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550422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论 中 小 学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对 人 格 形 成 的 积 极 作 用指 导 老 师 :王符学 生 姓 名 :翟慧娟学 号 :W440708223350017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专 业 :教育管理毕 业 时 间 :2011 年 2 月2原 创 承 诺 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 日期: 年 月 日3目 录摘要4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

2、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必然要求4(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全面性4(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实效性5(三)、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稳定性6(四)、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终身性6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主要做法7(一)、了解学生个性7(二)、注意因材施教8(三)、善于“情”“理”结合8(四)、坚持“道”“业”齐抓8(五)、突出尊重理解 9(六)、提出合理期望 10(七)、重视培养自信 10(八)、不断给予鼓励 11参考文献 124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摘要:现代中小学

3、生将是推动 21 世纪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小学生的人格培养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的形成密不可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人格 作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竞争异常激烈,生活节奏骤然变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据科学家预言:心理疾病将成为 21 世纪人类的主要疾病。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

4、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 32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现代中小学生将是推动 21 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 将直接影响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影响到 21 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随着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小学生的人格培养问题成为一个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的形成密不可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

5、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必然要求(一)、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全面性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全面性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具体体现在:5注释:摘自姚本先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 3 段1、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现在全世界

6、面临着青少年道德危机的问题,如: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出现了漠不关心的一代;英国三分之二的青少年道德观念模糊,出现没有信仰等现象。现在我国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自杀、他杀、吸毒等现象屡见不鲜;2、对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动机缺乏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3、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恐惧、愤怒等不

7、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紊乱 ,导致身体的不适应和疾病,研究发现许多心固性疾病都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4、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且心理健康本身就蕴涵着美的深刻内涵,在中小学时期应注意塑造学生的形体美、风度美和姿态美,健康的心理是实现美育的本质内容之一;5、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那些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中小学生往往存在着逃避劳动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实效性。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

8、的落实,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实效性。所谓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尺度,是人所拥有的本质力量的内在根据。从素质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新课程,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种素质的一个载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6具体实践,因

9、而心理注释:摘自姚本先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 5 段美伯格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实效性。(三)、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稳定性。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稳定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初中生阶段,是容易出现发展问题的阶段。有调查显示,青少年的犯罪率占了全国犯罪率的 70%,而 14-16 岁的青少年的犯罪率就占了其中的 70%。中小学生有着自

10、己的独特心理发展特点。在小学阶段,各种心理品质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过渡性的特点。古曰“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虽然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但也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切勿错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断乳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大脑技能显著发展趋于成熟,而且这时中小学生的性意识也开始觉醒。但我们的教育(家庭、学校 )又与学生的这些变化不同步,致使他们的生理成熟大大提前

11、,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心理发展呈现出矛盾性和不平衡性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过渡性(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 )、闭锁性(内心世界从开放转向封闭)、社会性(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和动荡性(心理发展不稳定和可塑性大) 。据调查发现,目前初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 15%左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嫉妒、自卑、焦虑、逆反心理和早恋等不良心理状态。一言以弊之,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稳

12、定性。(四)、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格形成的终身性。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终身性。古曰:“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但中小学时期的儿童、青少年7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注释:摘自丁道群、王晓平等编著, 心理医生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13、从而提高人格形成的终身性。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主要做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形成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八点:(一)、了解学生个性概括地讲,由于学生主观上的要求、愿望与客观上未能满

14、足、实现而形成矛盾心理,例如,渴望成功与实际上的常常失败,强烈的自尊与实际上的得不到尊重等,这种矛盾心理未能得到及时调整而转化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并支配自身行为,使一些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偏离正常轨道。但每个人的气质不同,心理状态便不一样。一般来讲,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主要有下面四种类型 。1、胆汁质类型。这类学生一般表现为感情变化迅速、强烈、明显,性格急躁,容易冲动,自制力差,外向性明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2、多血质类型。这类学生一般表现为注意力、情感、兴趣不稳定,不集中,耐力差,是非观念淡薄,容易感情用事,自控能力弱。学生中逃学、打仗闹事等多为这一类型,他们常常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3、粘液质类型。这类学生表现为对事物缺乏热情,因循守旧,过分刻板,惰性心理明显,一般不愿与同学交往,不愿与师生交流自己的内心感情,心理上常常表现为自我封闭,行为上常表现为自我独立,常常脱离集体,不愿受纪律的约束。4、抑郁质类型。这类学生常表现为多虑,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孤僻。他们常常由于学习差,缺点多,自感前途渺茫而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8学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励志书籍/材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