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2415384 上传时间:2018-0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任务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书指导老师: 师学义 班 级: 10121122 学 号:1012112220姓 名: 瞿永泽 日 期:2014 年 5 月 目 录一、规划背景 .- 1 -二、规划目的 .- 2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2 -(一)指导思想 .- 2 -(二)原则 .- 3 -四、规划范围 .- 5 -五、规划期限 .- 6 -六、规划组织 .- 6 -(一)规划领导组 .- 6 -(二)规划工作组 .- 6 -七、时间要求 .- 6 -八、规划大纲 .- 7 -九、规划成果及要求 .- 7 -(一)规划成果 .- 7 -(二)规划成果要求 .- 7 - - 1

2、 -一、规划背景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是 1985 年 8 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成立省辖地级市时,由原晋城市(县级)分为城区和泽州县后,新组建而成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晋城市中部,西靠依侯山,东临丹水河。面积 149.6 平方公里,现辖 1 个镇、7 个办事处、137 个村(居)委,辖区内总户数 10 万余户、总人口 29.77 万人。自 1985 年 5 月建区以来,城区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空前发展,奠定了今天在全市的中心地位。是晋城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以及全市的政治、

3、文化、经济、交通和信息中心。由于山西省晋城市城区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晋城市将是山西省未来几年内的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为了能够高标准、合理地建设晋城市城区,我们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城区规划,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依据。21 世纪以来,晋城市城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晋城市城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出现新格局,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愈来愈显著,尤其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切实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用地需求量猛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作用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加之,上一轮土地利

4、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已提前实现,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指标即将用完。在建设用地的审批中经常涉及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问题,上一轮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加之 2010 年现行规划就到期,因此,规划修编势在必行。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532 号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关于印发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文件要求,应即时启动规划修编工作。 - 2 -二、规划目的规划的目的是指通过规划的实施,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所要达到的

5、预期效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与布局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效益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并确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键性调控指标规模,为下一级规划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安排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控制与安排,不仅需要有前瞻性、战略性,又要具有法规性、可操作性。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中央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决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要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晋城

6、市的实际和土地资源状况出发,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建设用地,切实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指导思想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土地资源严 重不足,人口不断增加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加与耕地面积的减少,使人地矛 盾进一步恶化。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 题。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和各业用地要求,协调好人地关系;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

7、为出发点,协商处理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贯彻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方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确保农业生产 - 3 -用地,稳定两天面积,协调处理好农、果、林、牧、渔等各业用地之间的关系,保证土地的有效供给;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处理好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生产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关系,合理安排好国家建设、集体建设和农民个人建房用地,保证人民吃饭和建设用地的供求平衡。以多目标综合评价结果和各部门用地的科学预测,研制最佳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求得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总体功能或最佳的综合效益,为区域实行农业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创

8、造条件。(二)原则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维护土地公有制原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必将不断地改变着生产关系。一定的土地占有关系就要求有相应的土地制度,从而构成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就是要在建立新的土地制度中起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不能离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任何一方,其中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土地利用规划形式、内容、任务、方法和原则的重大变化。在我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今后我国一切行动的指南,土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必须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因地制宜原则土地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受到地球表面不同因素的影响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系

9、列相互区别且各具特色的区域。由于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方向、方式、深度和广度,使土地利用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反映土地本身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而且也反映出当前土地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对土地进行改造的能力和利用程度。另一方面,国民经济部门对土地质量具有特殊的要求,只有因地制宜地组织土地利用才能把土地潜力变为现实生产力。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土地特性和用地要求的协调上,土地适宜性是 - 4 -合理组织和协调土地利用的客观物质基础,它包含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适宜性两个方面。土地适宜性的确定必须以土地评价为重要途径和手段,从自然角度和经济角度加以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社会

10、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水平,最终作出组织土地利用的供选方案,为政府的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综合效益最佳原则 现代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整体化特征,以追求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因此,土地利用规划也绝不能追求单项效益,而必须获取融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原则要求处理好近期和远景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所带来的危害,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方能显现出来,因此,必须对未来效益和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加以科学预测。此外,在土地利用三效益中,除经济效益以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属难以度量和非货币化的,经济效益往往掩盖土地利用对社会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导

11、致偏离三效益综合最佳的轨道,在规划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逐级控制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我国的土地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志可划分成不同的地区和区域,土地资源行政管理的层次性决定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类型、范围、任务和内容。从上到下构成不同层次的体地利用规划系统。土地利用系统上下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上一层次的有关项目规划完成以后才可能着手进行下一层次的土地利用规划。各层次的规划均对其下一层次土地利用规划起着控制作用,同时它本身也接受其上一层次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必须遵循逐级控制的原则。 动态平衡原则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地进行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土地分配和再分配,使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在数量、质量上达到综合平衡,这种平衡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而实现的一种平衡。综合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且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动态平衡原则要求规划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估算规划期内可能新增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