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测站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046249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监测站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强监测站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强监测站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强监测站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强监测站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监测站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监测站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环境监测站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考环境监测作为服务于环境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在最近几年被充分认识。特别是在环境管理逐步转向量化考核时,监测数据的支持作用更为明显。可以说,没有环境监测工作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环境管理的精细化。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必须从政策、资金、技 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在省以上层面, 环境监测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政事分离” ,环境监测工作在行政方面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监测范围、监测权威性等加强了。在行政权利得到保障后,监测站系统如何在监测司(处、科)的领导下向技术和业务进军,做精做深技术、做大做强业务,需引起思考。监测站定位科学、准确了

2、,凭借目前的工作基础和精良的装备,是能够大有作为的。一、以技术为本, 转型成研究型技术单位技术是各级监测站的灵魂。只有技术发展了,监测站才有能力承担各类监测环境的任务。在例行监测活动中,在各种应急监测状态下,监测人员能够从容淡定,应对自如,主要依靠过硬的技术。技术上的支撑作用是各级环境监测站最重要的职能,也是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支持环境监测站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要深刻认识技术对于环境监测站的极端重要性。只有牢牢抓住技术这个牛鼻子,环境监测站才有勇气接受挑战,有前途、有希望。环境监测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监测方案设计,到现场采样、分样、保存、运 输,再到实验室分析、数据审核、 报告编制,每

3、一个环节都要求科学、规范,都有关键技术需要研究、培训、掌握。比如, “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方案一般都依据环评报告来编制。事实上,环评报告并不是绝对完美、无懈可击的,可能有很多地方没有考虑到,如果监测方案简单响应环评报告,没有独立思想,那么环评失误就永远得不到纠正。进入“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阶段,项目已建成,相当于环评落地了,当时的评价是否全面、科学?验收监测正好检验。因此, “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方案的设计,需吸收环评报告的科学因素,同时要有否定环评报告的勇气。环评报告是预测,验收监测是实测,当用实践去检验理论时,更需要技术,思路要更开阔,而目前绝大多数承担“三同 时” 竣工 验收监测任务的

4、同志没有 这么高的素质。环境质量监测方面,一些市、县监测站没有掌握布点原则,常规监测断面(点位)设置不合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获得的数据却没有代表性、典型性,管理层和群众都不满意。在应急监测、纠纷监测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缺少系统研究,至今未发布相关监测技术导则。没有经过科学培训的现场监测人员,变成了消防队员,向着爆炸中心前进。应急监测是要评价环境风险,首要的是快速界定影响范围。源头交给安监、消防控制, 环境监测要站在外围从关注环境受害的角度开展工作。只有在技术引导下的工作激情才能产生最大效益,避免无谓损失。在庞大的环境监测体系下,技术漏洞有目共睹,尤其是实验室仪器分析都没有话语权

5、,无法体现环境监测站的权威。加强自动监测,将环境监测范围拓展到农村等发展设想,无一不面临技术方面的挑战。特别是经年累月监测获得的海量历史数据,需要发掘,形成一些有份量的综合报告。环境监测范围广泛,要素丰富,其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技术方面的难度。环境监测工作中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很多,向技术进军是有现实需求的。因此,要防止将环境监测简单化的倾向,善于发现技术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途径,仅是建立、完善各种污染物的应急分析技术就需要一批人奋斗好多年。技术立站,使环境监测站具有研究气质和能力,是环境监测站赢得地位和尊重的必由之路。各级监测站都要尽快完成这种思想转变,从迷恋于辅助行政管理走上研究技术的轨道上来。二

6、、以 项 目为载体, 业务强站环境监测站的转型发展是以完成大量业绩为前提的。只有做项目,才能锻炼、培养人才,取得业绩展示综合实力。各级环境监测站要始终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争取资金,提高工作能力,扩大影响力。环境监测站所做的项目,有一部分是指令性的,长年在坚持,关键在于树立精品意识,把综合报告编制得通俗、生动。如果经常有一份分析透彻、图文并茂的材料摆在管理部门案头,吸引管理层的眼球,让他们感觉到环境监测工作形影不离,无所不在,而且作用明显,就有利于争取政策,促进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有些项目对环境监测站是有创收意义的,也要高度重视。一方面,环境监测站的转型发展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硬件购置、工资

7、福利等都离不开钱,钱不能成为奋斗的唯一动力,但也是一种有效的凝聚力,要通过合适的待遇留住人、激励人。另一方面,在做社会项目时,可以培养职工的交际能力和业务能力,使环境监测植根于社会而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社会也通过这些窗口了解环境监测工作,并自觉接受监督。另外一类重要的项目是科研。目前,环境监测站可以从多个渠道争取科研项目,科研环境处于历史最宽松期。环境监测站要想在科研项目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解决没有思想,提不出项目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基础环境问题调查、分析方法等都具有研究价值,只要主动思考,是能发现问题的;二是解决科研人员不够的问题。有些环境监测站确实没有储备科研人才,有些环境监测站则是没有建立

8、良好的激励机制,有能力的人不愿从事科研。科研能力是衡量一个环境监测站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要以最优厚的政策吸引人才,营造有利于科研的氛围;三是注意平衡常规任务与研科的关系。科研的先导作用就象汽车的引擎,科研上去了,全站的发展才有后劲。常 规任务是基石,科研则位于金字塔的顶层。正是由于科研的示范和招牌效应,市以上环境监测站要集中本站最优秀的人才开展科研。实践也表明,环境监测站在完成常规任务方面是拉不开差距的,而在科研方面,很容易看到差距,并奠定了整体判断一个站的基调。在人才和精力调配方面,应优先科研,稳妥转化后,再将科研成果纳入常规监测体系。科研不断开辟新领域,并逐步充实到常规监测体系。只要雪球滚

9、起来了,就会给环境监测事业带来积聚效应,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环境监测站能成为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值得依靠的技术支撑单位,其信心要靠高质量完成每个项目逐步树立,地位要靠多做、做好项目巩固。各级环境监测站要有这样的意识,对上级下达的,以及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项目,集中精力抓,心无旁骛推。一旦树立了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形象,就会进入良性循环,项目越做越多,社会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实现业务强站的目标。三、因地制宜,探索适宜的转型发展路径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转型发展,实际上是摆脱力所不及能的繁杂管理事务,集中力量突破技术和业务瓶颈的华丽转身。环境监测站系统要意志坚定,深入分析转型发展的限制因素,因地制宜,整体设计,逐年

10、实施,稳步推进, 稳妥转型。设备、技 术、人才、业务和文化是各级环 境监测站转型发展必须考虑的五大基本要素。其中,设备是前提,技 术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业务是核心,文化是灵魂。转型发展首先要有基本的监测设施作支撑,没有工作场地,没有最基本的监测设备,环境监测站是不可能形成工作能力、独立存在的。有一批人才,掌握了技术,有业务作保证,转型发展就有了手段,才有可能在边干中边转型。最后成型的环境监测站,应该是有统一意志的、朝气蓬勃的、高度负责的、有着崇高使命感的优秀集体,用独特的单位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级环境监测站转型发展的起点条件差别很大,必须承认这个客观事实,分层定位、区

11、别引导。省级监测站作为本省监测工作的组织者和技术中心,要率先转型,其重点,一是构建有效的省级监测网络,保证全省环境监测范围全覆盖,监测活动统一、高效;二是打造成为本省的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拓展新技术;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全省综合实力。加强对全省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强化全省质量管理,分期分批推进市县能力建设工作。市级监测站是环境监测网络的中坚力量,其突出的优势,一是人员、设备等达到了一定规模,完全具备了独立监测能力;二是在一个市(州)范围内,工农业生产门类齐全,业务量得到保证,监测站能正常运转。当前,市级监测站作为各项监测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承担了大量繁重的监测任务,其转型的重点,一是继

12、续配合省站做精、做细环境监测业务,提高监测质量和报告水平,提升对省级监测网络的支撑能力;二是突出对本市(州)范围内特殊环境问题的长期监测和研究;三是大力培养专门人才,使其成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等方面的业务能手;四是完善市、县分工方案,形成各尽其能、上下联动、配合密切的工作格局。总 体 来 看 ,县 级 监 测 站 的 业 务 能 力 不 强 ,转 型 发 展 的 难 度 最 大 ,其努 力 的 重 点 ,一 是 争 取 编 制 ,建 设 稳 定 的 监 测 队 伍 ;二 是 用 好 能 力 建 设资 金 ,把 最 基 本 的 、最 急 需 的 硬 件 设 备 购 齐 ;三 是

13、科 学 定 位 ,确 定 合 适的 发 展 目 标 。县 级 监 测 站 的 建 设 标 准 不 能 一 刀 切 ,有 的 县 财 政 没 有 供养 能 力 ,队 伍 建 设 跟 不 上 ;有 的 县 工 业 基 础 薄 弱 或 县 域 面 积 小 ,业 务 量不 饱 和 ,建 强 监 测 站 的 愿 望 不 迫 切 。当 前 ,要 把 有 基 础 、有 需 求 的 县 级站 扶 持 起 来 ,使 其 具 备 与 人 员 和 装 备 状 况 相 适 应 的 工 作 能 力 ,逐 步 实现 县 级 完 全 功 能 站 、部 分 功 能 站 和 采 样 站 三 种 状 态 并 存 向 单 一 完

14、全 功能 站 或 绝 大 部 分 完 全 功 能 站 和 少 数 部 分 功 能 站 并 存 的 转 变 。省、市、县三级监测站转型发展的启动时间、转型路径、最终目标等差别较大,必须始终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个案分析。对取得的经验,要及时总结、 归纳、升 华,加强交流,分享成功做法。要深入研究转型发展规律,使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特色突出。四、理 顺 关系, 优化转型发展环境转型发展是全国环境监测站系统一盘棋管理、一条龙联动的前提,各级环境监测站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自觉调整工作重心。如果对转型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上下不能保持统一步调,就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对接,势必削弱整体工作能力。对转型发展,各级

15、环境监测站必须积极响应,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做为重点工作来抓,行动一致就会产生好的效果。各级环境监测站要有放弃行政管理权力的勇气。环境监测站历来就是一个技术单位,但因为有些工作内容带有行政管理色彩,导致部分同志迷恋权力,而忽视了对技术进步的追求。由于没有找准定位,本该强大的技术没有得到发展。设立环境监测行政管理部门后。权力剥离了,很多人出现了本领危机。在这个转型期,要痛定思痛,把不属于环境监测站的职能全部划拨出去,逐渐还原环境监测站的技术和业务本色。政事分开,并不是表明两者水火不容,而是有利于两者更加有效地相互促进、融合。首先,行政和技术应由两类不同的人才分别承担,要有行政能力较强的同志为环境监

16、测事业鼓与呼;其次,环境监测进入行政管理序列,有利于提高地位,拓展业务范围,整合监测资源;最后,技术研究要有板凳需坐十年冷的精神,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不能一心二用,只要职责厘清了,管理 为技术研究保驾护航,技术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环境监测站的转型发展要善于争取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一方面,设立环境监测行政主管部门后,任务下达、横向交流等只有了一个进口,如果环境监测站不处理好与监测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一旦各种信息传达受阻,不利于快速反应。另一方面,环境监测站若能在原则问题上与行政主管部门保持高度一致,在争取政策、资金时,同时表明立场,比环境监测站单打独斗更有力度。环境监测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大多数都有从事过环境监测工作的背景,比任何其它部门管理环境监测站都要专业、有经验,在重大问题上也更容易与环境监测站达成共识。环境监测行政主管部门与环境监测站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在工作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环境监测站要更多地借助行政的力量,全面推进工作。在转型发展期,由于工作上的惯性,很多行政管理部门和其它兄弟单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