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072906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江西省广昌县第一中学课题组执笔人:谢繁金 、姜晖前言:新课程改革提出已经得几年时间了,但通过这几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虽已取得较大的研究成果,但是作为县级中学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论是在教法研究、学法指导,还是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很多经验还存在不足,大部分靠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探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可预料和不可预料的问题:如没有考试压力,学生不认真听讲;教材内容缺乏趣味性,学生沉迷于上网;学生因兴趣所致而出现知识技能偏差等等。因此,如何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上好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校是省级首

2、批示范学校,学生来自于全县,有县城的,有农村的,信息技术基础差距较大。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提出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这个课题,希望结合新课程改革,通过构建合理适用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从而掌握优质的学习方法,提升基本的信息素养。一、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彻底重构,突破信息技术课上成“计算机操作课”和单纯作为一门学科来上的顽症,切切实实把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贯彻到实处。、在新的教学模式及应用指导下,创设一个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适应信息化平台上的学习

3、,必须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学习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创导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方式,既把“用技术”融合在“学技术”的过程中,又在“用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究,深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创作出学生自己的学习作品。、在新的教学模式及应用指导下,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构建认知结构,发展各种能力的学习环境。提供生动真实的学习情景,设计灵活开放的学习活动,多方位开辟信息来源,充分提供应用工具,随时获得必要的指导,有利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态,自主确定活动的评价指标,是形

4、成这种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角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练和学习伙伴,是形成这种学习环境的重要保证;评价原则的改革,从单纯统一测试给出鉴定性结果评价转变为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是形成这种学习环境的重要措施。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课题研究方法与活动1、研究方法: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探究-实践-反思-总结为主线,辅之以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行动探究法: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过程的合理性。、调查研究

5、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观察研究法:观察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是否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应用方法下有效学习,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2、研究手段: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然的优良学习环境;利用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由低级向高级转变;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3、相关活动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

6、教学,开展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浏览健康信息,教师提供精选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技术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提供网上自主学习资源;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单元备课活动,认真做好阶段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和总结工作;定期开设研究性试验汇报课;做好学生的问卷调查,不断进行科学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法;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说课、示范课、优质课等竞赛活动,不断实践在研究过程中的得到的各种教学模式。三、课题研究及其价值1、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研究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

7、它本身又是由许多更小的子系统构成的。根据各个子系统大小和任务的不同,教学设计可分为 3 个层次: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2、探索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1)探究式教学:探究主题探究过程探究结果技术支持总结提升学生动手这一模式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题化。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析教材,然后确定系列课题,供学生选择。选题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事能做”; 要与学生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有事可做”;要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让学生“有事愿做”。2)自我学

8、习、小组学习成果作品化。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一定要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呈现并在班级交流。因为学生根据选定的课题,在研究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头脑中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让其制作成电子作品时,他们会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3)组间交流问题化。每个小组研究的课题不尽相同,为了使全班同学共享其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其目的有三:全班同学共享其研究成果;其研究的成果会存在不完善甚至错误认识的可能,通过展示会为其他同学或教师所发现,并通过解答其他组同学

9、的疑问,使问题探讨的程度加深,认识更加合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和向其他组提出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倾听、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讲解、提问、辩论、思维等能力得以提高。4)评价标准客观化。评价标准不但起事后评价作用,还起到事前引导作用。由于学生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的方式、方法不同,传统的考试、问答等评价方式在这里已很难适用。因此,要想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学生,必须先创建一个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标准或方法,并把它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并自我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对问题的注意力。评价标准可以从研究方法、资料的数量、可信度、提取信息的准确性、电子作品的质量等方面去设计。(2

10、)讨论式教学:讨论主题讨论过程讨论结果技术支持总结提升学生动手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教师的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是备课的准备,弄清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特别要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是跳跳就能得到的,也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精选问题,估计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容易出现偏颇,在哪些问题容易产生讨论的火花

11、,哪些问题学生感觉比较难等等,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还要需要教师钻研教材。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自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则完全按学生的思路跑,这的确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也有遗漏的时候。教师的准备还应该对讨论过程中如何进行控制,点拨,调整等问题进行考虑,使得整个过程都纳入教师的思考范围内,一切是自由的同时又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讨论,围绕着讨论的目标,促使问题的解决。2)学生的准备:好的讨论的先决条件是参与者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具体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必要的阅读,通过阅读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当然这里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自己

12、所需的资料,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的前后关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划出对课文不懂的地方,作好标记,以便于在讨论时提出。3)讨论的过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一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布置讨论的任务,只是说,下面我们讨论讨论,你有什么看法。随即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在一旁溜达,全然脱离了学生。那么如何展开讨论?讨论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有学生提出,另一个方面是有教师提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是不全面的,这需要教师提出的问题做补充。在讨论开始时,教师尽量少讲或不讲把发言的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模糊不清的提法,不能在提出问题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同时要宣布一定的讨论准则。在讨论正式开始,进入

13、展开阶段,教师要通过插话提问、倾听、回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问题来推动讨论的进一步深入。4)讨论的结果:学生讨论的结果有时是没有结果的。我们不应急于让学生找到结果,重要的是讨论的过程,对于一些大家趋向一致的结果,应该让学生知道结果是如何来的,通过过程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灵活性。针对于不能讨论出结果的问题,可以留待以后进一步解决,但教师在说明自己的见解时要实事求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寻求解决的途径。(3)范例式教学:主题实践过程实践结果技术支持总结提升学生动手3、课题研究的价值(1)、改变了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模式,搭建了新的网络平台。在这个模式下,通

14、过网络电子教室控制软件,学生可自主地进行操作学习。学习评价则是课题极为重要的部分,网上电子作业以及反馈系统便于师生、生生交流。网络的交互功能,使得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活动收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2)、探索出网络环境下新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利用我校的光缆接入的宽带网络,体验高速网络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资源搜索,来扩充所学的知识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3)、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更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4)、在课题活动的理论实践的引领下,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

15、学习的学习环境,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利用网络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提升所学技术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利用所的掌握技术创作出优秀的作品4、形成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体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体系量化表评价领域 评价要素 主要表现遵守微机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了解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因素,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道德品质 遵纪守法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认识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

16、,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获取有益的信息。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营业性网吧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造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工具完成多媒体作品,实现表达意图,并能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能掌握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