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7723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30 多年来,两条红线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一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二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型。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容。【课标、学习要求、考试说明】课标:1.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学习要求:1.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2. 认识中共十一届三

2、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4.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5 感受改革带来的社会巨变,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6. 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内容。7 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8.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考试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1.背景(了解即可)(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

3、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2)1977年提出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3)1978年5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终于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人们的思想在讨论中逐步获得了解放。(4)1978年12月,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思想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2.内容(记忆)(1)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

4、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实行改革开放3.意义(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2)结束了文革后两年来在徘徊中前进的新局面,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成为开辟 的起点,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二、经济体制改革含义:是在坚持 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 。 实质: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19781992: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

5、展的环节)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背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缺乏内在激励功能,农民缺少经营自主权,在很大的程度上压抑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B 过程(1)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78年, 、 一些农村,开始实行 、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 的全面实行。 (含义:是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思考:有人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

6、了先各地实验,逐步被吸收为中央政策,最后立法承认。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小农经济的关系如何?(3) 的废除材料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同时按乡建立乡党委,并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逐步建立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积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乡人民政府搞好本村的行政工作和生产建设工作。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要由村民选举产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1983年10月12日)前提: 表现:19

7、83 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 政府;3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 ,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了解即可)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主要的调整?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私有私有) ; 1953年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私有公有) ;1958年1983年:人民公社(仍是公有制,而且公有化程度高) ;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制为基础)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A 背景 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见课本B 国有企业

8、改制的内容时间 中心环节 在管理体制上:由高度集中变为 在所有制上:由单一公有制变为 在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变为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一个”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消灭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五部曲,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重新肯定”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请结合建国后相关史实说明之。张培刚教授认为,根据发动主体的不同,可以把工业化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由私人发动的“演进型” ,如英法美;第二是由政府发动的“革命型” ,如苏联。第三是由政府和私人共同发动的混合型工业化,如德国和日本。总结我国 60 多年的经济发展,你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走的是哪条道路?3.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即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9、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 ,极大地解放了 ,推动了 。材料 13 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发的巨大变化1991 年首钢销售收入 914 亿元,是 1978 年的63 倍;实现利税 2926 亿元,是 1978 年的 672 倍;实现利润 236 亿元,是 1978年的 79 倍,平均每年递增 1722,超过世界 500 家大企业 1953 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江世杰方向对路子好首钢改革与发展纪略 , 人民日报1992 年 8 月 4日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经过近十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1992现在:制度创新阶

10、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1. 思想基础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 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 。2. 目标提出1992 年中共十四大1992 年 10 月,中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3. 确立基本框架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11、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确立了 。4. 完善经济理论1997 年中共十五大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 为主体、 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读一读下列资料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日益增长。2002 年底,非公有制经济体制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了全国比重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非公有制经济体实力的增强,还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上的增加,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显示出强大的经济活力。非公有制经济体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

12、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5. 基本建立实现市场配置资源到 21 世纪初,在我国已有 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 ,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 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 99。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 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 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 的高速发展,使 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 ,并朝着 的新目标迈进。读一读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全局的一5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

14、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著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