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554786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探索东莞市茶山镇第二小学 唐志勇 刘钧富摘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力抓手,有力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认为要有效实施“探索与创新” ,教师需要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各种类型的支架,通过这些支架,有效地支持孩子们最终完成对一定创作经验、想法、做法的意义建构。关键词:中小学 电脑网页 支架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以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为宗旨,紧密围绕当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吸引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小学校开展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2、,展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成果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的平台。透过“中小学电脑制作”这个活动的主题“探索与创新” ,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是在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力抓手,有力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支架式教学是人们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之一。支架式教学的进行,是利用学习支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有用的帮助。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小学

3、生电脑制作活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相应经验与成果,本人认为,要有效实施“探索与创新” ,教师需要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各种类型的支架,让这些支架有效地支持孩子们的创新合作学习。一、关于支架教学支架 (Scaffold)原是指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必需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架就撤掉了。支架也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即将学生看作是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搭建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形成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是为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而

4、进行的,目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通过学习支架的支撑作用(或称“支架作用”)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由此可见,运用支架(或支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包括知识水平认识水平等)和将要学习的知识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仅凭自己的能力又不能解决,需要帮助能实现知识水平的跨越。这种情况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会出现,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对大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支架的需求是存在的。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lll)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2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

5、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二、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策略搭建作品赏识支架搭建关键主题讨论支架搭建主题探索支架搭建技术指导支架版面设计艺术 网页制作技术 图片处理技术 视频处理技术 音频处理技术 动画设计技术搭建完整的活动档案纪录支架作品成果展示交流支架图 1:电脑网页项目创作的支架搭建流程中小学生电脑网页项目的整个创作过程,为不同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支撑条件,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学习支架,来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

6、有效的意义建构。该学习支架由一个系统过程组成,包括作品赏识、关键主题讨论、主题探索、技术指导、完整的活动档案纪录、作品成果展示交流等(如图 1 所示) 。1以作品赏识支架激发创作思想。在电脑创作的初始阶段,教师通过搭建赏识优秀电脑网页作品的支架,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思想。教师根据活动的需要,首先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一些全国性优秀网页作品按创作主题进行分类,供孩子们欣赏。这些精彩、新颖的电脑创作作品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将探索、生活、艺术和技术联系起来的新思路,使他们“眼前一亮” 。例如,小学作品一张纸网页,作者展示了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从“节约 5000 张纸、2000 张贺卡就是保 护一棵 3

7、 米高的大树”的计算中得到启示后,建立“一张纸小队”在全国九个城市开展行动,一年间有 9 万多红领 图 2:一张纸小队3巾参加小队活动,回收废纸 65 万多张,到开通独立网站红领巾环保网,成 为全世界第一个红领巾环保网的小小 CEO 的经历(如图 2)。由于有这样丰富的实践,作者才能够产生将“ 一张纸两面用 ”作为主题,以小 见大地诠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深刻战略思想的创意。这些高起点、有创意的电脑作品,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通过集体观看、欣赏这些作品,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作品的创意,分享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等,以引导孩子们关注和发现这些优秀网页作品不拘一格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激发他们

8、自己创作的欲望和灵感。在分析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初步构思自己的作品主题,为他们即将开始的创作提供了经验和思路上的支撑,为孩子们创作经验建构搭建了支架。2以关键主题讨论支架明确创新主题在欣赏了优秀的电脑网页作品后,孩子们都有创作的欲望,教师适时提出了电脑创作的任务。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构思创新的主题。教师抛出如“这些优秀电脑网页作品的选题来自哪里” 、 “这些作品从哪些角度切入展开了探索,解决了什么问题”等问题,通过系列引导,孩子们逐渐获得了一个构思自己作品的方向和框架,这时,教师分别引导各小组确定电脑作品的创作主题,组织各小组就各自选择的关键主题进行讨论, ,帮助孩子们将任务分解,使孩子们下

9、一步的探索任务得到明确,完成一个与技术整合的探索作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搭建关键主题讨论形成的支架,以形成明确的创作主题。3以主题探索支架深入开展科学探究中小学电脑网页创作是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整合的作品。孩子们围绕主题进行的探索,并将活动素材整理和加工是电脑创作活动的最大亮点。围绕电脑网页创作而开展的主题探索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的综合展示,这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在这个生态化的探索过程中,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教师以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的角色对孩子们开展指导,探索学习是孩子们一种共同体的实践,孩子们能够以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

10、的进行。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既依赖于教师的支持,也依赖于同伴间的互相帮助和影响。而小组共同协商、协作、分享,正是形成学习者共同体,展开有效交流和社会互动,提供问题解决交互支架的有力策略。活动中孩子们可结合实践,充分结合社会、生活、科学,或纪实、或思索、或动手探究、或形成结论等,所有这些体现着大自然的气息,为孩子们走进社会,亲近生活的创造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孩子们以这些丰富的探究材料作为整合的基础,为下一步的电脑网页创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架作用。本活动中, “合作”是一个较为关键的概念。什么是“小组合作” ,什么是“与技术整合” ,对这些关键问题的了解和理解,是孩子们进行作品创作的起点,也是他们进行

11、项目创作过程需要把握和加深体验的核心。例如,铁生锈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图 3:探锈网页4锈蚀不仅浪费资源,也经常对安全构成威胁。 为此,我们学生探究小组展开调查,探究生活中的“ 锈” 现象,讨论防锈机制。第一步,探究小 组深入生活,找出学校和自己的家居中存在的铁“ 锈 ”现象。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经过了充分的调查准备,获取了第一手资料。第二步,为了证明孩子们 的猜想,他们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 对铁生锈的条件环境进行实验探究,通 过动手实验,提升了孩子们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丰富孩子 们的个人知识领域,增 强对防止铁生锈及回收利用的意识。第三步,钢铁因腐蚀不仅浪费资源,造

12、成经济损失,对安全也构成极大的威胁,孩子们从资源浪费、 结构损坏、安全威 胁、生活卫生几方面展开了探索。第四步,孩子们展开防锈方法调查、防 锈机制讨论等,并组织全校同学开展了一场科学除锈的校园大行动,用实际行动教育人们自觉学习和提高保护铁的意识,提高铁的使用效率。第五步,运用化学反 应原理能对金属进行有效防护。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并非如此简单,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异常棘手的科技难题。防止金属腐蚀,任重道远!人们一起展开搜索学习防锈的前沿科技。经过近一年的项目探索活动,孩子们在观察思考中,学会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整个探究活动,从了解、搜集、评估、整理、利用等方面处理,充分利用声

13、、图、文、像、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结合艺术设计,形成 探锈网页作品(如图 3)。4以技术指导支架开展电脑创作整合电脑网页的创作是一门综合培养孩子们信息素养的创作,从技术整合的角度来看,电脑网页体现了多种电脑应用技术的综合运用,如版面设计艺术、网页制作技术、图片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动画设计技术。创新技术的整合,是孩子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教师在对个别孩子们关注和指导的过程中,或观察,或检查,或询问,或倾听,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给予指点和帮助。一方面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第二方面教师提供有关技术解决方案的网址,引导孩子们学习和运用。第三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相互间的学习和影响

14、,如当一个孩子使用 Photoshop 进行图片处理有困难时,教师提示:“也许某某同学可以告诉你,他是怎样处理这些图片效果的,5他甚至可以把几幅图片融合在一起。 ”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告知的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历和操作,将有关信息技术从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能力结构的一部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从接受,到操作,再到内化,孩子们借助教师提供的支架,在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往和影响的过程中,最终自主完成了自身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建构。这种直接或间接向孩子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甚至示范解决问题过程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基于项目驱动的适当支架。5以完整的活动档案纪录支架协助作品创作从网页项目创

15、作活动的一开始,孩子们就开始设计自己电脑作品栏目,然后围绕栏目构思每一次探究活动和撰写探究心得,最后将探究活动的内容进行综合处理,以电脑网页项目作品的成果形式进行展示,这也是孩子们直接参与进行的档案纪录。网页项目作品的创作过程贯穿了孩子们的每一次探究活动,也支架了孩子们有关信息技术学习的全过程。活动中,探究合作小组成员对活动探索和作品制作的全过程,以文字、照片、录像、声音等多媒体进行纪录,并对包括孩子们作品在内的文档的多种使用方式和作用进行了探索。如通过纪录孩子们创作过程及他们在过程中的对话,帮助教师、孩子们和家长重温孩子们的学习和探索历程,发现他们互相交往和学习、影响的轨迹和证据,了解孩子们

16、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建构信息素养经验与技能的特点等。通过收集孩子们的作品、作品照片、他们关于作品的自述和相互评论,帮助教师分析和发现每个孩子们在表现技术、水平、风格等方面的特点,肯定孩子们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思索每个孩子们可能需要的特殊帮助,寻找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同时也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作品及背后的想法和建构的意义世界,进而促成家长们对孩子当前和今后开展电脑作品创作活动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纪录和分析,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发现存在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等。6以作品成果展示交流支架帮助孩子们发展为了使活动更有效果,教师还在孩子们的创作项目结束后,举行社会开放活动日,邀请孩子们的家长和与孩子们探究作品主题有关的社会公众一起参观。孩子们带着家长一起围绕着各小组的作品,通过交互电子白板,互相展示和欣赏,彼此分享着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描述和评论,也了解到他人对自己作品的称赞和评论。教师通过适宜的开放性问题的引导,如 “你想对自己的作品说些什么吗” ,鼓励孩子们使用语言向家长们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