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社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66442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子王旗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子王旗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子王旗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子王旗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子王旗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子王旗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子王旗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社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子王旗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社会专题汇报材料2012 年 7 月 16 日四子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牧业旗之一。位于阴山北麓,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 100 公里,是乌兰察布市最大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 104公里,东、西、南与锡盟西苏旗、乌市卓资县、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呼市武川县、包头市达茂旗五个旗县接壤。全旗行政划分为 12 个苏木乡镇场,辖地面积 24036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21 万人。拥有天然草原面积 3214 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 81.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 2787.1 万亩。2011 年末,全旗存栏牲畜 101.19 万头只,其中大小畜 98.18

2、 万头只,生猪 3.91 万口。近年来,四子王旗畜牧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较大成就。特别是随着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了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到 2011 年,全旗牧业年度能繁殖母畜比重达到 53%,比改革开放初期提高18.3 个百分点;良种及良改畜比重达到 60%,成幼畜死亡率控制在 2%以下,下降了 14.5 个百分点;现在全旗已具备稳定饲养牲畜 200 万头只,年出栏肉羊 100 多万只,出栏肉牛21 万头、出栏生猪 14 万口,肉类、奶类产量分别达到 3

3、.5 万吨和 1.1 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一、区域化布局日趋合理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经过科学规划和实践,初步确立了布局合理,均衡发展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农区以发展肉牛、奶牛为重点,南部牧区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发展杜蒙杂交肉羊生产,北部牧区实行禁牧制度,使草原生态得到修复,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同时积极开展独具特色的苏尼特双峰驼保种工作,鼓励发展蒙古牛等大牲畜。二、生产性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针对我旗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发生的特点,狠抓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已由被动防灾转为调整结构,加快专业化生产基地

4、建设方面。到目前全旗标准化暖棚和青贮窖累计分别达到 49.76 万 m2 和 56.9 万 m3(其中牧区分别达 18.12 万 m2和 17.78 万 m3),三分之一以上的牧户达到户均一窖、一棚;配套饲草料加工机具 1353 台(套),其中牧区达到 630 台套。到 2010 年,全旗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 1069 万亩,累计建成灌溉饲草料基地 6.53 万亩,牧区建成灌溉小草库伦 1060 处/2.41 万亩,人工种草保有面积达到 120 万亩。各类饲草年产量达到 3 亿多公斤,青贮 2.1 亿公斤。3建成旗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执法监督机构 7 个,苏木乡镇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机构 12

5、 个、服务人员达 320多人,初步形成了牲畜人工授精站点网络、草原生态自然灾害预警监测和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动物疫病监控监测网络体系。三、肉牛、肉羊养殖业得到较快发展1、多措并举,促进肉牛产业发展。为尽快把肉牛产业培育成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旗委政府在调整农区畜牧 业产业结构方面,坚持走“扶大压小” 、禁牧舍饲的路子,采取“ 禁羊不禁牛 ”、“政府补贴、典型引路” 的措施,促进杂 交肉牛发展。在政策扶持引导上,依托沙源工程和退耕还林后 续产业项目资金,配套建设标准化暖棚 6000 平方米,购置饲 草料加工机具 100 台套,建设青贮窖 400 座;对从旗外引进

6、西门塔尔、安格斯、海福特、何牛等优良肉用基础母牛及其高代 杂种基础母牛,经旗家畜改良站鉴定合格后,周岁以下每 头补贴 1500 元,周岁以上每头补贴 2000 元。到 2011 年已在全旗五个 农区乡镇 28 个自然村推广,年配种数量达到 5000 多头,2011 年冷配肉牛 3000 头。截止目前全旗存栏肉牛 2 万多头,能繁殖母牛 1 万头。2、确立“杜蒙”杂交肉羊为牧区调整结构的主攻方向针对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旗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对赛诺公司在杂交羊肉4羊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论证并大力推广。确立了 “牧区以戈壁羊为母本,黑头杜泊羊为父本杂交半舍饲肉羊

7、生产模式”,即按照牧 户现 有草场及饲草料地面积进行以草定畜,压缩存栏羊数量;通过利用杜泊羊作父本、蒙古羊作母本杂交,提高肉羔生长性能和羊肉质量;将母羊三个月禁牧舍饲、三个月放牧补饲,六个月放牧,科学合理利用天然草牧场,最大化发挥肉羊的生产潜力;杂种羔羊不放牧全舍饲(即直线育肥),3 月龄直接出栏,每只杂种羔羊比同龄蒙古羔羊增收 150 元,使原来饲养 400 只羊所得效益,现在 200 只羊就可达到,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2006年在查干补力格苏木生产胚胎移植杜泊羊等品种肉羊 1400多只,生产杂交肉羔 3500 多只。2008 年建设肉羊杂交示范户 187 户,杂交改良

8、1.24 万只。2009 年在旗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大规模推广杜蒙肉羊杂交改良技术,当年杂交改良肉羊 10 万只,建立示范户累计达到 501 户,2010 年杂交改良肉羊 12 万只,完成人工授精 7.61 万只,新增示范户 170户,2011 年投入肉羊改良资金 1100 万元,新建配种站 15 处,运行配种站 30 处,运行输精点总数 300 处,完成杜蒙杂交肉羊人工受精 13.2 万只。杜蒙杂交肉羊合作肉羊示范户累计达到 811 户,合作户户均年增收 3.5 万元。四、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成绩显著1、沙源工程实施十年成效显著5在以沙源工程为主的国家生态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全面实施以草定畜的

9、草畜平衡制度。十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草地治理建设资金 4315.04 万元,完成草地治理面积 41.83 万亩,建设标准化暖棚 9.98 万平米,配套饲草料加工机具 1041 台;落实退牧还草任务 480 万亩,累计兑现补助金 11100 万元,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性的改善,植被盖度由 2000 年的 24恢复到 36,草群平均高度由 99 年的 12 厘米提高到 16 厘米,牧草品种由 2000 年的 12 种/平方米增加到 17 种/平方米。全旗累计人工种草保留面积 120 万亩,围栏草地600 万亩,分别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4.3和 21.5。2、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惠及千万牧民根据自治区

10、、乌兰察布市有关文件精神,四子王旗补奖机制于 2011 年 9 月 29 日正式启动,共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面积 3076.12 万亩,覆盖了牧区全境,其中落实禁牧面积1844.61 万亩,草畜平衡补奖面积 1231.51 万亩,同时落实牧草良种补贴 83 万亩。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深化完善草原承包到户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完善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不降级至政策的顺利贯彻落实。截止目前通过一卡通兑现补助金 10258.4 万元,涉及禁牧补助 8887.86 万元,2241 户,占任务的 94.5%;涉及草畜平衡奖励补助 1370.5 万元,2293 户,占任务的

11、87.3%。五、动物卫生保健体系更趋完善6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撑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旗防疫员队伍达到 237人。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面,每年春秋组织开展两次大规模的集中预防免疫,保持了重大动物疫情的平稳;相继建立了产地、市场和运输检疫工作机制。牲畜屠宰实现了定点制度,肉食品市场进一步规范,私屠滥宰现象得到根除。先后完成投资 203 万元,对 12 个苏木乡镇(场)的兽医站进行改扩建,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六、存在问题1、受千百年来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以头数论贫富,对集约经营普遍存在畏难思想,超载放牧行为难以得到控制,科技与

12、生产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以数量来获得经济效益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另外,随着饲草料和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养殖效益下滑,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增收的主要因素。2、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建设投入资金,但是相对广袤的大草原和上百万的牲畜来说,其投资额度仍显得严重不足,以棚圈、青贮窖、饲草料加工机具为主的基础设施的户均占有量不到 50%、畜均拥有量不到 20%,畜牧业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一遇大的自然灾害,必然出现牲畜的大量死亡,造成损失比较严重。73、从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来看,对“三农” 投入较大,用于农民的单项补贴有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农

13、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补贴等,而用与畜牧业的补贴却很少,仅在奶牛、能繁母猪保险补贴和生猪补贴方面有一定补贴。缺乏对肉牛、肉羊的政策性补贴政策。4、牲畜良种工程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配种站不能维持正常的业务工作,良种技术推广工作受到一定限制。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一无所有,绝大部分配种站靠农牧户自身支撑。旗级改良站开展服务工作设备简陋,无事业经费,技术人员下乡没有旅差费,更没有补助,严重影响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也造成技术人员的严重流失。由于改良人员编制少,经费不足,种畜市场监督管理不力,大量劣质公畜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严重制约着农牧民增收。二是种公畜严重缺乏,自繁能

14、力不足,购进种畜需要大量经费。而家畜改良经费缺乏,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工作受到制约,严重阻碍了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三是粗放经营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小区和育肥场数量少,特别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示范场建设滞后,数量少。5、以技术为支撑的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科技服务体系8和鼠虫害预警监测体系还很不健全,技术人员短缺,经费不足,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6、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化程度较低,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加工企业没有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同时也不利于标准化技术和适用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七、今后的发展措施今后我旗的畜牧业要继续按照“突出发展

15、肉羊肉牛业,大力开发绿色特色产业,推进高效畜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现有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基础,根据资源状况,围绕相应的主导产品,抓好北部牧区戈壁肉羊、苏尼特双峰驼的保种提高生产区建设,抓好南部牧区肉羊杂交生产区建设,抓好农区肉牛、奶牛生产区的建设,真正实现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变,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1、在草原建设内容安排和布局上要坚持以“水” 为中心,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在土质和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继续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对已建成的“五配套” 畜群小草库伦,要在完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利用率。北部荒漠草原区要依靠国家项目实施大规模围封转移,充分利用天然草原自我修复的能力,恢复植被。移

16、民迁入地区,因地确定以肉牛、奶牛、肉羊为主的养殖业,开展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彻底改变人畜混居、畜种9混养的落后饲养方式,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其它地区要坚定不移地实行禁牧舍饲、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的“草畜平衡”制度,控制牲畜头数。要把草原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来加以保护,真正实现其永续利用。通过经常性的政策宣传和强制性手段,促使广大农牧民自觉控制牲畜头数。2、加大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草原生态治理方面,要继续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使草原生态真正由局部恢复向整体好转方向转变;在养殖方面,要针对饲草料和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养殖成本不断增加,养殖效益下滑等问题,参照国家对种粮农民的粮食直补办法,对牧区牧民进行养殖补贴,特别是对饲养良种肉羊、肉牛、奶牛等良种畜的牧民进行补贴,以此推动牲畜良种化进程。在畜禽疫病防控工作方面,针对基层防疫服务体系基础设施落后、兽医人员待遇低、兽药市场经营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各级财政要增加相应的投入,一是调动基层防疫人员的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