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领生命向课堂深处漫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7100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领生命向课堂深处漫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领生命向课堂深处漫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领生命向课堂深处漫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领生命向课堂深处漫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领生命向课堂深处漫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领生命向课堂深处漫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领生命向课堂深处漫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 省教海探航征文 62 号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领生命向课堂深处漫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有几个经典镜头令人终身难忘,便是成功。一场好戏,有几个地方让人拍案叫绝,便是超越。同样,一节课,有几个教学片断让人感觉眼睛一亮,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合乎情理之中,无疑便是优质的。课堂上的亮点从何而来,我以为要发挥教师“平等中首席”的角色,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使这些思维兴奋点连成思维流,旋成思维圈,形成思维场,使课堂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认知内驱力的牵引下,更好地完成自主建构的过程,这样的建构过程无疑是高效的、深刻的、到位的。教师在课堂上敏锐地捕捉到思维兴奋

2、点后,要适度地加以利用、引领、提升,使生成性资源弥散出原汁原味,加工后散发开诱人的香味。捕捉的路径在何处?数学课堂上学生迸发的思维兴奋点,如果不即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甚至永远不会可能再出现,失去再次生成深层资源、高层资源的机会,使得课堂无法向纵深处挺进。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问随脉动,心随脉动,有着高超的驾驭和把握学生思维兴奋点的水平,使得课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掀起一阵阵令人目眩的思维浪花。如何在课堂上捕捉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呢?之一,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捕捉。在“矛盾处”提问其实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即引发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恰当的认知冲突会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3、达到“欲罢不能,欲罢不休”的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认知失衡,凝聚思维焦点,从而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饱涨出思维的兴奋点。【案例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新授片断1、准备:复习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352+47 1.36+2.5 3/8+1/8=提问:整数( 小数) 加减法,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计数单位要对齐)2、探究:出示例题:1/3+1/4观察: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不同,分子都是 1)它们是两个什么分数?(异分母分数)反问:这两个分数能按照分母不变,分子相加的方法来计算吗?聚焦: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捕捉:(在反馈时,有

4、一学生脱口说出了“通分”一词)师:这位同学刚才说出了关键一词,板书“通分” 。通分可以把这两个异分母分数转化成?生:同分母分数。师:同分母分数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呢?生:是因为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计数单位相同。2(紧扣冒出的兴奋点“通分”探究,最终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还需要教师一定要敏锐把握时机,善于捕捉思维冲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火花如灵光一闪,这一契机,教师绝不能熟视无睹。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顺势抛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探究,让他们的思维在冲突中,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浅薄走向深刻。之二,在数学的游戏活动中捕捉。德国教育家 W.A.拉伊在他的实验教育学一书中指出:通过游戏进行

5、的教学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典范,因为这种教学合乎自然。儿童乐于游戏是天性,也是儿童文化的使然。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数学学习趣味横生,而且有助于最大可能的调动学习潜能。学生在数学游戏活动中,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他们的大脑会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他们的兴奋点会在游戏中不停地迸发,只要捕捉得法,思维兴奋点在课堂上会呈现燎原之势。在教学认识小数的课尾,我做了 09 十张卡片和一张小数点卡片,课上请三位同学上台游戏,摆一个整数部分是 0 的一位小数。 (拿起卡片,高举过头顶) ,之后再请二位同学上台摆一个三位小数,每摆一次都要学生试着读出来。接着,我加大了问题的挑战性,怎样摆,这个三位小数会大一些?你

6、们能利用这五张卡片摆一个最大的三位小数吗?台上的学生根据要求不断的调整,台下的学生更是兴奋地站了起来,参与到摆卡片的过程中,当学生摆出 6.520 这个小数时,台下自发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我话锋一转,怎样摆是一个最小的三位数呢?不知是谁冒了一句:小数点左边的卡片要是 0,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关键,并请举 0 的学生站在最左边,在不断地比较与调整中,后面卡片的摆放也就迎刃而解了。之三,在思维的转弯处捕捉。数学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而思维的流动性,内隐性则如诗意的水一般。思维的急与缓体现出思维的节奏,有如叮咚的山泉,欢快而轻松;有如咆哮的大海,激烈而迅疾;有如流淌的小溪,舒缓

7、而平静。课堂教学中的平衡如江海中流水的平衡随时被打破,旋即又建立。特别在遇到礁石或岛屿的转弯时刻,总能激越起澎湃的浪花,义无反顾地建立起新的平衡,学生的思维亦是如此。【案例 2】: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进行变式练习,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练习:下面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在视频展台上操作,提问:如果把蓝色的 1 号三角形和 2 号三角形拼在一起,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该是多少度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生 1:我认为应该是 360 ,1 号三角形内角和加上 2 号三角形内角和合起来就是 360生 2:我想还是应该是 180(但说不出理由)师:(捕捉)那剩下的 180 藏到哪去了呢?电

8、脑闪烁1 和2生(反应):小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师(捕捉):现在能说说拼后的大三角形内角形和为什么是 180 了吗?3生:两个三角形内角和共是 360,减去拼后1 和2 形成的平角,这样大三角内角和还是 180。师:如果把一个三角形剪成 2 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生:(异口同声)180 度!师:谁能说说理由呢?之四,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捕捉。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如果说学生的本质是创建最近发展区。那么教学的本质是引发最近发

9、展区,是引起、唤醒和启发学生内部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留心,很容易捕捉到学生最佳的思维兴奋点。更为重要的是,相关的旧知一定要滚瓜烂熟。在执教小数乘法一课,我在教学之前,让学生把相关的旧知做到了烂熟于胸,垫高了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摘到果子。因此,教师在学生跳的过程中若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不仅能顺利地摘到果子,而且能选到好的果子。【案例 3】1、复习铺垫,做好孕伏(略)(重点复习元和角之间的转化,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等。 )【解析】:所有旧知的温故,都是在完善、唤醒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

10、“小数乘法”这一新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孕伏,为学生的建构做好强有力的支撑。2、聚集新知,自主探索。例题:小明去超市买苹果,他一共称了 4 千克,单价为每千克 3.8 元。请问:他应该付给收银员阿姨多少元?列式明理。思考、合作。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解答,将思路写在卡纸上。有效交流、动态捕捉。A 小组:3.84=3.8+3.8+3.8+3.8=15.2,可以把 3.8 元4 转化成 4 个 3.8 元相加的和.B 小组:3.8 元=38 角 38 角4=152 角 152 角=15.2 元【解析】:这一小组写出的算式呈现地在展台上,当他们说完思路后,我灵机一动,瞬间捕捉到了思维的火花,并板书成如下

11、算式.3 8 角 3. 8 元 4 41 5 2 角 1 5. 2 元这道算式是学生理解算理的一个形象支撑,是一个着力点,当学生出现思维兴奋点后,我及时的捕捉并加以利用并且伺机创造出新的兴奋点,从而过渡到对纯抽象算理的理解上.C 小组:在 B 小组同学说思路的同时,C 小组的同学迫不及待地要求举手发言,显然思维已被激活.3 .8 缩小 10 倍 3 8 4 41 5.2 1 5 2缩小 10 倍4【解析】:受 B 小组同学的启发和我的点拨,依据积的变化规律,C 小组的同学由半具体半抽象跃升到抽象,实现了认知的跨越,虽然与书本上的算理思路不同,但他们依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借助教师搭建的脚手架摘到

12、了果实。D 小组:3 .8 扩大 10 倍 3 8 4 41 5.2 1 5 2缩小 10 倍【解析】:这同时,也水到渠成地生成了 D 小组的思路,虽然只是一个箭头方向不同,但思路迥异,正因为复习的铺垫到位,在新授过程中,才能逼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没有让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转瞬即逝,而是巩固它,延续它,放大它。之五,在错误的生发处捕捉。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教师若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将闪现出的错误视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独具慧眼的去捕捉,巧妙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让课堂碰撞出大大小小思维冲突的火花,在思维的交锋中磨砺出思维

13、的兴奋点。让学生的思维线索在错误中凸显,真知灼见在错误中绽放,理性思维在辨析错误中深化。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案例 4】在南京市秦淮区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圆锥的体积 ,在学生出现错误处没有回避,而是将错就错,巧妙引导,触摸并捕捉到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在学生观察圆锥形实物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师:通过观察,你们现在发现圆锥有几条高了吗?生:圆锥有无数条高,并且都是相等的。师:(没有马上接话、纠错,让学生自己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圆锥形教具的高。生:(动作)从圆锥的顶点沿着侧面指到底面周长。师:(点拨)这位同学刚才指得是圆锥的高吗?生:(立刻反驳)不是!圆锥

14、的高应该和底面垂直,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因此有而且只有一条。师:(捕捉)对!那我们怎样来测量圆锥的这条高呢?生 1:把这个圆锥平均剖成两半,截面是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就是圆锥的高。生 2:(拿起空心圆锥)只要在上面蒙一层纸,找到底面圆心,用一根细钢丝穿进去直到顶点,这段铁丝的长度就是圆锥的高。生 3:把它靠在墙角,用体育课上测量身高的方法来量!捕捉的利器在何方?1、数学问题的呈现方式 捕捉之“网”教师在课堂上若想捕捉到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要在课的整体结构上下功夫,课的内容要引人入胜,起伏跌宕,尤其是本节课研究的问题,呈现方式要有开放性,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独特的、独到的理解,这样,才可能闪现思维

15、兴奋点,迸发出思维的火5花。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我创设“妈妈与小红比较所买挂饰面积的大小”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教学圆锥的体积 ,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以及水和砂子,来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间的体积关系,催生思维兴奋点;教学乘法分配律 ,我让全班同学分组比赛,在比赛中体验乘法分配律的简便与计算的快捷,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2、数学问题的聚焦点 捕捉之“叉”一节课,核心、关键的地方只有一、二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形象地说就是相当于驾驶公交车一样,要做到“大站大停、小站小停、无站不停” 。在大的站口要找准问题的聚焦点。围绕这一点去辐射、去发散、去激活,在不经意间,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会与我们不期而遇。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召开信息发布会、三档节目收视率的对比,最后聚焦到百分数的意义上,课堂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独特的理解,畅所欲言,个个小脸涨红。不仅说出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的标准意义,更是根据自己现场鲜活的建构、交流,闪现了“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而且比的后项为 100,这样的比叫百分比,也叫百分数”这一出乎意料之外的答案。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在这一处被聚焦、被烤热、被点燃。因此,在捕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