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63820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才发: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宋才发: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宋才发: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宋才发: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宋才发: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才发: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才发: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宋才发: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山东泰山的自然、文化景观探讨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1)摘要 泰山为全国名山之冠,被世界遗产名录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泰山不愧为“天下第一名山” 、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泰山魂”是中华民族之魂。泰山遗产的商业价值不能过度使用,泰安市政府要为全人类保护泰山遗产。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世界遗产实施保护,要按照国际公约的规定对世界遗产实行强制性保护,要依据国内法的有关规定对文物遗产实施规范管护。关键词 中国泰山;历史文化名山;世界遗产;依法保护一泰山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境内,主峰海拔1545 米,

2、景区总面积 426 平方公里,地处东经 1165011712,北纬 36113631。 “泰山”一词最早见于诗经 ,远古时称泰山为“大山” 、 “太山” ,后来又称为“岱山” 、 “东岳” 、 “泰岳” 。 尔雅首称泰山为“岱岳” ;书经称泰山为“岱宗”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认为,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群山之最。清代经学家、方志学家阮元在泰山志 “序”中说,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其实泰山的海拔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排列第三位。但泰山突兀而立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浩波无涯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 “一去不回头”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因而纵览东部沿海

3、广大地域,以居高临下之势凌驾于齐鲁丘群之上,成了茫茫原野上的“东天一柱” 。夏初禹曾分九洲,其中,冀、豫、青、兖、徐五洲均在此。战国七雄时,这里有六国之都,泰山自那时起就成了东方文明的代表和伟大庄严的象征。几千年来,这里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除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之外,泰山还具有雄、奇、险、秀、幽、奥、旷等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是我国名山风景秀丽的典型代表,它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享誉中外,是古老华夏的重要发祥地,被尊崇为“五岳独尊” 、 “天下第一名山” 、 “东方历史文化宝库” 。泰山脚下的泰安城,是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百姓朝山进香的必经之地。其“岱庙” (俗称“东

4、岳庙” 、 “泰庙” )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也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这条中轴线从泰安南门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泰山盘道相接而通向“天庭” ,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序列上形成一体,其次序按登山祭祀活动的程序次第展开,贯穿着一种由“人间”逐渐进入“仙境”的过渡阶段。泰山上有著名的龙潭瀑布、石坞松涛、桃园精舍等“十大自然景观” ;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以及云海玉盘等“八大奇观” ;有 1450 多处碑刻、1100 余处摩崖刻石,其中,南北朝人所撰的金刚经刻在 3000 平方米的大石坪上,堪称世界一绝;有 2 万多株古树名木、34 处庙宇等建

5、筑群、128 处古遗址,其中有 7 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 余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的古建筑主要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 ,男,湖北武穴人,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系统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从事法学研究。本课题为国家“211 工程”十五建设重点项目(发改社会2004834 号)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 2004 年重点项目(国务院 XBB04D03 号) 。2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

6、中国古老文化的见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为后人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强化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泰山之巔的玉皇顶,不仅是看日出的地方,而且是历代帝王、文人墨客留下墨宝的地方。极顶石刻除了有“五岳独尊”和“昂头天外” ,还留有诸多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不朽诗篇 0。难怪 2000 多年前,孔子在登临泰山玉皇顶时就曾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豪迈感慨。因而泰山 1982 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2 年又被评为“中华十大文化名山”之首 。泰山不愧为天下第一名山。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主

7、要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等。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指在世界遗产中,把从历史、艺术或者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物、建筑物、遗迹等内涵的文化遗产,和从审美、科学、保存形态上具有世界价值的地形或者生物,包括景观在内的地域等内容的自然遗产融合起来,构成的另一个类别的遗产,就是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个方面因素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 “世界遗产”的标准共有 6 条,迄今全球只有 3 项“世界文化遗产”是符合文化遗产全部 6 条标准而被确认的,它们是意大利的威尼斯、中国的“莫高窟”和“泰山” 。目前的世界遗

8、产中,只有 2 项遗产是符合 7 条标准进入名录的,1 项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公园群,另 1 项就是中国的泰山。泰山不仅符合文化遗产的全部 6 条标准,同时还符合“自然遗产”标准中的 1 条标准。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特派官员、新西兰专家卢卡斯在泰山实地考察后说:列入世界遗产的一般是自然遗产,或是文化遗产,很少有双重价值的遗产在同一个保护区内。 “从泰山的材料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它启发我们更新对世界遗产的认识” ;“泰山兼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这就是个好特点。这意味着中国贡献了一种特殊的、独一无二的遗产。 ”“泰山把自然和文化独特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人与自然的概念上

9、开阔了眼界。这是中国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 ”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依据世界遗产公约的有关规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泰山为世界第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日本国柳田青兰女士和新加坡赖桂芳先生,分别在第一届国际泰山学术讨论会上指出:“正因为泰山与人类历史共存,所以集自然美和人类文化艺术之美于一体,成为中国自然和文化的瑰宝,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泰山文化不仅代表了东方文明的璀灿文化,而且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泰山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缩影,是因为它具备特有的内涵:自然山体宏博,景观形象伟大,精神崇高,文化灿烂,历史悠久。

10、这也正是泰山区别于中国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名山的特质所在。泰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但天高不可及于泰山。因此,泰山自古以来就因其高大而被视为“天”的象征,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座“神山” 、“圣山” ,它的崇高地位是在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逐渐确立起来的。用现代的观念看,泰山就是一座“文化山” 。 “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曾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相传在几千年前早春的一天,有一位名叫舜的部落首领酋长,率领众人登上泰山之巔,他们在自以为离天最近的地方垒起一大堆干柴,当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干柴被点燃了,熊熊大火与金色的阳光交相辉映,酋长宣布自己已经与天沟通

11、,他受命于0 唐杜甫:望岳 。 战 国 孟 轲 : 孟子尽心篇 。 宋才发:中国泰山的文化景观及法律保护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 年第 4 期,第 33 页。 米运昌著:泰山古今 ,东方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7 页。 路宗元编著:文化泰山 ,泰安市新闻出版局出版 1996 年版,第 2 页。3天来治理天下。这不是神话,在我国尚书舜典和司马迁史记中确有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肆勤东后。 ”即是说这一年的二月,舜巡视东方到了泰山后,举行了柴(祭天的仪式)祭,并按等级依次祭祀了其他山川,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拜。从此以后,历代有 72 位帝王上泰

12、山“封禅” ,祈求泰山以通天达地的神力,保佑皇权稳如泰山、天下太平。泰山成了帝王“通天”的圣地,具有“五岳独尊”的地位,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山” 。从岱庙出发过“五松亭” 、 “迎客松”便到了“万松山” ,这里双峰对峙,绿树成荫,乱云飘绕其间。从万松山到南天门,这一段就是著名的“泰山十八盘” ,使海拔 1545 米的泰山更加显得陡峭,它是由“人间”步入“天堂街”的必经之地。在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东巡泰山,进行封禅大典。 史记封禅书第六记:“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即是说秦始皇上泰山途中

13、遇到暴雨,于是避雨于大松树下祈求树神保佑,雨很快就停了。秦始皇认为这是树神护驾的结果,于是就加封挡雨的那棵松树为“五大夫松” ,相当于当时秦代 21 级官爵中的第 9 级。当秦始皇继续前行时,忽闻松树上似乎有人讥笑:“无道德,无仁礼,而得天下,妄受帝命,何以封?”秦始皇听后很气愤,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在东巡返回途中死于“沙丘” (今河北广宗西北) 。秦始皇早已人亡政息,但他当年封的“五大夫松”却仍昂然挺立在那里。泰山“封禅”正式列入史实记载开始于秦始皇,后世有名望的帝王都心向泰山,共有 12 位皇帝 30 余次亲临泰山封禅。他们分别是:秦朝秦始皇、秦二世、西汉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东汉光武帝、

14、北魏太武帝、隋朝隋文帝、唐代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代宋真宗。封禅的目的主要是“向天地报功” 。因此“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 ,历来是封禅的重要内容。 “秦泰山刻石”被誉为“天下第一碑” ,具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也是秦始皇“书同文”的历史物证。在玉皇庙门前还有一座耸立的“无字碑” ,据清代学者顾炎武判定,该碑为汉武帝封禅时亲自所立。传说汉武帝当时除了对泰山无限景仰之外,还认为自己功高盖世,想著文歌颂自己的功绩,可是文人写的碑文他都不太满意,于是立了这块“无字碑” ,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这块无字碑今天已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它无疑增添了泰山的神秘感和历史文化的含金量。元明代之后,

15、改“封禅”为“祭祀” ,帝王不再亲临泰山封禅。但是国家典制仍规定,凡国家大典之类大事,必先派重臣致祭岱岳。譬如,明代朱元璋从 13701397 年,曾 5 次派大臣和道士祭祀泰山。朱元璋是以赤贫之身成为皇帝的,他看透了神道设教之旨,于是削泰山封号,弃封禅大典;明神宗万历、明思宗崇祯在泰山庙供奉母后为菩萨,泰山封禅祭祀开始“走向世俗化” 。清代从顺治皇帝开始,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不仅都派员到泰山祭祀,有时还亲临泰山祭祀。其中,乾隆是到泰山次数最多的皇帝,从 17481790 年他先后 11 次朝拜泰山,6 次登上泰山顶。清代祭祀泰山对于保存泰山文化和建设泰山,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直到辛亥革命

16、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帝王制度,泰山作为祭祀圣地的功能才告结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官员曾这样评价泰山说:“我今天登上泰山,不仅感到它作为遗产的一面,有美丽的风景、古老的传统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且感到了它的力量方面、精神的方面。人们常说稳如泰山 ,这说明泰山是力量的象征。 ”泰山是盘亘于 426 平方公里面积之上的巨大形体,基础宽阔,既非卧也非立,而是静坐于大地之上,给人一种安稳与厚重之感。所以,中国成语中早有“稳如泰山”和“重于泰山”之说。泰山是中华民族之山,力量源泉之山。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 ,岳麓书社 1988 年版,第 204 页。中国文化遗产年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文化遗产年鉴 2006 ,文物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87 页。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 ,岳麓书社 1988 年版,第 208 页。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 ,岳麓书社 1988 年版,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