3时空时空(1)时空的定义: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间隔性、不可逆性一维性;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三维性。(2)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3)时空的客观

13、性。(4)时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5)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二)世界统一于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二人类意识二人类意识(一)(一)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1发生学意义上:意识起源于物质。(1)意识的产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第一次飞跃: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次飞跃: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次飞跃: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2)意识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意识产生于劳动的客观需要;劳动促使猿脑转变为人脑;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2意识的本质上: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1)从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

14、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从意识的对象和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主客观的统一。意识的主观形式(感性认识: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概念、判断和推理)和客观内容;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3意识的客观制约性上:意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意识的水平、特点、形式等受物质生产力水平、科技发达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是最根本的);意识活动的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全集38.人民1959.228)

15、意识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意识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三人类实践三人类实践(一)实践的一般阐释1实践的定义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1)辩证法含义: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过程。(2)人类学意义:人的存在方式。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过程。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与人类意识相对照);(2)自觉能动性(与动物本能相对照);(3)社会历史性(与动物本能相对照)。3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2)社会关系实践;(3)科学实验。4实践的客观结果自在世界(自然自然) 与人类世界(人化自然) 的分化与统一。 (二)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

16、的。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第二节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客观普遍性(1)联系的定义:一切事物、现象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5(2)联系的表现A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B人类社会是普遍联系的。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是普遍联系的。(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A肯定事物普遍联系就要求用联系观点观察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观点,树立全局观念;B肯定事物普遍联系要以承认和尊重事物差别性为前提;C联系是客观的。2联系的复杂多样性(1)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定义:事物性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