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中的修辞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47013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辞学中的修辞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修辞学中的修辞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修辞学中的修辞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修辞学中的修辞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修辞学中的修辞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辞学中的修辞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学中的修辞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修辞学中的修辞格摘要:修辞格是修辞学中组织话语的一种特殊方法,在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而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关键词:辞格;形式化修辞;语义化修辞引言: 辞格,在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是提高表达效果,增强话语艺术性的有效手段,可以说:没有辞格就没有动人的诗歌,就没有优美的散文,言语交际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很喜欢书里面的一句话:修辞即生活,生活即修辞。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旅程,那么,修辞肯定是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实语言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是我们每天生活在这艺术中,便渐渐忘了艺术的存在;其实语言终究只是语言,而人类这个特殊的载体,才让它不仅仅只是语言;其实语言原

2、本是苍白无力的,只是作为交流和记录的工具,但在修辞的光环下,它有了自己的灵魂。汉语中的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侧重形式的或侧重语义的。侧重话语形式的,包括听觉方面的语音或音响形式,也包括以视觉为主的文字形式,如:对偶,排比,反复,顶真,回环等等。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这段排比句,逻辑性强,语义层层深入,形成连贯畅达的气势,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这就是排比的作用,使感情来得迅速而澎湃。再如: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这是典型的顶真句,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

3、,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而侧重深化语义的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故意偏离一般语言规则,造成语义内容的超常表达,如: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和移就等等。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本孤独的书友谊是一条越掘越深的巷道,没有回头的路可以走(毕淑敏友情:这棵树上只有一个果子,叫做信任 )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友谊比作孤独的书,比作深深的巷道,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变得形象而具体,仿佛触手可得一样。再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和比喻的完美结合,把古人的愁思别绪体现得淋漓一:形式化修辞1:两两相对法对偶将字数

4、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并举,以获得表达形式上的对称效果,这种辞格叫对偶。如果用在节庆中又称为对联,对子,如果出现在楼台亭阁的楹柱上,则被成为楹联。对偶按照上下联之间的格律,句法结构,语义等的不同要求,区分为工对(严式对偶)和宽对;按照上下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严宽式对偶不难理解,下面讲讲关于正反串的对偶。(1)正对。正对是上下联各从一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两者相互补充。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两个方面来突显鄱阳湖的美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则是从读书和关心国家大事两个方面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2)

5、反对。反对的上下联是从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揭示事理。 “浪费好似河决口,节约犹如燕衔泥” ,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这两例都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话,从相反相成的两个侧面,说明了深刻的生活哲理。(3)串对。也叫“流水对” ,上下联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目的等关系。串对对词性,句法的要求往往不那么严格。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具有顺承关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有因果关系。2:一贯而下法排比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强调和突出某种意思,或增强话语的气势,使感情抒发地充分,强烈,常采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义相关的一组句子或句子成分,这就是排比。介于排比比较简单,只想讲一下有关的主意点:

6、排比要切合所适应的语境;数量要适当(并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要注意与其他修辞格的兼用。3:一唱三叹法反复故意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等语言单位两次以上,以强调突出相关内容,加强语气,增加表达感染力,这种辞格叫反复。反复有两种划分的方法,根据反复的成分,可分为词语反复,句子反复和语段反复;根据反复成分出现的位置,又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我国的国歌中的连续的“起来”就是反复的一个典型例子,还有那首雨巷 , “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是如此。反复作为一种主要旨在提高话语韵律效果的修辞方法,多运用于文艺语体,比如诗词歌赋,戏剧等等,不过生活中表达强烈感情时也是经常使用的。4:首尾蝉联法顶真用前一个句

7、子的结尾部分作后一个句子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句子头尾蝉联,以取得环环相扣、表意紧凑的效果,这种辞格叫顶真。也称顶针、联珠。根据顶真的材料,可以分为词语顶真和句子顶真。(1)词语顶真:“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2)句子顶真:“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马致远汉宫秋 )顶真使话语首尾蝉联,一方面,能揭示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可使语气连贯,语音和谐流畅。5:回环往返法回文将前一个句子或句子的一部分的组成成分次序颠倒,形成第二个句

8、子,使前后两个句子结构循环往复,以体现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辞格叫回环,亦为回文。与对偶一样,回文也分宽式和严式。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这两句是严式的回文,也可以说是回文的完美形式。“雪映梅花梅映雪,莺宜柳絮柳宜莺 ”“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黄山落叶松叶落黄山”这两句则是比较宽松的回文,兼用回文和对偶。回文出现在句内,别有艺术韵味。二:意义化修辞1:形象生动法比喻用与本体(甲)本质不同但又相似性的喻体(乙)来描写或说明本体,从而更形象、生动地表现本体的特征或作用,这种辞格叫比喻。现代语言学家认为:比喻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我们通常把比喻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

9、借喻(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多用“像” “如” “仿佛” “似”“犹如”等等,强调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月光为三人涂上一层灿烂庄严的银光,宛如三尊古老而又不朽的石像。(亚东黑牯子 ) ,这句话强调的是月光下三个人和石像之间的相似性。(2)暗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多用“是” “变成” “成为”“等于”等等,突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历史岂是任人随意打扮的女孩子!(姜鸣,刘申宁 是一部伪劣作品 ) ,句中用否定形式作比,喻指历史不能任人随意篡改。(3)借喻:所谓借喻,就是本体不出现,而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上海对交通拥堵下猛药 ,今冬明春将会明显改善”这里的“猛

10、药”指的是“得力的措施” ,可是作者并没有在话语层面上展示本体,而是省略了整个比喻的过程,只把喻体呈现在话语层面。“异类相喻,同类不喻”是比喻的基本原则,关于比喻,可以延伸的内容实在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人类在再现自身生活的过程中,都想极力使思想形象具有灵性,使意象在受众心灵中获得延伸,并成为对方的一部分,这靠平实话语难以实现,比喻就成为了人类达此目的的一种方法。2:简洁幽默法借代用与所描写的对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来指称描写对象,以突出对象的区别性特征,从而使表达简练并富于变化,这种辞格叫借代。言语交际中的借代多种多样,有如下几类:(1)用事物的某特征代替事物本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指的是

11、不拿群众的私人财产。(2)用专名代替一般:“真正的智慧来自于群众,人民群众中有千万个诸葛亮” , “诸葛亮”代指足智多谋的人。(3)以具体代抽象:“我们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这里的“小米加步枪”代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落后的武器装备。(4)以产地,品牌代品名,具体商品或相关人员。比如说“茅台”酒,“桑塔纳”3:生动活泼法比拟比拟,就是改变词语的习惯性适用对象和语境,把通常用于描写人的词语用于描写物,或用通常描写物的词语来描写人,人,物互换的修辞手法。比拟一般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拟人很简单,气势拟物也是如此,只是顺序颠倒了一下而已,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4:虚张声势法夸张故意超出事物或行为等在范

12、围、数量、程度等方面的逻辑极限,从而表达出强烈的喜悦、悲伤、惊愕等情感,这种辞格叫夸张。根据对事实的违反情态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1) 扩大夸张是往大,多,快等程度高处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缩小夸张是故意往小,细等程度低处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夸张的运用中应注意一下五个方面:注意夸张所适用的语体;夸张要适度;夸张的程度要适合人们的心理要求和习惯;夸张还要考虑要感情色彩;夸张要有新意,给人以新奇的感受。5:含蓄委婉法双关在特定的语境中,利用相应的语言条件,故意使一个语言单位具有“表

13、层”和“深层”两层意义,表层意义是通过词或句直接表达的,而深层意义即实际要表达的意义,则是通过特定语境因素间接实现的,这种辞格叫双关。双关一般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如果分得细点的话,也可从中再分出一种对象双关。(1)谐音双关。谐音双关是利用语音相同或者是相近的词语来构成的双关,人们可以通过语音上的相似性,借助联想以理解真正的话语动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 , “丝方尽”谐音“思方尽”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红楼梦 ) , “雪”指“薛宝钗” , “林”指“林黛玉” 。(2)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是联系语境因素,尤其是会话

14、场景中人物之间的多重角色关系和前后语义关系构成的。北大荒使他联想到了开拓初期的美国西域。一下吉普车,在迎接他的人们面前,专家滑了一跤,爬起来后,他情不自禁地扬臂大呼:“朋友们,我是为你们的北大荒而倾倒的。 ”很明显,这里的“倾倒”既指“摔倒”这个事实,又指“为某物所迷”这种激动的心情。(3)对象双关。对象双关,即利用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借特殊的话题并使其关涉两层意义。多用于讽刺、揶揄甚至谩骂。因此,对象双关即平时所说的“指桑骂槐” 。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 ,这两句用的就是对象双关,第二个“修”字表面意思是欧阳修,实则是 “羞耻”之意,讽刺对方不学无术。

15、与双关的构建一样,双关的理解同样需要注意语境,文化背景以及具体语境中的人物角色关系和时间的前因后果,听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准确把握说话人的动机,目的,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6:新异感受法移就把属于描摹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用来修饰,描写乙事物的方法,就叫移就。“移就”并不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学术范畴,其定义切入的角度是词语修饰关系的变换,即通常情况下没有修饰和描写关系的词语进行搭配,造成一种常规的错位,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混搭” 。移就也可分为两类:移情和移色。移情就是是把描写人的感情的词语用来修饰其他事物:“寂寞的时光” , “痛苦的眼泪”移色就是把描写色彩的词语用来修饰没有色彩的事物:“绿色的回忆” , “苍白的法律”其实很多移就现象中包含有比喻和比拟的影子,与比喻和比拟不同的是,移就在语言层面上的表现形态是一种修饰关系的有意错位,一般只限于短语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